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PAN基碳纤维与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导热性能

1月前浏览162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碳纤维按原料分为PAN基、沥青基和黏胶基,其中PAN基碳纤维占市场90%以上。沥青基碳纤维中的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因其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MP基碳纤维的导热系数高达1100W/(m·K),远超PAN基碳纤维。

背景介绍

按照原料来源,碳纤维可以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以及黏胶基碳纤维,其中PAN基碳纤维产量占碳纤维90%以上,其次是沥青基碳纤维约占6-8%,黏胶基碳纤维产量最低。

沥青基碳纤维又可分为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和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前者一般为短丝,多用于隔热保温材料,而后者是由中间相沥青经纺丝、不熔化、预氧化、炭化及石墨化处理制备得到一种连续丝束状碳纤维,因此又称为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MPCF)。

MP基碳纤维具有拉伸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高、耐冲击性好等优点,高模量沥青基碳纤维模量最高可达930GPa是PAN基高模碳纤维模量的1.5倍,使用沥青制取碳纤维的炭化收率高达80%~90%。鉴于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优异的性能,其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尖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碳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

碳纤维依靠独特性能优势,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而在航空航天领域,目前现代飞机的航行最高时速已达到音速的2.7倍以上,如此快的超音速飞行使飞机与空气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要求材料必须具有高的导热能力。

而在电子产品领域,材料导热必要性也十分突出,由于机械加工不可能做出理想化的平整面,因此CPU、芯片等与散热器之间存在很多沟壑或空隙,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空气间隙会严重影响散热效率,使散热器的性能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发挥作用。

用于表征碳纤维导热性能主要参数为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或导热率),它是指在稳态条件下,1m厚度材料,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单位时间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我国法定单位为W/(m·K)。

PAN基碳纤维与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导热系数对比如下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MP基碳纤维拉伸模量、导热系数等均远远高于PAN基碳纤维,其中MP基碳纤维导热系数最高可达1100W/(m·K),而M55J级PAN基高模量碳纤维也才仅仅155.7W/(m·K),但是拉伸强度方面MP基碳纤维却不具有优势。

图1 PAN基碳纤维及MP基碳纤维导热系数对比

影响碳纤维导热性能的结构因素

本公众 号前面文章探讨了微观缺陷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微观结构影响碳纤维导电性能,与前面介绍相同,在碳纤维领域,微观结构制约纤维宏观性能是不变的真理,PAN基碳纤维与MP基碳纤维在导热性能差距也是源自于两种纤维内部微观结构差异。

PAN基碳纤维与MP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结构演变如图2所示,其中左图下方为宁波材料所实验室条件下研制的M65J级PAN基高模量碳纤维,拉伸模量达到620GPa,右图下方为日本三菱MP基碳纤维,拉伸模量为900GPa,两图是通过利用扫描电镜在相同检测条件下测试得到。除了截面结构显著差异,相同放大倍数下,MP基碳纤维直径要明显高于PAN基碳纤维直径。

图2 PAN基及MP基碳纤维制备时微观结构转变过程(左)宁波材料所国产M65J级PAN基碳纤维(右)日本三菱K13C2U型MP基碳纤维

从图1中可以看出PAN基高模碳纤维与MP基碳纤维截面结构存在明显差距,由于中间相沥青易石墨化,经过石墨化处理后纤维截面呈现明显的石墨片层结构,如图3所示,弯弯曲曲片层褶皱十分明显。

图3 MP基碳纤维截面明显的石墨片层结构

由于PAN难石墨化,因此石墨化制备PAN基高模量碳纤维截面结构较为无序,其结构模型也很难确定,但是其本质还是一种由石墨微晶组成的片层堆积结构。

由于原丝纺丝及预氧化过程中双扩散会导致PAN基碳纤维表层与芯部存在一定结构差异,有学者提出一种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结构模型中,碳纤维表层和芯层在微晶密度和排序放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也称作皮芯结构模型。

图4 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模型

由于中间相沥青在高温环境下易于石墨化,随着处理温度提升,沥青纤维内部石墨结构逐渐完善,而经过2200℃以上高温石墨化处理后,沥青基碳纤维石墨片层可沿轴向排列,从而保证了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而对于PAN基碳纤维而言石墨片层结构不完善,存在一定微晶缺陷,致使导热性能较差。

虽然PAN基碳纤维导热系数与MP基碳纤维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但是M55J级PAN基高模碳纤维导热系数已经达到155W/(m·K),与一些金属及铝合金等材料的导热性相当(如图5所示)。

图5 M55J级高模碳纤维与金属材料导热系数对比,单位:W/(m·K)

由于MP基碳纤维生产难度及成本都要明显高于PAN基碳纤维,而且PAN基碳纤维在拉伸强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一些强调构件结构性与功能性兼备的需求下,不妨试用M55J级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来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特种纤维事业部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通用航空航天电子芯片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4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5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技术·碳纤维的低成本化之路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本文讨论了PAN基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和降低成本的途径。碳纤维生产成本主要来源于PAN原丝制备,ORNL提出几种低成本化途径,包括以木质素、纺织品级PAN纤维和含碳量高的聚烯烃为原料。ORNL还开发了微波等离子体装置简化生产工艺,但实际生产成本未公布。PAN基碳纤维凭借着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产业、风电叶片、体育产品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是众所周知,碳纤维生产过程的高能耗、高昂生产成本在其出现伊始便备受关注,因此自从碳纤维问世以来,研究人员便积极探寻碳纤维低成本之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能源部(简称“DOE”)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简称“ORNL”)为代表的科研单位重新提出碳纤维低成本化研究,经过十余年发展,这种碳纤维低成本化探索究竟取得何种成效?本文将带你去详细的了解。01 碳纤维生产成本分析PAN基碳纤维高昂的生产成本究竟来源于何道工序?图1碳纤维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可以为大家详细展示。碳纤维约一半的成本来源于PAN原丝的制备,PAN原丝制备流程较长,主要包括聚合、纺丝、蒸汽牵伸、上油、卷绕等工序。图1 碳纤维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在PAN原丝的预氧化阶段,虽然预氧化温度不高,只有180-300℃,但是处理周期较长,往往需要90-120min,因此能耗较高,成本占到碳纤维成本16%;碳化、石墨化虽然处理时间较短,但是其设备运行温度高,而且需要保护气体,导致其成本占碳纤维23%。02 碳纤维的低成本化途径在碳纤维低成本探索过程中,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提出了几种途径,尤其是在碳纤维前驱体领域,由于传统碳纤维前驱体—PAN原丝生产成本约占碳纤维成本一半,因此ORNL科研人员提出三种原料替代方案:a、以可再生资源-木质素作为碳纤维前驱体的原材料;b、采用纺织品级PAN纤维作为碳纤维前驱体;c、以含碳量高的聚烯烃为原料制备前驱体。除了上述三种方案外,还提出以熔融纺丝PAN为原料生产碳纤维,四种原料及传统PAN基碳纤维生产成本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木质素为原料生产碳纤维成本最低,因此随着原料概念提出,到其成本预估获得可喜的降成本效果,木质素基碳纤维再次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但是木质素基碳纤维生产难度如何?先从木质素结构说起,图2显示了软木(G型)和硬木(S型)木质素的代表性结构,软木木质素难以纺丝,但其结构易于发生交联;硬木木质素虽然纺丝性能优异,但是难以发生交联。而碳纤维前驱体PAN原丝不但具有优异可纺性,而且可以在预氧化环境下发生交联。图2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木质素独特结构决定了其难以成为碳纤维原料,为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尝试将木质素添加到丙烯腈中进行共混纺丝,部分研究甚至制备得到了碳纤维,但是性能却很不理想。从碳纤维制备流程看,高品质PAN原丝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关键,尤其是PAN原丝阶段缺陷控制尤为重要,而如果在其中加入了木质素,无疑提高了结构缺陷产生的比例,制备的碳纤维性能自然不理想。03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碳纤维低成本之路2007年,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高速氧化方法,即交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加工过程,使其固有的独特直链能经受住高温加工过程;同时还开发了一种微波等离子体装置,组合典型独立和有序的碳化以及石墨化过程,简化生产工艺,上述工艺可节省成本2.2美元/kg。与此同时,构思出采用聚丙烯腈外的其他材料作高性能碳纤维用原丝,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及木质素等,或是通过改进现有聚丙烯腈原丝的工艺技术,例如采用化学改性、辐照稳定化处理等,达到降低原丝成本的目的。2009年3月由美国政府和企业共75家单位发起成立了美国ORNL碳纤维科技部,目的是加快碳纤维的产量化和低成本化。并制定了汽车领域用低成本木质素基碳纤维的研究计划,对性能参数提出要求,即强度至少达到1.71Gpa(大约是T300强度的一半),模量至少达到171Gpa,断裂伸长率大于1%。图3为美国能源部ORNL提出低成本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范围。图3 ORNL目标碳纤维力学性能区间随后,ORNL更是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低成本碳纤维研制共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提出,第二阶段是开发技术,第三阶段是实验室规模试制,第四阶段是技术验证,最后是技术成熟投放市场,具体路线如图4所示。图4 ORNL低成本碳纤维发展路线图从上述ORNL低成本路线发展路线可以看出,ORNL希望能够在2012年-2013年前后完成第三阶段即:实验室技术研制;并且提出了具体指标,到2012年9月木质素基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分别达到250ksi、25MSi,换算成MPa单位即分别1.71GPa、171GPa。而实际上到了2012年初时,ORNL制备木质素基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仅仅做到1.07GPa,而拉伸模量也仅仅为80GPa,如图5所示,因此ORNL开发的木质素基碳纤维性能与目标值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过低的拉伸强度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图5 ORNL木质素基碳纤维性能2013年7月,在美国纽约水牛城举行的国际碳纤维会议上, ORNL多位专家发言指出,以Lignin木质素为原料制造低成本碳纤维是今后碳纤维的发展,并预计用木质素做的网状碳纤维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斤4~5美元,若能实现则成本远低于常见的T300碳纤维,性价比也高出很多。在之后一段时间,ORNL提倡的木质素基碳纤维似乎石沉大海,无疾而终,据说研制的碳纤维性能达到了拉伸强度1.71GPa、拉伸模量的171GPa的既定目标,但按照ORNL最初制定的规划在2017年木质素基碳纤维技术投放市场的宏愿始终也没实现。与此同时,日本东丽T1100强度已经达到7.0GPa,2015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利用凝胶纺丝制备了强度5.5-5.8GPa,拉伸模量为354-375GPa碳纤维。既然木质素概念提出了很多年,ORNL自然就不会舍弃,根据最新的报道,2018年ORNL宣布在其五年多木质素研究经验基础上,成功开发出适宜3D打印的木质素-尼龙复合材料,该材料由木质素、橡胶、碳纤维和ABS组合而成。与单独的ABS相比,使用该材料打印的3D部件在各层之间的粘合强度提高了100%。该成果的公布使热衷于木质素研究学者为之一振,但是似乎又与ORNL最初提出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应用相去甚远。而且最主要的是在木质素基碳纤维整个研制过程中,ORNL自始至终没有公布木质素基碳纤维实际生产成本。虽然ORNL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已经离开了大众视野,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科研机构似乎有遍地开花的趋势。04 碳纤维的低成本化目前按照PAN原丝纺丝方法,碳纤维主流制备工艺包括湿法纺丝和干喷湿纺两种,干喷湿纺纺丝速度快,生产成本较低,其代表产品为日本东丽T700,该产品是目前国内民用领域用量最大的一款碳纤维。除了成型工艺,即便是湿法纺丝工艺通过产能放大,还是可以实现成本降低,试想在不考虑装置和技术因素下,在预氧化和高温碳化、石墨化阶段,丝束通过量由100根增加至1000根,丝束运行时间相同、能耗差异不大,成本自然会降低。工厂规模放大成本前后对比如图6所示。图6 规模化放大前后碳纤维成本对比按照图6对比显示,通过规模放大就可以使原有碳纤维生产总成本9.88美元降低2.03美元,其降低幅度也算是相当可观,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对于碳纤维企业来说,既然从100吨升级到500吨、甚至上千吨,生产成本可以下降,那索性扩大规模吧。但规模放大意味着技术难度的提升,除非是具备了成熟碳纤维生产技术,如日本东丽公司动辄扩能建线,是基于数十年领域技术积累,所以扩产扩能才显得不费吹灰之力,若是没有厚重技术积累,单纯依靠盲目扩能来降成本还是很难行得通的。05 尾 声近十余年来,以ORNL引领的木质素基碳纤维之风吹遍了海内外,最终却以黯然退出舞台而告终,再次证明了大幅降低碳纤维成本是很难实现的,相反,国外一些大型碳纤维企业近年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产能,反而促进其成本进一步下降,并提升了竞争优势。如日本东丽公司在不断扩能建线的同时,又发展出了新一代高强度高模量的M40X型碳纤维,小编认为:科研人员与其投入过多精力在碳纤维的低成本化上,倒不如继续瞄准高性能领域,开发出M50X、M55X等关键技术。来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特种纤维事业部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