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文献·国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结构供应与制造现状

1月前浏览153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航空复合材料特别是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良好的耐疲劳和抗腐蚀性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全球碳纤维市场主要由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美国赫氏、氰特,德国西格里等企业主导。中国碳纤维产能虽大,但高性能航空用碳纤维发展起步晚,产能有限。

引        言

 

       复合材料不论是纤维还是基体都有繁多的种类,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种类更多。而航空复合材料需要拥有比一般复合材料更好、更稳定的性能。如今,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材料性能的可剪裁性好,成型工艺具有多选择性,以及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等,能够满足航空工业对于飞行器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的需求,已在航空领域广泛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小型商务飞机和直升机上的使用量已占70% ~80%,在军用飞机上占30%~45%,在大型客机上占35%~52%,在无人机上占 90% 以上。

       而材料及其结构制造工艺是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也对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复合材料的材料形成和结构成型同时完成, 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对成型工艺比较敏感,材料的性能也是通过成型过程赋予到结构。制造工艺中的问题可能导致产品缺陷、尺寸偏差,进而引起结构力学性能、寿命和装配性下降,甚至报废。此外,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 75% 甚至更多,足见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对成本的影响。所以,材料与制造工艺是航空复合材料应用的关键。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主要航空复合材料的供应商和部分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商,分析国内与国外复合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差距,并对我国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供国内复合材料产业部门参考。

1、国内外碳纤维公司分布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的脆性材料。现在只有聚丙烯腈 ( PAN) 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可以实现规模生产,其中 PAN 基碳纤维不论是力学性能还是应用范围都优于粘胶基和沥青基碳纤维,其产量也远超后两者,并且研发出了高强度、高模量和高强高模三大系列约 30 个品种。全球范围内拥有 PAN 原丝、PAN 基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单向预浸带、片材至复合材料制品全套产业链的企业主要有日本东丽 ( Toray) 、东邦 ( Toho Tenax) 、三菱丽阳 ( MRC ) ,美国赫氏 ( Hexcel) 、氰特( Cytec) 以及德国西格里集团 ( SGL) 等。其中,日本东丽生产的碳纤维,无论品质、产量,还是品种均居世界前列。图1为2017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的区域分布情况。

图1 2017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单位:千吨)

       2017年世界碳纤维版图是:欧美企业主打大丝束与新兴市场,而日本企业主打小丝束与传统市场,所以 2017 年的世界格局是大小丝束与新老市场的混业经营。东丽旗下的匈牙利和墨西哥基地有望超过中国台湾、韩国,成为国际重要碳纤维产地。表 1 给出了 2017 年全球主要公司碳纤维的理论产能。

       我国 2017 年理论生产能力为 26000 t,主要的碳纤维生产企业理论产能见表 2,其中销量大约是 7400 t, 销量 /产能比为 28. 5% 。国际的销量 /产能比为 57. 2% ,去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销量 /产能比为 63. 4% 。所以,对于国产碳纤维企业,提升销量 /产能比,是个重要的任务。

2、碳纤维复合材料供应商与制造商

 

2.1、飞机复合材料供应商与制造商

      B787 是航空复合材料应用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该机投入运营意味着航空复合材料工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B787 取得市场成功,不仅在于它在座级设计上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在于其采用了各种先进技术来降低油耗和减少环境污染,而这一切与该机在复合材料应用方面的技术突破息息相关。该机整个外廓除发动机吊挂等少数构件外,几乎全部采用复合材料制造。B787 复合材料与结构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见表 3。

       A380 是欧洲空客集团最新研制的超大型客机,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占比约 22%,重量估计约为36t,主要应用于中央翼盒、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机身尾段、后承压框和地板梁、机翼后缘的襟翼和副翼、固定机翼前缘和各种大型整流罩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CFRP) 在A380 的应用情况如图 2 所示。A380 复合材料的供应商见表 4。

图2 复合材料在A380上的应用情况

        复合材料在 F -22 主结构上的应用情况见表 5。从表 5 可以看出,美国军机主结构在选材上采用了由赫氏 ( Hexcel) 提供的 IM7 高强中模碳纤维与高温固化高韧性环氧树脂复合的高韧性复合材料,以满足主结构的设计损伤容限要求。

2.2、全球复合材料主要供应商与制造商简介

       当前,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因此,在目前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该认清国际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形势,对标国外先进企业找出问题,通过理性思考寻求解决途径,推进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及中国的供应商与制造商简介见表 6 ~ 表 10。






       对比国内外复合材料主要供应商与结构制造商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供应方面,我国符合国际适航标准的企业数量较少,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而且生产的碳纤维一般仅供应国内, 很少出口,加之高品质碳纤维的来源渠道很少, 国内能向市场提供 T800 级碳纤维的企业仅有两三家,且制造的 T800级碳纤维部分力学性能还不稳定,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外碳纤维主要从提升强度、模量、工艺的角度来发展。强度方面, 日本东丽除了研制T400、T700、T800、T1000、T1100、T1200 等多个系列的高强度碳纤维, 还研发了强度高达 60 GPa的超碳纤维T2000。我国目前尚在研制 T1000 级别( 强度 6. 4 GPa, 模量 294 GPa) 的碳纤维, 今后可以向 T1100 级别 ( 强度 7 GPa, 模量 324 GPa) 的碳纤维发展。模量方面, 东丽已经开发了 M30、M35、M40、M46、M50、M55、M60 和 M70 等多个系列的高模量碳纤维, 我国生产的高模量碳纤维仍在 M40J ( 强度 4. 4 GPa, 模量 377 GPa) 级别, 需要向 M60J ( 强度 3. 82 GPa, 模量 588 GPa) 级别发展。在工艺与成本方面, 东丽与其收购的卓尔泰克每年一共能生产碳纤维 42 000 t, 而我国单家企业的年产量最大也只有 6000 t,普遍在 500 ~ 3500 t;国外碳纤维复合材料供应商普遍采用湿纺工艺, 东丽还使用干喷湿纺工艺, 速度能达到 400 m /min,我国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则掌握了干喷湿纺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 最大速度能达到 300 m /min。提高产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但是高产量需要更高的市场占比来支持,所以提高产品质量, 研发强度、模量更高的碳纤维才是正途

       在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方面,我国能够制造满足适航要求零部件的民营企业极少, 即使有也只是生产内饰与外饰等一些非关键承重制件。国产飞机的结构基本都由中航工业旗下企业制造, 但即使是国营企业所生产的部分零部件也很难取得适航认证,导致国产商用飞机的复合材料构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要实现商用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国产化, 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观国外的大型复合材料制造商, 除了适航认证齐全之外, 往往还有自己的优势产品, 可以应用在一系列飞机甚至多个系列的飞机上,例如 AIM航空公司生产的飞机环控系统管道和 GKN 航空公司制造的丙烯酸驾驶舱窗户。因此,国营企业负责总装制造,同时研究国内的弱势环节,而民营企业着眼于单个或几个零部件,使之成为可以普遍应用于飞机结构的产品,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提高国内复合材料制造总体水平的方案。

3、结  束  语

 

        当前国内复合材料碳纤维市场很大一部分被日本和欧美的企业占领, 其中日本东丽公司生产的碳纤维,无论品质、产量还是品种均居世界前列,日系产品也在中国复合材料市场上占有最大的比例。国外先进客机和战斗机上的复合材料基本都采用日本东丽、日本东邦、美国赫氏的碳纤维或预浸料。目前我国碳纤维的产能虽已达到世界前列,但适合航空使用的碳纤维产能仍然十分有限。

         国外碳纤维起步早,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民机、军机上, 而我国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大约从 2007年起步, 其中 T300 级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在直升机上大量使用,T700 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在现代先进战斗机应用,而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仍然处于典型件验证阶段,国内能向市场提供T800 级碳纤维的企业仅两三家

        我国符合国际适航标准的复合材料企业较少,远不及欧美国家的企业数量。在航空复合材料的供应和制造方面, 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在的需求, 而且我国高铁、航天飞行器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正在快速显现。面对这些难得的机遇,我国仍需要完善自己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政策,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企业应加速新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的开发,同时加速复合材料自动制造技术的开发,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稳定制造工艺性能,降低产品成本与价格。

来源:高科技纤维与应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特种纤维事业部,碳纤维生产技术编辑整理。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疲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理论材料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4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5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关注·“内斗”升级 康得新管理层与大股东反目 双方各执一词

本文摘要:(由ai生成)*ST康得管理层与大股东康得投资集团的矛盾公开化。管理层在官方微 信发表文章,指责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表示将与之彻底切割,并暗示大股东行为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康得集团则声明对现任团队在引入战投及改善公司经营等方面的表现不满,提出改组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和北京银行开撕还未有结果,*ST康得的现任管理层就与大股东闹翻了。6月20日凌晨,*ST康得官方微 信公号发布《致康得新公众股东书》等三篇文章,用词激烈,称“现任董事长及管理层将同侵占公司资金的大股东彻底切割”,“决不让掏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继续把持公司为非作歹”。而康得投资集团6月19日发布的一份声明则称,其对现任团队在引入战略投资人及资金、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等核心工作上并不满意。曾被大股东力挺上位的管理层为何与大股东反目?中证君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公司目前正在引入的战投或成双方矛盾的导火索。矛盾升级 双方“各执一词”6月18日晚间*ST康得的一纸公告发出后,市场哗然。公告称,控股股东康得集团提议召开*ST康得201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并审议3项议案,包括免去现任董事长肖鹏、副总裁侯向京董事职务的议案,和提名王德瑞、王筱楠、梁振东为公司独立董事的议案。这意味着只要股东大会通过表决,形成免除董事职务的决议,肖鹏、侯向京二人自然丧失董事长和副总裁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名独立董事人选,5月30日曾被*ST康得二股东中泰创赢提名加入董事会。但*ST康得以提案主体资格等不符合相关规定为由,拒绝将这份临时提案提交董事会核查。现在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大股东和二股东联手”。在*ST康得官方微 信发布的《致康得新公众股东书》等文章中,肖鹏、侯向京称:在我们刚刚要对大股东侵占行为依法采取惩戒措施的时候,即发生了大股东提案罢免事件。*ST康得与康得集团大股东的这一“切割”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大股东侵犯公司利益、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不管是资本金、流动资金还是募集资金都“雁过拔毛”,特别是利用归集账户侵占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巨额货币资金。现任董事长及管理层将同侵占公司资金的大股东彻底切割,有必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冻结大股东一切权利,终止其在公司行使相关职权。不过,对于大股东要求罢免一事,康得集团却有不同的说法。6月19日下午,康得集团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康得新现任管理团队及现任董事会分别于2019年1月29日及2019年2月27日履职上市公司,至今四月有余,现任团队在引入战略投资人及资金、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等核心工作目标方面均未有进展。康得集团认为,当前须采取务实措施,引入真正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通过改组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团队来恢复及强化公司整体经营管理能力,方能切实改善康得新的经营现状,保证其逐步恢复至正常经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如若不尽快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将会导致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错过挽救上市公司的最佳时机。曾获大股东力挺上位值得注意的是,复盘肖鹏和侯向京的上任经历,不难发现,他们的上位背后都离不开大股东的支持。今年1月29日,徐曙因个人原因辞去担任了18年的*ST康得总裁职务,但仍为公司董事;与此同时,经时任董事长钟玉提名,肖鹏被聘为公司总裁。2月11日,钟玉辞职,其当日最后一次主持的*ST康得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选举肖鹏、徐曙、侯向京、纪福星等4人为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并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上述议案。3月1日,*ST康得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全体董事一致选举肖鹏出任公司新一任董事长,聘任侯向京担任公司副总裁。资料显示,1976年出生的肖鹏,并未持有*ST康得的股份,其曾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任康得新光电事业群副总裁兼营销总监。此后肖鹏任苏州锦富技术董事长、总经理。在5月17日*ST康得召开的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肖鹏曾公开表态:本人作为*ST康得的老人,对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现无任何离开*ST康得的计划。然而,距离肖鹏上任董事长不过4个月,一手将其提拔上来的康得集团却提出了罢免。双方的矛盾,在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便有征兆。在6月6日的*ST康得股东大会上,肖鹏、侯向京面对股东的指责时显得“冤枉”。侯向京回应称,“现任董事会挖出了雷,并且在排雷,我们不是埋雷者,不能因为我们挖雷就迁怒于我们。”肖鹏还在现场承认,公司此前埋下的雷,还没有排完。而在股东大会上,包括2018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年度报告、高管薪酬等在内的10项议案全部被否,主要原因就是大股东康得集团全部投了反对票。导火索或是*ST康得将引入战投为何曾经被市场认为是“大股东代言人”的管理层会与大股东反目?中证君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康得集团正在筹划对*ST康得的新一轮战略重组,合作伙伴可能为某大型银行。这可能成为了双方矛盾的导火索。不过,在6月19日上午*ST康得在官方微 信发布的澄清声明中称,此前有传闻指出,公司董事长肖鹏要求公司支付他本人和带来的团队五年工资作为自愿辞职补偿,以及张家港政府对处置公司已经有了方案,某银行将成为白衣骑士。澄清声明称,目前,公司未正式收到任何关于处置公司的方案,公司所有员工的薪资、离职等问题均遵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来执行。自2019年1月*ST康得曝出10亿元债务违约后,昔日千亿市值白马股6个月内遭遇滑铁卢。2018年至今,公司股价下跌88%,市值仅剩88亿元。4月30日,*ST康得2018年年报遭遇其4位独立董事联名质疑,其中122亿元存款余额“不翼而飞”震惊市场。原因则是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与北京银行签订了《现金管理合作协议》,虽然后来*ST康得与北京银行多轮甩锅,但122亿元下落至今不明。6月5日,*ST康得又爆出2亿美元理财出借款或无法收回。原因则是*ST康得子公司将发行美元债获得的2亿美元出借给“中植系”关联公司。由于资金链紧张,为确保公司核心业务不受影响,5月31日,*ST康得暂停了预涂膜部门和裸眼3D部门的业务,对于在本次业务调整中涉及的员工,自5月31日起进行停工放假。康得新重大事件时间轴2019年1月15日康得新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融未按期足额偿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1月22日因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康得新股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变为“ST康得新”。1月25日康得新公告被6家银行划转6亿元资金,被5家银行冻结15亿元资金。2月11日董事长钟玉辞职,康得新董事会换届。4月30日康得新公布2018年年报被非标,10名董监高无法表示年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122亿元现金存款“不翼而飞”。5月6日康得新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康得”。5月12日张家港市公安局官微消息称,康得集团董事长、康得新大股东及实控人钟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月31日由于资金链紧张,康得新暂停了预涂膜部门和裸眼3D部门的业务。6月5日康得新2亿美元理财出借款或无法收回。康得新子公司将发行美元债获得的2亿美元出借给中融国际财务有限公司。6月19日控股股东康得集团提议免去现任董事长肖鹏、副总裁侯向京董事职务。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