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聚焦·康得碳谷500天浮沉记

3月前浏览159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康得碳谷项目,原计划建成全球最大的碳纤维集群,因康得集团资金链危机而陷入停滞。项目位于荣成市,由康得集团、康得新集团、荣成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额达500亿元。2017年11月奠基,2019年5月停工。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项目工地杂草丛生,施工设施废弃,原本的高光时刻已逝,荣成市政府的努力和诚意未能挽回项目颓势。

在康得碳谷上万平米的巨型车间内,随处可见芜杂的青草。

雨水冲刷之下,万平巨型车间外部已现沟壑。

花火绚烂,只在一瞬之间。

5月12日晚间,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因涉嫌犯罪,被张家港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至今已月余。

伴随康得帝国陷入资金危机,被钟玉视作其实现“碳纤维全球领导者”理想的康得碳谷项目,亦深陷烂尾泥潭。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昭

停滞

从位于荣成市海湾南路的荣乌高速起点碑出发,驾车一路向西行驶大约4公里,便到达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得碳谷)的办公楼所在地。以此为起点再往西,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其延绵不断的工地。

2019年6月7日,午后荣成经济开发区。随着大片大片的乌云自海的方向飘来,原本蔚蓝的天空开始变得阴沉。

阴沉天际之下,规模宏大的康得碳谷项目工地仍处在一片烂尾之中,且毫无复工迹象。

兴隆路的南侧,是康得碳谷项目的一个入口。入口望去,十几座施工程度不一的厂房组成的庞大建筑群被圈在围挡中 央,四周杂草丛生,墙体上裸 露的钢筋已锈迹斑斑,整个围挡之内空无一人。

一路之隔,单体面积达1万平米的两座钢结构车间,躺在空旷的田地间。

从现场情况看,两座巨型车间的主体部分施工已接近完成。不过,车间内部的地面大多没有硬化,裸 露之处生出满地杂草。杂草间,不时可见项目承建方遗弃的脸盆等生活用品。

这只是康得碳谷一期项目所展现出来的一个清冷的图景。这样的境况,与一个月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的并无二致。

在项目入口处,去年6月开始受雇于承建方到工地看门的一位肖姓安保人员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证实,“项目停了差不多有半年了”,今年春节前,承建方中建安装的人员就已全面撤出,其间厂区内的设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 与此同时,在荣成经济开发区办公楼一楼大厅内,挂在墙上的“2019年市级重点项目挂牌督战表”的月度完成计划栏中,排在第二位的康得碳谷项目被贴上了数面“小蓝旗”。而“小蓝旗”标识,代表着未完成月度计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获知,康得碳谷项目落定之初,为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建成,荣成市从九个部门单位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成立了“康得碳谷项目建设推进指挥部”。

“停工有一段时间了,之前成立的项目指挥部也解散了。”荣成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高光时刻

荣成地理位置优越,是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与日韩经济带之间的重要产业枢纽之一。荣成也一度被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看作是其实现“碳纤维全球领导者”的理想之地。

根据官方披露的整体规划,“年产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的康得碳谷项目共分五期建设,项目总投资和占地规模分别达到500亿元和6600亩之巨,由康得集团、康得新集团、荣成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康得集团系上市公司康得新大股东)

康得碳谷项目附近一位村民依然能回忆起项目奠基开工仪式的盛况,“现场有渔家锣鼓和舞狮表演,非常气派。

追溯历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获知,2017年11月28日,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率公司一众高管,出席了当日上午11时38分在荣成经济开发区举行的奠基仪式。与之一同出席的还有国内外政、商、学、银行界的600余位重量级人物。

按照钟玉的设想,康得碳谷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高性能碳纤维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16.8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3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

目标一旦达成,康得碳谷及荣成将成为世界级“碳谷”、中国碳纤维引领发展的策源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获知,当天奠基仪式后,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还接受了20多家中央及专业财经媒体的采访,“畅谈康得、康得新的碳纤维发展战略及决心”。

显然,对钟玉而言,这一天是一个高光的时刻。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备受各方重视的百亿碳谷项目,却在开工一年后就陷入烂尾。

从2017年11月28日项目奠基,到次年2月全面开工,到今年1月全面停摆,再到如今未动一砖一瓦,这个超级明星项目,在过去的500多天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浮沉?

诚意

威海新闻网披露的消息显示,康得碳谷项目落户荣成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的8月,荣成市获知了康得集团正在谋划投资建厂,打造全国最大碳纤维产业基地的消息。

“在得知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是荣成人后,荣成市负责‘双招双引’的工作人员马上带队赴北京拜访钟玉,并向他发出了‘常回家看看’的邀请”。当时的一篇题为《情牵“巨无霸”》的报道披露了项目落地的不少细节。

报道称,当年9月24日,由全国50多名企业家参加的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双月座谈会在荣成召开。作为重点邀请对象,钟玉参加并在此次座谈会上作了演讲。

此后一年间,荣成市及经济开发区招商团队先后赴北京、廊坊对接25次,钟玉亦8次赴荣成考察。

在“生态牌”和“感情牌”的极力争取之下,2017年9月21日,康得集团与荣成市政府在北京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建设“康得碳谷科技项目暨年产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事实上,为争取及配合康得碳谷项目的落地,荣成可谓下足了工夫。

从框架协议到正式协议签约的两个月内,荣成市先后召开13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相关部门赴省对接24批次。原本需15至20个工作日完成的公司名称核准,5天内完成;原本需12个工作日完成的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及需5个工作日完成的立项,均在1天内完成。

威海新闻网报道的一个事例,充分验证了“荣成效率”。

当地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区的搬迁工作,“规规整整的6600多亩土地让企业没了后顾之忧”。而在项目启动建设之前,当地招标120多辆工程车,采取“歇人不歇车”的模式,用500万立方米的土石将项目区内的地势低洼处填平。“原本需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硬生生在一个月内干完了”。

此外,碳纤维生产需要大量电能和工业蒸汽。为此,荣成市还申请建设了总投资30亿元的省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建的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

在这个项目上,荣成市政府拿出了十足的诚意。

致命资金链

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交运、风电等领域。根据设想,康得碳谷项目将在8年时间里建成全球最大的碳纤维集群。设想一旦成功,荣成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船舶、高铁、高分子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点。 面对爆发式增长的诱惑,无论对钟玉还是对荣成,都是一场值得一试的“豪赌”。

2017年9月,上市公司康得新公告,拟与控股股东康得集团、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合计130亿元。其中,康得新和荣成国资各出资20亿元,康得集团出资90亿元。

此后,康得碳谷项目初期推进迅速。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康得集团承诺的增资款却迟迟没有完全到位——90亿元增资款仅到位2亿元。

2019年1月,康得新债务危机被踢爆。随后,因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康得新股票被“ST”。

2月12日,钟玉从ST康得新董事长位置上黯然去职。

两个月后,随着年报的披露及对深交所接连问询的回复,ST康得新百亿资金被大股东挪用的问题浮出水面。5月6日,ST康得新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变更为*ST康得。

根据财新网2月2日披露的消息,在康得新债务危机之始,钟玉曾承认,“大股东康得集团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在100亿元以下,资金用途有二,一是投资碳纤维项目,二是股权质押贷 款补仓,贷款的钱也主要用于碳纤维项目。

“一期工程的开支,主要由小股东*ST康得承担。”一位券商人士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分析,大股东的无钱可投,最终导致了康得碳谷项目烂尾,同时也累及荣成。

5月12日晚间,张家港市警方发布消息,钟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梦起梦灭,亦真亦幻。

今年已年届七旬的钟玉,在38岁之时由军工研究所辞职下海创业。2010年7月,他将一手创建的康得新推向资本市场。2017年11月,康得新市值一度逼近千亿元大关。钟玉由此进入人生的巅峰。

孰料,巅峰之后,便是悬崖。

根据最初的计划,今年6月底,康得碳谷项目一期将完成建设。现在距离这个时间节点已不足半月,但绵延的工地上,依旧未动一砖一瓦。

来源:齐鲁晚报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4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2粉丝 30文章 37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发展·车载储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氢燃料电池车发展迅速,车载储氢技术是关键。目前技术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高压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等。各种技术均有优缺点,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成熟、成本低,但体积储氢密度小;液态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质量储氢密度高,但成本高、安全性问题多。中国在车载储氢技术研发上与国外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满足美国能源部DOE对车载储氢系统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要求。未来,新型纳米材料储氢技术有望推动车载储氢技术向高水平、低成本发展。作者:张志芸、张国强、刘艳秋、康启平,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自:氢能和燃料电池随着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氢被视为连接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桥梁。氢能具有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可循环利用、温室气体及污染物零排放等特点,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全球变暖等问题。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仅为空气的 7.14%,因此氢的储存是关键。基于氢燃料电池车必需满足高效、安全、低成本等要求,车载储氢技术的改进是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氢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技术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高压低温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等。衡量储氢技术的性能参数有体积储氢密度、质量储氢密度、充放氢速率、充放氢的可逆性、循环使用寿命及安全性等,其中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及操作温度是主要评价指标。为了达到并超过柴汽油车的性能参数,众多研究机构和部门对车载储氢技术提出了新标准,其中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公布的标准最具权威性。DOE先后提出车载储氢技术研发目标,其终极目标必须达到质量储氢密度为 7.5%,体积能量密度为70 g·L-1,操作温度为40~60℃。根据DOE燃料电池车载储氢系统相关要求,对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01 研究现状1.1 高压气态储氢在车载储氢中,增加内压、减小罐体质量、提高储氢容量是储氢容器的发展方向。高压气态储氢是一种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储氢方式:利用气瓶作为储存容器,通过高压压缩方式储存气态氢。目前,高压气态储氢容器主要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型)、铝内胆纤维缠绕瓶(III型)及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型)4个类型。由于高压气态储氢容器I型、II型储氢密度低、氢脆问题严重,难以满足车载储氢密度要求;而III型、IV型瓶由内胆、碳纤维强化树脂层及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层组成,明显减少了气瓶质量,提高了单位质量储氢密度。因此,车载储氢瓶大多使用III型、IV型两种容器。III型瓶以锻压铝合金为内胆,外面包覆碳纤维,使用压力主要有35 MPa、70 MPa两种。中国车载储氢中主要使用35 MPa的III型瓶,70 MPa 瓶也已研发成功并小范围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成功研制70MPa轻质铝内胆纤维缠绕储氢瓶,解决了高抗疲劳性能的缠绕线形匹配、超薄(0.5 mm)铝内胆成型等关键技术,其单位质量储氢密度达5.7%,实现了铝内胆纤维缠绕储氢瓶的轻量化。目前,中国70 MPa瓶III型的使用标准GB T 35544—2017《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已经颁布,并开始在轿车中小范围应用。IV型瓶是轻质高压储氢容器的另一个发展方向,美国Quantum公司、Hexagon Lincoln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等国外多家知名企业,已成功研制多种规格的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其高压储氢瓶设计制造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丰田汽车Mirai的高压储气瓶即采用IV型瓶,其由 3层结构组成:内层为高密度聚合物,中层为耐压的碳纤维缠绕层,表层则是保护气瓶和碳纤维树脂表面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层。IV型瓶的使用压力为70MPa,质量储存密度为 5.7 %。高压气态储氢以气瓶为储存容器,其优点是成本低、能耗少,可以通过减压阀调节氢气释放速度,充气、放气速度快,动态响应好,能在瞬间开关氢气,满足氢燃料电池车车用要求。同时,其工作温度范围较宽,可在常温和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车载储氢技术,但其体积储氢密度还很小,未达到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发展目标。今后,高压气态储氢还需向着轻量化、高压化、低成本、质量稳定的方向发展。1.2 低温液态储氢液氢是一种高能、低温的液态燃料,其沸点为-252.65℃、密度为0.07 g/cm3,其中密度是气态氢的845倍,体积能量密度是高压气态氢的数倍。通常,低温液态储氢是将氢气压缩后冷却至-252℃以下,使之液化并存放于绝热真空储存器中。与高压气态储氢相比,低温液态储氢的储氢质量、体积储氢能量密度均有大幅度提高。如果从储氢质量、体积储氢密度角度分析,低温液态储氢是较理想的储氢技术。但是,存容器的绝热问题、氢液化能耗是低温低液态储氢面临的两大技术难点:①低温液态储氢必须使用特殊的超低温容器,若容器装料和绝热性能差,则容易加快液氢的蒸发损失;②在实际氢液化中,其耗费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30%。目前,低温液态储氢已应用于车载系统中,如2000年美国通用公司已在轿车上使用了长为1m、直径为0.14 m的液体储气罐(图 2),其总质量为90 kg,可储氢4.6 kg,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分别为5.1 %、36.6 kg/m3。但液态储氢技术存在成本高、易挥发、运行过程中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商业化难度大。今后,气体储氢还需向着低成本、低挥发、质量稳定的方向发展。1.3 高压低温液态储氢高压低温液态储氢是在低温下增加压力的一种储存方式。在高压下,液氢的体积储氢密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如在-252℃下液氢的压力从0.1 MPa增至23.7 MPa后,其储氢密度从70 g/L增至87 g/L,质量储氢密度也达到了7.4%。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沃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发了新型高压低温液态储罐(图 3),外罐长度为129 cm、直径58cm。该储氢罐内衬为铝,外部缠绕碳纤维,其外套保护由高反射率的金属化塑料和不锈钢组成,储氢罐和保护套之间为真空状态。现有的低温液态储罐仅能维持介质2~4天无挥发,将新研发的高压低温液态储氢罐安装在混合动力车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有效降低液氢挥发,其保持 6天无挥发。与比常压液态储氢相比,高压低温液态储氢的氢气挥发性小、体积储氢密度更大,但成本、安全性等问题亟需解决。1.4 金属氢化物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是利用过渡金属或合金与氢反应,以金属氢化物形式吸附氢,然后加热氢化物释放氢,其反应方程式为:其中:M 为金属或金属化合物;ΔQ 为反应热,k J。从式(1)可见:其反应为放热反应,储氢材料释放氢气时需要加热,在-500~25 ℃之间释放出氢气。当金属单质作为储氢材料时,能获得较高的质量储氢密度,但释放氢气的温度高,一般超过300℃。为了降低反应温度,目前主要使用 LaNi5、Ml0.8Ca0.2Ni5、Mg2Ni、Ti0.5V0.5Mn、Fe Ti、Mg2Ni 等 AB5、A2B、AB型合金,表1),金属合金储氢材料的操作温度均偏低,质量储氢密度在1%~4.5%。由于储氢合金具有安全、无污染、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在燃气内燃机汽车、潜艇、小型储氢器及燃料电池车中开发应用。浙江大学成功开发了燃用氢-汽油混合燃料城市节能公共汽车,其使用的是Ml0.8Ca0.2Ni5金属合金储氢,能在汽油中掺入4.5%的氢,使内燃机效率提高 14%,节约汽油30%。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采用储氢合金提供氢的方式,汽车时速高达150 km/h,行驶距离超过300 km。虽然金属合金储氢在车上已有应用,但与2017年DOE 制定的储氢密度标准相比,差距仍较大。将其发展成为商业车载储氢还需进一步提高质量储氢密度、降低分解氢的温度与压力、延长使用寿命等。同时,车载储氢技术不仅与储氢金属材料有关,还与储罐的结构有关,需要解决储罐的体积膨胀、传热、气体流动等问题。1.5 有机液体储氢有机液体储氢材料是利用不饱和有机物液体的加氢和脱氢反应来实现储氢。某些有机物液体可以可逆吸放大量氢,且反应高度可逆、安全稳定、易运输,可以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注有机液体。目前,常用储氢的有机液体包括苯、甲苯、萘、吡啶及乙基咔唑等(表2)。传统的有机物(苯、甲苯、萘)的质量储氢密度已达到规定标准,质量储氢密度在5.0%~7.5%,但反应压力在1.0~10.0 MPa,反应温度在350℃左右,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可见,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操作条件较苛刻,导致该储存技术成本高、寿命短。采用传统有机液体氢化物脱氢的温度高、压力高,难以实现低温脱氢,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和发展。He等采用不饱和芳香杂环有机物储氢,其质量、体积密度较高,最重要的是可有效降低加氢和脱氢反应温度(表2),如咔唑和四氨基吡啶的脱氢反应温度为170℃,比传统的有机液氢储氢材料的脱氢温度低。聚力氢能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稠杂环有机分子,将其作为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可逆储氢量达到了5.8%,在160℃下150min即可实现全部脱氢,在120℃下60min即可全部加氢,且循环寿命高、可逆性强,其储存、运输方式与石油相同,80L稠杂环有机分子液体产生的氢气可供普通车行驶500 km。2017年,中国扬子江汽车与氢阳能源联合开发了一款城市客车,利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加注30L的氢油燃料,可行驶200 km。有机液体储氢技术极具应用前景,其储氢容量高、运输方便安全,可以利用传统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运输、加注。目前,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理论质量储氢密度最接近DOE的目标要求,提高低温下有机液体储氢介质的脱氢速率与效率、催化剂反应性能、改善反应条件、降低脱氢成本是进一步发展该技术的关键。02 优缺点对比从各种储氢技术目前应用情况来,其均已在车载中有应用,但是中国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①国外乘用车已经开始使用质量更轻、成本更低、质量储氢密度更高的IV型瓶,而中国IV型瓶还处于研发阶段,成熟的产品只有35 MPa和70 MPa的III型瓶(表3),其中70 MPa的III型瓶在乘用车样车上应用。②中国制造的III型瓶的主要原材料碳纤维仍依赖进口。由于中国研发起步晚、原材料性能差等原因,中国生产的碳纤维还不能满足车用氢瓶的要求,主要依赖进口。③国外液氢储罐已在汽车上应用,而中国还未实现。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宝马汽车等都推出使用车载液氢储罐供氢的概念车,但中国可以自行生产液氢,但尚未将其应用于车载氢系统。各种储氢技术各有优缺点(表4)。从技术成熟方面分析,高压气态储氢最成熟、成本最低,是现阶段主要应用的储氢技术,在汽车行驶里程、行驶速度及加注时间等方面均能与柴汽油车相媲美,但如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更高要求时,该技术不再适合。从质量储氢密度分析,液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质量储氢密度最高,能达到DOE要求的目标,但两种技术均存在成本高等问题,且操作、安全性等较之气态储氢要差。从成本方面分析,液态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及有机液体储氢成本均较高,不适合目前小批量化推广。03 结束语车载储氢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高压低温液态储氢、固体金属储氢及有机物储氢已在车载储氢中有应用案例,其中气态储氢技术已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车载储氢技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质量储氢密度低、成本高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达到DOE 对车载储氢系统提出的要求。未来,储氢技术还要继续会向着DOE目标发展。同时,还需不断探索开发新的储氢技术,如碳纳米管、石墨烯、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纳米材料储氢。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车载储氢技术将会向高水平、低成本方向等发展,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拓新的局面,为全球的低碳经济做出贡献。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