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精功集团因经济下行和融资难违约21.1亿元债务,旗下精功科技碳纤维技术领先但面临困境。另一碳纤维龙头康得新因虚增利润、债务违约等问题面临退市风险。碳纤维行业虽取得突破,但仍需跨越产不足需、规模化水平有限等门槛。
债台高筑的无奈
7月17日晚间,精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功集团")宣布,未能偿还到期债务合计高达21.1亿元。同时,据上海清算所公告,精功集团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合计约21.1亿元。
关于违约的原因,精功集团无奈表示:
2018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和去杠杆政策等影响,金融宏观环境发生大幅转变,普遍引起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也给本公司总部的营运造成较大负面影响。2018年12月以来,精功集团已连续兑付各类债券合计36亿元,使得公司流动陷入紧张。
而就在7月15日,精功集团发行的2018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未能按期兑付,构成实质性违约。该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为10亿元,应付本息金额为10.51亿元。
国内领先的碳纤维技术
从精功集团旗下精功科技发布的2018年年报可以看出,公司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制造业务主导产品主要为: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和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碳纤维成套生产线以12K、24K、48K及以上原丝为原料,具备年生产1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整线核心设备和工艺采用德国、意大利等国外知名公司为供应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所生产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医疗器材以及建筑等领域。
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主要采用微波石墨化工艺技术,以国产普通碳丝为基础,利用微波与碳纤维直接耦合加热实现石墨化,整线具有超高升温速度、低系统需求、重塑碳纤维结构、大幅提升碳纤维性能等特性,在该生产线上所生产的系列碳纤维产品,具有强度高、模量高、成本低、规格多样化等特性,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使用需求。
前不久,由精功科技研制生产、安装调试的吉林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大丝束碳纤维2号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该项目于2018年2月份动工,历经14个月的生产建设后,成功投产,实现安全无故障运行。至此,精功科技已经成功建成三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设备主要采用自主研发技术,产量大,能耗低,整体运行平稳,实现了国内大丝束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并能有效降低碳纤维制造成本,加速推进了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发展。
接连遭遇困局的碳纤维龙头
无独有偶,另一碳纤维龙头企业——康得新的危机也在今年持续发酵。据相关媒体报道,康得新在7月5日晚间彻底引爆,可能要被强制退市。康得新虚增利润119亿、连续四年亏损、百亿资金去向不明,正处于风口浪尖——昔日的新材料白马股,随着证 监会立案调查被剥去外衣,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的业绩造假者。就在2018年11月以前,康得新仍是券商分析师研报中的热 门标的。
康得新的崩 盘始于今年1月份的首次债务违约。今年1月15日晚间,康得新公告称,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付资金,“18康得新S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约10.4亿元),已构成实质违约。7月5日晚间,康得新收到中国证 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康得新被处以60万元罚款,实控人、时任董事长钟玉被处以90万元罚款并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对时任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管近30人予以罚款,部分高管被处以证券市场终身禁入。
康得新曾被业界认为是碳纤维行业最有希望一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黑马。
2014年
康得新设立江苏碳纤维子公司,正式涉足碳纤维;
2015年3月
康得新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及其技术服务公司就合作建立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签订备忘录和协议,由其协助康得新在中国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工厂,并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
决定与大股东康得集团共同增资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康得碳谷年产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总共建设6条生产线,产能9000吨,其中产能8400吨的四条线计划于2018年年底前投产。
然而,由于资金链断裂,碳谷项目被无限期搁置了。
还要爬坡过坎的碳纤维行业
做碳纤维属实不易,从上世纪70年代的“7511”会议开始,我国从国家到企业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技术参数控制点3000~5000个,并且涉及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PAN纤维高性能化举步维艰。随后,我国“十五”期间设立了863碳纤维专项,确定PAN原丝作为突破口,设立PAN碳纤维独立考评机机制,构筑共享公用的表征测试平台,坚持形成以企业工程化研发为核心的体系,建立了战略调研、专利和技术/信息共享机制。以此为基础,我国对超高性能PAN的研究,从不知其然,到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制备技术。
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需要跨越以下几道门槛:
01 | 产不足需,规模化水平有限
碳纤维虽然国内产能超过万吨,但产量不足,初步看仅有两三千吨。以2016年为例,国内需求在两万吨左右,占世界的1/4左右。供应缺口明显,规模化水平有待提升。产量上不去,主要是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企业运作要考虑资本的问题,也比较担心产出后在国内卖不出去,国外市场又难以打开。
02 | 成本高
为什么成本高?主要是许多碳纤维企业的设备,例如聚合炉、氧化炉、低温碳化、高温碳化或者石墨化设备等,目前仍然依赖进口;用量较少,开工率低,必然促使成本高。
03 | 下游局面未打开
要打破此种局面,关键是要解决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如何应用的问题。要会用、敢用、好用、多用。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