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发展·一场基于纤维材料的工业革命

5月前浏览797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下一次工业革命将是跨界的,涉及AI、能源、生物等领域。大纤维作为新一代纤维,融合了多学科技术,具备智能、超能、绿色特性,能推动产业升级,并带来新兴产业集群。智能纤维家族已出现并市场化,如智能可穿戴、高性能纳米纤维等,将深刻影响下游产业。


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所发生的领域,已经有很多不同的预测,比如AI、能源、生物、信息和材料领域。

最近有一篇文章介绍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新的非侵入脑机接口技术, 可以仅仅依靠头戴式传感器采集大脑皮层的脑电波信号,实现由人的意识控制机器臂跟踪电脑屏幕上随机出现的小球。据称该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人机交互领域的新革命,带来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技术飞跃。

这样的“黑科技”实际上是柔性可穿戴智能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交叉融合。

所以更加客观的观点其实是下一次工业革命是充分跨界的,是由不同领域的科技突破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之后共同激发的,而新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所有这些领域发展的共同使能要素。

大纤维:一场跨领域、跨学科的工业革命

2014 年底,一群主要来自上海和北京,由纺织工程、工业自动化、半导体、钢铁、科技情报和媒体等跨界背景的专家自发组建的工作组,在智能制造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 开始关注德国未来纺织(FutureTEX)计划。

2016 年 4 月,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纺织未来工作组正式成立,同时开始跟踪美国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中心(RFT﹣MII)的运作和研究领域。工作组专家们反复论证后意识到:

纤维,作为一种长径比超过一定数值的材料,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而基于下一代纤维的科技革命和由此推动的下一轮产业革命初现端倪,其范围已大大突破了纤维的传统应用行业——纺织行业,将在更多传统和新兴行业里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6 年 7 月,专家们正式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大纤维”这一创新概念,同时将工作组更名为大纤维产业工作组。

从此开始了发现、推动、编织大纤维产业的历程。

大纤维是基于材料、信息、机电、生物、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以“智能、超能、绿色”为特征,具有多功能、多结构、多组分特性,对众多产业集群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革命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

一个以先进纤维材料为基础,具备多组分、多结构和多功能特点,能够感知、计算、储能、通信、执行的新型智能纤维家族已经开始出现并走向市场,国内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均有类似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有的还注册了公司进行小规模制造和产业化。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团队从事的基于纤维的智能可穿戴技术开发,致力于通过纤维解决发电、传感和通信问题,下一代可穿戴设备将在高性能织物里面集成这些功能,从而实现从外挂到内嵌再到内生的跨越。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李清文团队从事的基于碳纳米管的高性能纳米纤维研发,有可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具备超级性能的纤维品种,从而取代被日本东丽垄断的碳纤维。

碳纳米管结构

蜘蛛丝几十年来用传统化学合成理论和方法一直无法制造出来,现在采用生物合成理论,用蜘蛛基因调控家蚕和细菌的蛋白质分子,已经能量产高性能蜘蛛丝,这被认为是自尼龙问世以来最重要的纺织材料进步。

上海长胜集团用冷转印(cooltrans)技术精确定量以印代染,颠覆了几千年来大量使用稀释染液的印染工艺,实现基本无水耗无排放印染,而且可直接在织物上印染高精密功能线条和图案, 成为发展智能电子织物产业化的平台技术。

在柔韧性、轻量化、多功能、高性能、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大纤维相比传统材料如钢材、塑料等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钢材的主要特征是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好、耐冲击、性能稳定、加工性好等,但也有易锈蚀、维护费用高、耐火性差、生产能耗大等缺点。在高性能钢材的传统优势应用领域,如汽车和飞机制造等,已经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将使用基于纤维的复合材料以达到更高的柔韧性、轻量化和高能效。

2018年底曾有文章报道了一个智能碳纤维汽车车身的实例,既轻量化又能根据风阻变形。碳纤维车身用3D 织造(完全省掉了裁剪、冲压、焊接等金属加工工序)复合制成,又在织物中混合了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纤维,可取代部分电池。多功能碳纤维的采用使整车性价比大大提高。

3D织造碳纤维车身

这是很典型的大纤维部分取代传统材料的应用案例。

更进一步,智能、超能、绿色特征的进一步交叉融合将催生许多完全崭新的纤维品种,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给下游许多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并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产业的生态,从而诞生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集群。

我们把大纤维相关技术 / 产品以及围绕下游丰富应用所形成的新产业集群叫作大纤维产业。

大纤维具有与生俱来的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特性。其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勃勃生机。

如在结构优化理论指导下,采用基于光纤的多材料、多结构产生多功能智能纤维;

在纳米理论指导下,发展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的高功能纤维;

在高分子设计理论指导下,从分子结构上开发超高性能纤维;

在合成生物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高性能生物纤维;

等等。

正如上文谈到的,历次工业革命实际上都离不开对人和人造系统关系的重新定义,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以人为本。

大家都知道,人体 70% 以上的组织由纤维构成。拥有生物相容性的绿色纤维叠加了智能和多功能要素之后,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可穿戴系统或人体植入式系统,可以以最安全、最轻便、最有效的方式采集人体数据、监测人体健康、施加有效影响并帮助人提升健康和运动水平。

MIT打造人造肌肉纤维

基于所采集的数据形成的“数字人”,将成为人工智能社会里最重要、最大量的资产之一。只有到了这个阶段,社会数字化才真正实现,而大纤维将成为人体世界、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信息世界之间最佳的桥梁。

所以说大纤维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机边界或者 HCPS 的边界,一点都不为过。

编材制造:从原子到超系统的多层次制造技术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提出过一个著名问题:“假如原子能够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式来排列,那么材料将会有怎样的性质?

他的问题启示高分子科学家要走出传统高分子的范畴,将可控的分子不均一性及其相关的精确结构引入合成高分子,拓展合成高分子的基本结构,实现更为精密的功能化。

在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等撰写的“巨型分子:化学、物理学和生物科学的交汇”一文中提出“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的思想,提示我们要从结构发展到关于功能性的考量。

例如,纱布过去只是用于包扎伤口,但用大纤维来开发的智能纱布除了包扎伤口之外, 还有消炎、治疗功能,并能与远程医疗系统连接在线监测病人状况。

上述两位科学家的思想告诉我们,在物理层次上,关于大纤维的讨论绝不应仅仅着眼于在纤维和织物这样的中观层面上进行,还应该向微观进发下探到分子和原子的基本层次,同时向宏观扩展上升到器件和系统、甚至超系统(系统之系统)的层次。

因此大纤维的物理层次包括七层,它们是:原子﹣分子(链)﹣纤维﹣织物﹣器件﹣系统﹣超系统。过去我们较多从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联结关系出发指向具体的功能,现在则须更多从需求出发,确定功能性,再来设计纤维结构,必要时可以多组分、多结构融合获取所需要的功能。

位于德国的欧洲最大的纺织研发中心——德国纺织和纤维研究所(DITF)——提出其研究范围覆盖从分子到产品的完整纺织产品和价值链,其技术竞争力体现在从高分子合成、纤维和纱线、织物和结构、功能化直至工业 4.0 的多个层次。

德累斯顿技术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的纺织机械与高性能材料技术研究所(ITM)更进一步将研究范围延伸到从原子到成品,其教学和研究的范畴分为四个层次:仿真和材料建模、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和机械装备开发。

在笔者和这两家单位的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其研究范围早已经超出了传统纺织的范畴,也不仅仅是技术性纺织品和非织造产品, 属于更加跨领域的高科技范畴。当他们听说大纤维这一概念时, 无一例外地表示认同。

源自德累斯顿技术大学

大纤维兼具材料技术革命与制造技术革命的双重意义。它充分利用现有的纺织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断发展出新的制造技术,在前述从原子到超系统的各个层面进行制造活动。

如在原子和分子层面的基因编辑技术或生物合成技术、杂化以及各类聚合物分子合成技术;

在纤维和纱线层面,有湿式 / 干式纺技术、熔融纺技术、双组分纺技术、变形和拉伸、非织造技术、短纤维技术和精密卷绕技术等;

在织物和结构层面,有间隔技术、编织、编带、机织、针织、编织连接、组织工程、膜技术、编织挤拉、结构卷绕技术等;

在功能化和器件层面,有溶胶﹣凝胶技术、染整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纳米技术、涂层、 电子元件集成、传感和执行特性的开发等;

在智能系统和超系统层面,有建模仿真、虚拟化、自动化与机器人、3D 打印(增材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和可持续制造技术等。

可见,大纤维对沿袭了几千年的纺织及其制造工艺无疑具有颠覆性意义,如多材料智能纤维可用纺纱手段制造,多功能织物可以用织造和印刷手段制造,高性能织物可以用复合和混合手段制造。

大纤维所对应的制造工艺技术体系,不仅容纳了纺织工程常见的等材制造方法,常规材料加工所用的减材制造方法,以及以 3D 打印和机器人为代表的增材制造和数字建造方法,还有许多非常规的创新的制造工艺和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可以这样说,基于大纤维的从原子到超系统的制造技术体系极大丰富了我们的制造手段,可望成为继以机床为代表的减材制造和以 3D 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之后的又一类有着重要意义和极高价值的制造模式,大纤维产业工作组的专家们首次创新地称之为“编材制造”

这个“编”字,既反映了传统意义上的纤维和纱线层面上的纺制和编织,更反映了在分子甚至原子层面的编辑和剪裁;既反映了在织物和器件层面上的集成和结构化,更反映了在系统和超系统层面上的多维数字化编程而赋予对象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属性。

结语

大纤维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下一代智能、超能、绿色纤维为特征,展现了从原子到产品、再到系统和超系统的广大纵深。

其应用行业不仅覆盖传统领域如技术性纺织品、能源、轻量化构造、医疗、建筑和土木工程,还对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物联网、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

我们知道摩尔定律支撑了半导体工业最近50年的发展,而按照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赖夫(Rafael Reif)的说法:

“基于纤维的半导体(与硅基半导体完全不同) 的集成度正在按照每 12 个月翻一番的新摩尔定律增长,这足以创造一个新行业!

与大纤维相关的以编材制造命名的新制造技术体系,不仅涵盖了常规的等材制造、减材制造和新兴的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而且包含了大量创新的尖端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如采用编材制造技术制造多功能、多结构的智能纤维,进一步可基于智能纤维高效、连续、低成本地制造各种功能的智能电子信息系统、智能机器人和装备。

对编材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掌握, 以及相应研发、制造、测试和验证装备的开发,是大纤维最终走向产业应用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一片新的制造业蓝海。正所谓“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装备”。

众所周知,现代工业体系有两个最基本的立足点,一个是材料,另一个是精密制造与加工。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尽管相对比较完整,但在这两个立足点上还十分薄弱,长期依靠跟随策略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开辟新路。

而大纤维及编材制造的兴起,预示着又一场新的、由材料突破和制造突破双轮驱动的工业革命即将来临!抓住这两个战略支点,就抓住了建立强大现代工业的牛鼻子,就有可能为我们的制造强国梦带来全局性的突破!

作者:王健(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大纤维产业工作组专家)本文选自《世界科学》杂志2019年第8期“大家•科技前沿”栏目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半导体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理论材料控制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4
最近编辑:5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9粉丝 40文章 378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关注·122亿资金“不翼而飞”?复盘康得新和北京银行“存款罗生门”始末

本文摘要:(由ai生成)康得新被证监 会调查,涉嫌财务造假和资金挪用,或面临退市。上百位投资者仍在投诉举报,试图挽回局面。证 监会 将于8月15日举行听证会,投资者视其为最后机会。康得新前董事长钟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出品 文丨鱼玄机  自去年10月,证监 会公告康得新、康得集团及钟玉被调查至今已过去9个月时间。8月1日,康得新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康得碳谷通知,钟玉、康得集团、康得新通过康得集团及其关联方将全部出资予以抽逃。这一公告让康得新案件更加扑朔迷离。而康得新与北京银行的“122亿存款罗生门”也已持续3个月时间,至今资金流向仍然成谜。  此前,因初步调查康得新连续四年亏损,公司被证 监会拟实施强制退市,8月15日,证 监会还将就此举行听证会。目前,上百位康得新投资者仍在做最后挣扎,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试图挽回“退市”局面。多数投资者质疑,“康得新本身是一家运营良好的上市公司,主要问题在于被大股东挪用了资金。”“122亿资金去向未查明之前,不应该对康得新案件有所结论。”  一位销售部负责人向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透露,过度扩张导致了康得系公司的困境,这和控制人钟玉管理有关。康得碳谷项目是导火索,这个项目需要资金太多,但银行突然对康得集团进行了抽贷。康得集团只能转向其控制的上市公司康得新寻求资金。  曾经的白马股将如何收场,与康得集团、北京银行存款纠 纷又将如何落幕?  01、“白马股”虚假面纱被揭穿?  “我从2015年开始先后投资买入康得新200多万股,如强行退市,我直接损失4000万左右,这些钱都是全家、三亲六戚的,不但倾家破产,还背上一身债务,”康得新投资者、今成上市咨询公司董事长、重庆大学客座教授张仲成对《启阳路4号》说道。  7月5日,一纸公告揭下“白马股”康得新的“虚假面纱”。证 监会发布关于康得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事先告知书》),其提到公司2015至2018年连续四年净利润 实际为负,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告知书称,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30.89亿元、39.74亿元和24.77亿元,四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19.21亿元。此外,康得新还涉嫌未在相关年度报告中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和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以及未如实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违法行为。  证监 会拟决定对康得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钟玉、王瑜、张丽雄、徐曙、肖鹏等给予警告并处罚款。拟决定对钟玉、王瑜、张丽雄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早在去年10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 监会就对康得新、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康得集团)、实际控制人钟玉先生进行调查。今年5月,张家港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已发布消息,康得集团董事长、康得新前董事长、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钟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对于康得新的初步调查和处罚结果,多位投资者表示质疑。“我们现在的诉求是重审康得新案件,请独立的第三方来审理康得新案子,前提是把康得新上市公司、大股东康得集团、尤其关联北京银行存款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查。另外,需要理清2015年至2018年这四年监管责任问题,在这4年当中,康得新进行了2次定向增发,相关监管部门都予以审批,这给市场带来了误导。”康得新投资者李尚表示。资料显示,康得新2015年12月和2016年9月连续两年审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分别为29.8亿元和47.8亿。  中小投资者律师代表广东雷德律师事务所徐任胜认为,《事先告知书》没有给出虚增利润详细分项数据和相关事实证据。虚增利润总额必然会涉及到多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参照公司此前税率计算,虚增利润对应的虚缴所得税税额分别为3.4亿元、4.5亿元、6.0亿元和4.2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在重述2015至2018年的财务报表时,多缴的税收应由税务部门退回。  8月15日,证监 会将就《事先告知书》问题举行听证会,这被投资者看作是最后的稻草。《启阳路4号》了解到,目前上百位投资者正在搜集证据,同时向江苏和北京各级监管部门递交投诉举报材料,试图扭转康得新退市的局面。  “证监 会调查出财务造假应该是有依据的,行政处罚比较难改变。不过,举办听证会可能有一些回旋余地,看公司是否有新的证据。”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汪高峰对《启阳路4号》表示。  “康得新2014年至2018年的用电数据都在增长,很难理解它是一家在衰退的企业。”李尚表示。根据其提供的张家港康得新光电的用电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分别为5147万度、6106万度、8033万度、9259万度、9759万度。  一位康得新合作方也向《启阳路4号》透露,“和康得新合作多年,我们经过调研、走访客户,康得新算是光电业务的龙头企业。靓丽财报、定增自己全部包揽、当地纳税大户,很难想象这样的公司会出问题。”  康得新销售部负责人吴东(化名)对《启阳路4号》说道,“我16年加入康得新,当时销售情况都比较好,订单特别多,员工经常加班。我们是苹果在大陆的供应商,三星的战略合作对象。之前做了一个订单,当时没钱支付,一个下游的客户直接先把我们上游供应商的资金付了,让我们继续给他们供应。”  “2014年,我们和康得集团签了单子,价值100多万的机器,康得集团再以200多万的价格转卖给康得新,中间的差价供应商和集团进行分红。”一个康得集团供应商前员工说道。  吴东提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下半年,当时订单出现了一些异常,付供应商款项时出现延迟。“当时正值康得集团加码山东荣成的‘康得碳谷’的关键时期。银行突然对康得集团抽贷了,最终只能从康得新上拿钱。”  据悉,“康得碳谷” 立项之初声势浩大,目标是投资500亿元建成世界级碳谷。2017年9月,康得新公告,拟与控股股东康得集团、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合计130亿元。不过,康得集团资金迟迟不到位。2017年10月,公告称,康得集团的出资方式调整为现金及其所持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方式出资。2018年12月,康得新再次公告,由于受到国内融资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安信股权结构调整及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康得集团对康得碳谷的注册资金到位时间及中安信股权置入时间延长至2019年6月30日前。  “钟玉管理的康得系步子迈得太多,过度加杠杆扩张业务。山东荣成‘康得碳谷’项目需要资金太多,银行一抽贷,资金链就出问题了。”吴东表示。  吴东也提到,目前康得新每月还有固定订单,不够,这些订单基本是预付款项目,暂时没有新增订单。“只要不退市,和大股东做好切割,查出122亿资金问题,康得新应该能正常运营。”  02、122亿存款“不翼而飞”?  “在未调查清楚122亿存款问题之前,监管部门即认定康得新利润造假、连续四年利润为负并拟采取退市措施是不妥的,这对投资者不公平。”张仲成说道。  康得新的“122亿存款罗生门”要追溯到2014年。2014年,康得集团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签订了《现金管理服务协议》,对康得集团控制的下属公司在北京银行开立的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将协议下子公司账户资金实时归集到康得集团北京银行西单支行3258账户,如需付款再从母账户下拨。各子账户实际余额为0,康得新及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3家子公司的5个银行账户资金被实时归集到康得集团。  根据康得新2018年5月17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的货币资金拟用于以下用途:公司2018 年度用于经营的资金需求量维持在50至60 亿;公司光学膜二期已于2017年陆续投产,为该等项目运营做资金储备;公司为筹备海外布局,包括并购及海外合作进行了提前资金储备。为保持公司资金的灵活性,随时用于上述目的,该存款以活期形式存放,并未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今年1月康得新出现债务危机、账户被银行冻结、董事会换届之后,“122亿存款罗生门”才浮出水面。  一位接近康得新的知情人士告诉《启阳路4号》,今年1月,康得新出现2期债券违约后,由于无法按期兑付本息,公司收到法 院财产保全文书后,相关财务人员自查才发现康得新及康得新光电西单支行账户的实际余额为0。而此前康得新2018 年报显示,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3.16 亿,其中122.1亿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  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后就此开展自查,得知了康得新及其下属子公司曾经参与了《现金管理合作协议》,但是,公司时任财务人员亦无法说明康得新及其下属子公司加入《现金管理合作协议》的原因。  于是,康得新将矛头指向了北京银行西单支行。4月29日,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在回复康得新年报审计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关于康得新公司银行账户问题时称,“银行存款该账户余额为0,该账户在西单支行有联动账户业务,银行归集金额为122亿元。”  6月5日,康得新公司在北京银行网上银行查询时发现,“康得新账户余额超81亿元,子公司张家港光电账户余额超27亿元,子公司康得菲儿余额超7亿元,子公司康得新功能账户余额超6亿元,合计账户余额超122亿。但账户资金实际无法使用。”此前,康得新回复深交所公告时提到,康得新及子公司的3个账户因金融借款纠 纷被多个银行申请冻结。  证 监会的《事先告知书》将其认定为“康得新合并范围内的5 个银行账户资金被实时归集到康得集团,实质上系康得新向关联方康得集团提供资金、康得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康得新资金的行为,构成康得新与康得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  康得新与康得集团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2014年为65.2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1.75%;2015年为58.3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0.92%;2016年为76.72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3.26%;2017年为171.50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9.92%;2018年为159.31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8.36%。  而对于122亿资金的流向仍谜团重重。康得新公告称,北京银行并不配合提供对账单及联动账户资金划拨流程。对于《现金管理合作协议》的有效性,双方也各执一词。康得新认为,控股股东与北京银行签订的协议自始无效。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则认为“合同有效。”  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第68条关于上市公司独立性的要求,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应当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那么,《现金管理合作协议》是否影响了上市公司独立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康得新发行了第一期、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总计15亿元,西单支行作为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之一,在两次发行募集说明书中确认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康得新的货币资金为189.16亿元。康得新认为,作为《现金管理合作协议》的主办行,西单支行隐瞒了货币资金存放的问题,并未提示公司。  “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账户与大股东账户进行联动资金划拨确实违反上市公司独立性要求。而从银行角度,双方处于自愿签署合同也受法律保护,实际情况下,一个集团公司设立多个子账户统一管理的情况也比较常见。《现金管理合作协议》是否有效还需要看签订的细节和协议约定情况,北京银行是否有相关责任,也要看条款中对责任和风险的内容要求。“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汪高峰对《启阳路4号》表示。“西单银行是否隐瞒了货币资金存放问题,关键是看是否有这笔钱。”  双方争端不断升级并闹上了法庭。7月24日,康得新发布公告称,康得新及三家全资子公司起 诉康得集团、北京银行、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的合同纠 纷案已于7月22日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 院立案受理。不过,北京银行次日回应称,尚未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 院就上述案件应诉文件。  “目前资金出了一些问题。因为诉讼标的比较大,此次诉讼费用需要6000多万,康得新已经正式递交减免申请了,不可能撤诉。”一位接近康得新的知情人士对《启阳路4号》说道。  康得新和北京银行的122亿存款纠 纷问题也导致了投资者对康得新拟退市处罚的质疑。  “自2014年起,公司不再具有独立性,公司年报己违反基本会计原则,缺乏编制基础,也就无法得出连续四年亏损的结论。从这个角度来讲,康得新也必须排除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非法占用,重新编制各年度财务报表,方能确定2015至2018年的真实财务状况。 ”徐任胜说道。  徐任胜认为,监管部门应如实披露控股股东康得集团资金占用的现状和性质,协助并要求康得新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2015-2018年期间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重述,还原康得新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就此致电北京银行,截止发稿,暂未回复。  03、谁是接盘方?  康得新危机一出,市场上关于接盘方的传言就沸沸扬扬,康得新也上演了一场关于控制权的“内斗剧”。  早在今年2月份,康得新就进行了新一轮董事会换届选举。最终选举肖鹏、徐曙、侯向京、纪福星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陈东、张述华、杨光裕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  新一届班子上台之后,便和大股东上演了激烈的舆论战。肖、侯二人多次发文称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康得集团则指责现任管理层失职,并称其转移公司资金。6月20日,双方的对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康得新董事会通过了限制康得集团股东权利的议案,并引起深交所关注,被要求说明是否超越董事会职权,是否存在不当限制股东权利的情形,董事会决议是否合法有效。  7月1日,康得新的一份公告似乎预示了内斗结束。公告称,董事长、总裁肖鹏和副总裁、代董秘侯向京因个人原因,双双辞去公司相关职务。辞任当天落款为肖鹏、侯向京的《致康得新股东、职工书》文章在康得新官方微 信发布,其中提到,“辞职是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后的决定,此时,纵有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  知名商业战略专家周掌柜对《启阳路4号》表示,一旦实控人、大股东出现问题,公司很容易出现内斗。理论上通过治理结构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公司法有相关规定。但中国大部分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实际控制人管控公司一定是建立了一种权力平衡,他重用的人、信任的人或亲人与其他股东或者利益相关方一定达成了某种平衡。实际控制人出现问题,这种平衡就打破了,各方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很容易出现矛盾。“大体判断康得新是因为实控人出问题后,公司内部有代表债权人的高管,很难平衡各自利益。”  康得新股权质押情况来源:wind  质押方位东吴证券的股票情况来源:wind  “肖鹏、候向东离职可能与民生银行接盘有关,”一位康得新的员工透露。一位接近康得新的人士称,“钟玉将集团所持康得新股票进行了抵押,从东吴证券那儿获得了5亿资金,而这5亿资金是民生银行通道进行的贷款。所以,肖、侯离职,是为了腾出位置让两个有民生背景的人进来。”Wind显示,质押方为东吴证券的股票合计为6895.72万股,质押人占质押综述35.72%,出质人均为康得集团。  康得新现任董事会成员来源:WIND  在肖、候离任后,多位董事也相继辞职。原来的7位董事会成员中,除了纪福星和余瑶为2月份选举出的成员外,其余5为均为7月选举的新晋董事。其中,来自合众人寿保险集团旗下吉林北方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邬兴均于7月履新康得新董事长,此前曾担任民生银行支行行长。原中民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新加坡)首席营运官,董事总经理胡静担任公司副总裁,此前还担任民生银行成都市分行计财部总经理助理,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初级合伙人梁振东、宝达汽车董事王德瑞、曾在海尔集团王筱楠履新公司独立董事。  从董事会成员来看,邬兴均和胡静都有民生银行工作背景。《启阳路4号》就此求证民生银行和康得新上市公司,截止发稿,均未回复。  “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一个投资者在股东大会提问,现在大股东到底是谁?康得新回应的是,债权银行正在走司法流程。”一位投资者对《启阳路4号》说道,“债权银行应该指的是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可能是短期接管,真正的下家可能是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不过,目前民生和赛伍意见不一致,还存在不确定性。”一位康得新员工对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表示。  “民生和赛伍之前已经进入公司实地调研了。当地政府也比较支持本地企业来接管康得新。”吴东透露。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