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碳赋氢能-碳纤维如何开拓氢能源领域应用
2019年我国首部《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 书》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 皮书》第一次系统分析了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提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技术、政策三大路线图,结合全球发展,提出了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五大发展倡议。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因应用广泛、储存灵活,被认为是未来能源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 皮书》提出,到2035年,全国将形成10个国家级氢能示范区,逐步完善氢能基础设施,推动氢能源占全国中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5.9%。
1.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布局燃料电池产业,国内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掌握整车、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并具有整车生产能力。但是,在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平台开发方面,以上汽股份、上海大众、一汽、长安、奇瑞等公司为代表开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均基于传统内燃车或纯电动汽车进行改制,尚未掌握燃料电池汽车专用车身、底盘开发、底盘动力学主动控制等关键技术。世界整体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较高、技术复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限制了燃料电池的普及,成本下降可能还需要十年左右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仍将以纯电动和混动汽车为主。日本通过领先的技术引领燃料电池发展。美国大力投资建设氢能产业链。欧洲将交通与能源相结合,发展氢燃料技术。中国将燃料电池技术列入《“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计划中。此外,结合地区优势,北京,上海,山西,武汉,佛山,苏州,张家口等地纷纷出台氢能扶持政策,为氢能的发展保驾护航。4. 专利层面日本遥遥领先,各国发展方向有所不同。日本作为全球专利排名第一的国家,在多个关键技术上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技术最为全面且没有明显的短板,且控制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最为明显。美国和韩国各关键技术发展比较均衡。中国比较重视电极和催化剂的研发,德国比较关注制氢、储氢以及燃料电池加热、冷却技术。一方面,车企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逐渐取得突破,成本下降路径明显,未来有望被市场接受。另一方面,在核心部件领域,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通过兼收并购或者股权投资等方式 布局具有技术壁垒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占领市场先机。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