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工艺·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及控制三要素

1月前浏览99
SMC/BMC模压成型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控制好“3个点”,也是最重要的三要素。即模压温度、模压压力和模压时间控制。
一、模压温度控制
模压温度是模压成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这一工艺参数确定了模具向模腔内物料的传热条件,对物料的熔融、流动和固化进程有决定性的影响。SMC/BMC模塑料在模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较复杂,由于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物料中心和边缘在成型的开始阶段温差较大,这将导致固化交联反应在物料的内外层不是同时开始。
表层料由于受热早先固化而形成硬的壳层,而内层料在稍后的固化收缩因受到外部硬壳层的限制,致使模压制品的表层内常存有残余压应力,而内层则带有残余拉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引起制品翘曲、开裂和强度下降。因此采取措施尽力减小模腔内物料的内外温差,消除不均匀固化是获得高质量制品的重要条件之一。  
SMC/BMC模塑料的模压温度取决于固化体系的放热峰温度和固化速率,通常取固化峰温度稍低一点的温度范围为其固化温度范围,一般约为135-170℃并通过试验来确定。固化速率快的体系取偏低点的温度,固化速率慢的体系取偏高些的温度。成型薄壁制品时取温度范围的上限,成型厚壁制品可取温度范围的下限,但成型深度很大的薄壁制品时,由于流程长为防止流动过程中物料固化,也应取温度范围的下限。在不损害制品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模压温度,对缩短成型周期和提高制品质量都有利。模压温度过低不仅熔融后的物料黏度高、流动性差,而且由于交联反应难于充分进行,从而使制品强度不高、外观无光泽、脱模时出现粘模和顶出变形。
二、模压压力控制
模压压力通常用模压压强(MPa)来表示,即玻璃钢液压机施加在模具上的总力与模具型腔在施压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模压压力在模压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使模具紧密闭合并使物料增密,以及促进熔料流动和平衡模腔内低分子物挥发所产生的压力。压缩率大的模压料,由于使其增密时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而成型时需用较高的模压压强,故模压散状料比模压料坯的压力高,而SMC/BMC模压料又比模压粉状料的压力高。模压熔融粘度高、交联速率快的物料,以及加工形状复杂、壁薄、深度或面积大的制品时,由于需要克服较大的流动阻力才能使模腔填满,因而需要采用较高的模压压力。
高的模压温度因会使交联反应加速,从而导致熔料黏度迅速增高,故需用高的模压压力与之配合。高的模压压力虽有使制品密度增大,成型收缩率降低,促使快速流动充模,克服肿胀和防止气孔出现等一系列优点。但模压压力过大会降低模具使用寿命、增加液压机功率消耗、增大制品内残余应力。因此加工热固性塑料模压制品时,多采用预压、预热、适当提高模压温度等,以避免采用高的模压压力。若不适当的提高预热温度或延长预热时间则致使在预热过程中已部分固化流动性降低,不仅不能降低模压压力反而要用更高的模压压力来保证物料填满模腔。
三、模压时间控制
模压时间也称压缩模塑保温保压时间。是指模具完全闭合后或最后一次放气闭模后,到模具开启之间,物料在模内受热固化的时间。模压时间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使获得模腔形状的成型物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固化。固化是指热固性塑料成型时体型结构的形成过程,从化学反应的本质来看固化过程就是交联反应进行的过程。但工艺上的“固化完全”并不意味着交联反应已进行到底,即所有可参加交联的活性基团已全部参加反应。这一术语在工艺上是指交联反应已进行到合适的程度,制品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或其他特别指定的性能已达到预期的指标。显然,制品的交联度不可能达到100℃而固化程度却可以超过100℃通常将交联超过完全固化所要求程度的现象称为“过熟”,反之称为“欠熟”。
模压时间的确定与SMC/BMC模塑料的固化速率,制品的形状和壁厚、模具的结构、模压温度和模压压力的高低,以及预压、预热和成型时是否排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所有这些因素中以模压温度、制品壁厚和预热条件对模压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合适的预热条件由于可加快物料在模腔内的升温过程和填满模腔的过程,因而有利于缩短模压时间,提高模压温度时模压时间随之缩短而增大制品壁的厚度则要相应延长模压时间。在模压温度和模压压力一定时模压时间就成为决定制品性能的关键因素,模压时间过短树脂无法固化完全、制品欠熟因而力学性能差,外观缺乏光泽,脱模后易出现翘曲和变形等。适当延长模压时间不仅可克服以上的缺点,还可使制品的成型收缩率减小并使其耐热性、强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等均有所提高。但过分地延长模压时间又会使制品过熟,不仅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增大而且会因过度交联使收缩率增加会导致树脂与填料间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也常常使制品表面发暗起泡,严重时会出现制品破裂。
来源:中国玻璃纤维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材料控制试验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8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4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资讯·吉林化纤一季度原丝销量3126吨 大丝束碳丝销量997吨

吉林化纤集团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以“战疫情、防风险、降成本、保运营”为工作主线,在困境中抓机遇,外拓销量内降成本,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0.6%,累计完成年目标的26.7%,创历史最好水平;完成产品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10%;纤维直接出口2.4万吨,同比增长77%,出口创汇6358万美元,同比增长28%,逆势实现首季“开门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纺织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吉林化纤集团通过国内外市场联动发力,抓紧抓早拓销量,四大纤维销量均达到预期水平。初期国内物流受阻,企业根据下游客户所在地区路况及复工情况,采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多措并举相结合的方式,打通物流流,春节期间就恢复产品发货,日发货量达1200吨。同时,生产线根据销售订单情况快速调整,合理分配内外销产品生产布局,确保国外订单按时完成,尽早发货。通过打通物流、销售等一个个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复产。人造丝持续开展“落实三全管理、推动四提工程,降成本、增效益”攻关,一季度实现出口同比增长16.6%。短纤系统通过“短流程、全循环、提效率、降成本”攻关,实现纺丝纺速提高38%,平均日产达227吨。同时,抓住疫情防控期间对无纺布需求上升的机遇,积极调整生产线,及时转产无纺布用纤维,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积极调整腈纶产品结构,持续加大差别化腈纶产品升级及市场推广力度,抗起球纤维市场占有率达80%;细旦、华绒纤维等新产品性能持续改善;高强腈纶国外市场销量达8500吨。一季度,腈纶直接出口11266吨,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产品的市场价值。专利产品竹纤维充分发挥抗菌、抑菌的产品特性,加大二次差别化产品的开发推广力度,在衬衫、床品、色纺、巾被、无纺布和卫材等领域的应用得到有效拓展。一季度,实现竹纤维销量近万吨,同比增长9%。同时,企业积极携手下游开发竹纤维口罩,为全国战疫情贡献了一份吉纤力量。碳纤维一方面强化提速增产,另一方面强化应用拓展。通过原液提产扩能改造、优化纺丝工艺参数等系列攻关,一季度,原丝产能同比增长63%,实现销量3126吨,同比增长29%;小丝束碳丝成功应用到表面装饰布领域,大丝束碳丝实现销量997吨,同比增长233%,碳纤维板块已经成为吉林化纤又一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吉林化纤集团内部强化人、机、料、法、环全要素优化,挑战极限式降成本,深入开展ECRS、“人人节约1%,费用降低10%”等活动。一季度,四大主导纤维单位制造成本同比明显下降,各项费用总额同比减少3%,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