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聚焦·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市场 资本加速布局产业链

1月前浏览930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面临销量下滑挑战,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感受到压力。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求推动了碳纤维材料的应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市场。中国资本积极参与全球碳纤维产业链布局,以促进碳纤维技术发展和应用。


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了冷峻的寒冬,整体车市销量持续下滑。一直处于成长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自2019年下半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较大同比下降。但是面对全球节能减排的巨大浪潮,推动新能源车普及仍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也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道路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阻碍,即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除了电池和驱动系统外,车身的轻量化程度与续航能力的高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一辆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2.5km。因此车身减重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新能源汽车抢夺市场的关键,只有轻量化才能减少昂贵的电池重量、降低整车成本、实现续航里程能力升级,从而接近市场需求。在汽车轻量化趋势的推动下,碳纤维轻质材料成为当前轻量化的主流选择。

“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应用之路

碳纤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它是由英国人在制作电灯灯丝时发明的。这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它的质量比铝轻30%、比钢轻50%,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密度低、无蠕变、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等特性,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随着工业和技术发展,这个看似柔软却性能优异的碳纤维渐渐成为了大国竞争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最早是在在航空、航天、军工等科技高精尖领域大显身手。曾经为超重问题所困扰的F-35战斗机,最终靠着使用多达35%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来“减重”、实现“轻量化”,因而得以实现飞天梦想;在无人机领域,碳纤维材料更成为无可替代的“最佳外壳”;海军应用碳纤维材料的例子也不胜枚举,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将提高航艇的耐海水腐蚀、抗电磁干扰、抗冲击等性能;陆军装备同样有由重向轻的转变趋势;在民航应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波音787和空客A35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比例分别高达50%和52%。

除了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大显身手以外,碳纤维现已广泛应用于体育用品、汽车工业、能源装备、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及其结构补强等领域,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碳纤维的利用价值愈加凸显,更高性能、更多品种碳纤维材料也“应运而生”,看似柔软的纤维成了大国竞争的“新材料之王”。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26年至2030年,我国将实现整车比2016年减重35%,将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跨国车企在碳纤维车用领域的研发和布局应用早已远远走在先列。GM Corvette 是世界上第一台应用碳纤维作为汽车材料的汽车,制造于1953年。199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展出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车身的超轻概念车,车身质量为191.0 kg,整车质量降低68%,实现节油40%。德国宝马汽车是目前唯一掌握在大规模生产中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科技的汽车制造商,车用碳纤维的年产能将达到9000吨,在这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与国外巨头相比,中国车企在碳纤维领域的应用尚处在初期研发、小规模应用的阶段,总体来说世界碳纤维的生产仍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省。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高昂、批量化制造工艺和装备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厂商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2015年碳纤维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中汽车业占比12%,达到8700 吨,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20 年汽车业需求量将超过2 万吨,将成为碳纤维应用领域增长最快和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预计2020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达13 万吨,2020 年国内需求量将达到2.9 万吨。随着汽车和民用航空碳纤维轻量化市场的启动,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市场。因此,为实现中国“汽车大国”之路,中国资本介入、参与布局碳纤维产业链刻不容缓。

中国资本加入全球碳纤维玩家阵营、布局碳纤维产业链

2019年9月,蔚来资本完成对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的收购,并更名为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7年成立于德国巴伐利亚省慕尼黑市,总投资3000万欧元,拥有3000平方米实验室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设备,是宝马、奥迪、尼桑和空中客车的技术合作单位。

德国作为全球顶级的汽车技术大国,在汽车前沿科技领域有着领先地位。据悉,该公司由来自德国、奥地利、西班牙、印度及中国的顶级研究人员组成,能实现据客户需求进行工艺开发、定制工艺以适应个别产品的需求、设计研究,样件或小规模量产、对标车型研究到完全开发、从基础研究到高端量产支持等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服务。巴伐利亚省是德国的经济重镇,宝马、奥迪、西门子等国际企业巨头就在巴州,其中宝马在车用碳纤维方面走在前列,i3的全碳纤维车身,7系列的Carbon core概念都是宝马在使用碳纤维方面的创新典范。巴伐利亚州也是创新之州,该州欲打造的碳纤维之“谷”,其核心就是碳纤维轻量化。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德两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产业合作、资本合作和市场合作的重要平台。

成立仅仅三年,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碳纤维研究领域已取得巨大突破。以其专有技术――“表面RTM技术“为例:产品脱模后即可达到A级表面,公司已经自主开发成功并掌握该技术从设计、工艺仿真、工艺、制造及检测的Know-How,目前正在同宝马、尼桑、现代等欧洲及亚洲主机厂就该技术的零部件开发进行合作。除此以外,该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量产破纤板簧技术和三明治结构湿法模压等专有技术和产品。其可进行碳纤维汽车部件的研发、试制,其配备了自动化设备,可以进行高压 RTM 和湿法模压生产的Dieffenbacher 1000T 压机,年产量已达到15万。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其世界级的研发水平、工业级的实验室、研发试制设备及高科技碳纤维产品,以及已经实现的小批量量产的水准,将为我国引领全球碳纤维技术增添强劲的动力,同时推动碳纤维车身轻量化应用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来源:枣复材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疲劳复合材料通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材料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8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4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聚焦·碳纤维复材2020:新工艺、新材料、新应用

新工艺:iComposite4.0项目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商经常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作为切割的原材料,这种方法导致了材料的平均利用率仅为50%,这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昂贵碳纤维复合材料遭到了浪费。在舒勒等人开发的中,碳纤维材料能够实现完全利用,不会出现过多废弃材料。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使原零部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产出时间缩短了30%到40%。该工艺的第一道工序是使用机器人喷附短玻纤基础结构;第二道工序是通过开发出的算法计算出各部分的抗拉强度。基于此数据,另一台机器人利用西门子与Broetje的工艺技术进行碳纤维丝束预浸料的覆盖,并通过Apodius的3D测量系统进行光学控制;第三道工序是将树脂注入到复合纤维板中。树脂在液压机下进行高压硬化,完成零部件成型。在该工艺流程中,还采用了Frimo的模具技术,针对所需的壁厚,压力机可以直接影响模具的挠度。这样便可以从一开始就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将废品率降到零。典型案例为一款位于英国某运动汽车品牌发动机舱与乘客舱下方的底板。其结构设计要求是必须能够承受正面碰撞,且具有高抗扭刚度与一定的座椅载荷。如果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制造,单个零部件的成本在400欧元左右,但通过iComposite4.0,单个零部件的成本降至150欧元,产出时间也从73分钟降至46分钟。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新材料: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选用不同的碳纤维增强形式、树脂基体、机械设备、成型工艺以及个性化的精加工方法,形成了多样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雏形,这些具备高强度、耐疲劳和轻量化等优良属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几乎涵盖了航空航天、高端医疗、轨道交通、智能化工业等不同领域,这些高度工程化的零部件和结构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热固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短碳纤维/粉末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之后,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出现更能满足绿色环保、高量产化、高性能化的现代工业需求。无锡智上新材料通过自主研发的机械设备构建出包括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在内的热塑性碳纤维零部件生产线,突破了热塑性连续碳纤维原材料必须依赖进口的瓶颈,成功实现了该项应用技术的国产化。该项技术的核心是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的批量化生产,由于热塑性树脂尤其是PEEK、PEKK、PI、PPS这类高性能树脂在高温熔融过程中,自身的粘稠性很强,在使用连续性碳纤维增强时,很难实现两者间均匀、彻底的浸润,造成预浸料的性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无锡智上新材对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进,对现有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调整,解决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使连续性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新发展:碳纤维磁悬浮列车在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青岛造”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首次以“真车”形式展出。这款高速磁浮列车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持”下,拥有“快起快停”、维护量小、具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等优势,能同时满足长、中、短途运输,有利于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打造3-5小时经济圈。在行程1000-1500公里的城市之间,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北京-上海为例,加上旅途准备时间,乘飞机大概需要约4.5小时,高铁需要约5.5小时,而高速磁浮仅需3.5小时左右。2019年底,深圳市发改委发布的《<广深高速磁悬浮城际铁路规划研究>需求公示》中提出,广深“第二高铁”或将应用速度达600km/h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与此同时,多个城市群也纷纷将高速磁浮写入规划。新的出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重构着城市空间格局,这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产业来说,这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来源:新材发现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