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年报·精功科技2019年亏损1.21亿,主要业务及产品简介

3月前浏览1776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2019年,精功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8.7亿,同比下降13.8%,归母净利润-1.2亿,毛利率为16.7%。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新型建筑节能、轻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精功科技于2020年4月16日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7亿,同比下降13.8%;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上年同期为573.2万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6.7%,同比降低3.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2%,同比降低14.8个百分点。

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主营业务

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轻纺专用设备、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加工制造,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和直销方式,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负责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制造和提供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系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优秀供应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建材机械行业20强企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首批发起单位、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1、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制造业务
主导产品主要为:JJL系列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JXP 系列多晶硅线剖锭机、JXQ 系列多线切割机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剖方、切片等制造加工领域。目前,公司具有从光伏装备开发、工艺技术研究、上下游产品延伸研发等技术优势和“产业化、系列化、成套化”的生产能力,在产能、规模、装备及技术实力方面均位于行业前列,多晶硅铸锭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2、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制造业务
主导产品主要为:建筑建材机械产品和钢结构专用装备二大类,其中,建筑建材机械产品主要有:PC生产线、琉璃瓦机系列、压型板机系列、复合板机系列、C型檩条机系列、Z型檩条机系列、数控折边机系列、钢承楼板机系列等;钢结构专用装备主要有:JGH 波纹腹板H型钢全自动焊接生产线、JF 100系列聚氨酯、岩棉酚醛复合板生产线、JGH 自承式钢模板成套生产线、JH H型钢焊接生产线、系列纵横剪生产线等,产品主要用于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轻重型钢结构产品、装配式建筑产品的制造加工。产品多次获国家、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奖,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3、轻纺专用设备制造业务
主导产品主要为:JGT系列假捻变形加弹机、JGR系列转杯纺纱机、HKV系列包覆丝机、JGK系列空气包覆丝机、HKV系列大卷装倍捻机、JGW系列数码精密络筒机、HKV151系列花式捻线机、JGW系列精密络筒机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用纱的前道加捻及纱线加工,其中,HKV系列包覆丝机细分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
4、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制造业务
主导产品主要为: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和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碳纤维成套生产线以12K、24K、48K及以上原丝为原料,具备年生产1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整线核心设备和工艺采用德国、意大利等国外知名公司为供应商,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所生产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医疗器材以及建筑等领域。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主要采用微波石墨化工艺技术,以国产普通碳丝为基础,利用微波与碳纤维直接耦合加热实现石墨化,整线具有超高升温速度、低系统需求、重塑碳纤维结构、大幅提升碳纤维性能等特性,在该生产线上所生产的系列碳纤维产品,具有强度高、模量高、成本低、规格多样化等特性,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使用需求。
5、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务
围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制造机器和智能终端产品应用等领域,采用机器人及自动化最新技术、工艺,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涵盖自动化装配检测装备、机器人集成应用装备、智能仓储物流及AGV装备和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四大板块。
6、精密制造加工业务及军民融合项目开发
定位于太阳能光伏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装备、轻纺印染设备、自动化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精密加工与制造及军民融合项目开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要盈利均来源于上述专用装备及加工制造业务。

(二)、行业发展格局

1、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行业
光伏产业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政策扶持、技术进步,产品市场急剧增长,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成本快速下降,但也存在发展无序、产能扩张过快、供需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2011年—2014年,由于受国内外产业环境低迷以及欧盟双反、产能过剩和全球光伏补贴削减等因素的影响,整个行业一度处于低迷状态,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为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大光伏业上网电价补贴等扶持政策和通过实施领跑者计划、竞争电价政策引导企业降低光伏成本,2015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个光伏产业步入了“高效制胜”时代,黑硅技术、PERC技术、铸造单晶、金钢线切割等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路径层出不穷。2018年5月,我国光伏政策出现重大调整,“531新政”出台,导致需求萎缩,全产业链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产业盈利能力严重受损。同时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2018年,美国通过“201法案”,对全球范围进入美国市场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关税。光伏产业经历了2012年以来最困难的一年。2019年,对光伏产业来说,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年,一方面要承接2018年发展模式调整后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控制新增规模的补贴需求,继续向无补贴、平价上网方向努力迈进。
未来,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光伏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据行业统计,2019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11万千瓦,同比下降31.6%。随着光伏竞价上网政策的逐步明晰以及补贴政策的落地,国内光伏平价上网步伐有望加速,预计2020年国内将逐步步入平价时代,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存在持续增长空间。
中长期来看,以太阳能为主的绿色能源仍将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国家也在逐步出台更多扶持绿色能源的政策,包括售电侧的逐步改革、绿证机制、绿色能源的配额制管理等,这些均将在中短期内促进光伏市场的回暖和进一步发展。
作为促进整个光伏产业发展最重要、最基础支撑作用的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随光伏产业的发展保持一定的市场需求量。关键装备国产化及其成本降低,是达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目前光伏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看,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商将在提升现有产品技术水平、强化性价比优势、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围绕“逐年降低 制造成本、逐年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这一核心,通过加大铸锭尺寸提升每生产轮次产量以摊薄单位成本以及用金刚线切割取代传统砂浆线切割降低硅片生产成本,加快研发光伏装备系列空白产品,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使光伏装备产品进一步向高效、节能、全自动智能化互联方向发展。
从竞争格局来看,经济性仍然是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后续随着政策鼓励,多种新技术的导入,高效组件和电池的优势将更加明显,结合了铸锭成本优势和单晶效率优势的铸造类单晶将更具广阔的发展潜力,多晶的降本前景预期更加良好。精功科技自进入光伏专用装备制造领域以来,按照“产业化、系列化、成套化”的发展思路,一直专注于光伏装备及工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并通过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工艺技术提升,巩固提升业内龙头地位。2020年,公司将加快对光伏级单晶炉、金刚线切片机等设备的研发创新,进一步加快光伏系列装备升级换代。
2、建筑、建材专用设备行业
建筑、建材专用设备行业发展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GDP景气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关产业发展方向与投资力度、国家金融政策均有一定的关联度,其中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着较密切的关系,投资增长率高,将会拉动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引发的需求升温、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以及行业市场化改革所激发出的内在活力,过去几年,包括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在内的机械制造行业整体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品相对过剩、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整体格局犹存。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要求,建材机械未来五年,将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需求为牵引,以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主要目的,以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突出问题为导向,全面普及成品住宅,以“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建材机械装备”等9项重点任务为重心,着力发展“一低一高”建材机械产品,加快开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技术装备、高性能建材机械专用基础件等高端建材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将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另外,《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有一定的回暖迹象,但与我国贸易摩擦明显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货币贬值、技术壁垒等手段不断翻新,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提高机械产品市场准入门槛,整个行业的竞争继续加大,建筑建材专用设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在依托自身产品制造、市场拓展能力的基础上,从单纯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的制造商、集成商和服务商。   “美丽中国”呼唤绿色建筑。钢结构及新型建材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循环低碳建筑,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正在快速崛起。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垃圾建筑将会被严格控制,市场将进一步向节能、环保、高效方向发展,2020年,公司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将继续切实发挥自身的成套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巩固提高聚氨酯和钢筋桁架线等成线产品质量及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重点做好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推广、重点客户服务等工作,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和相关国际区域合作及国内新型城镇化等国家层面重大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聚氨酯线、PC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新型折弯机和新型桁架线等产品性能,不断拓宽行业宽度,在传统建筑、冷库行业的基础上,将发展目光更多聚焦于与产品相关的养殖、装饰、净化等产业延伸,向建筑节能、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轻纺专用设备行业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尤其是近几年,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环境下,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新型纺织机械开发能力逐年提升,技术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专用件和配套件生产水平、“两化”融合水平及纺织机械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应用等方面。
根据《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及行业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发展时期,纺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的应用要求,将推动纺机产业从传统机械制造向信息、节能、环保、智能、高效、数控化等诸多技术领域复合创新转变。另外,新技术、新材料的普及也将为纺机发展带来新动力。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传统纺机设备销售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少,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高端纺机装备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潜力。主要包括:新型纺纱设备、新型织造设备、新型非织造布设备、新型印染和后整理设备等节能减排机型和关键配套件等的设计制造技术。“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纺织机械行业提出的建立纺纱、化纤、印染、非织造、针织、服装六条智能化生产示范线目前已具备雏形,为“十三五”末期的最终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纺织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瑞士等纺机生产强国。但近年来,在国内及亚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规模不断扩张,尤其是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应用极大提升了纺织品附加值,拓展了纺织品应用领域,我国正由纺机需求市场向亚洲纺机制造中心甚至世界纺机制造中心的方向转变,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国。
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成效逐步显现,内需市场继续发挥首要支撑作用。智能化既是未来纺机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近年来纺机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在纺织领域继续得到大力推进,纺织行业已从单机的智能化向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自2018年以来,纺织机械行业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在新型高效、低能耗、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多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撑了行业的稳定增长。2019年,总体运行质效良好,行业运行增速有所回升。2020年,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纺织产业、产品、地区的调整,紧跟纺织行业的调整方向而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在产品工艺技术提升、降本增效和重点市场拓展上加大力度,突破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简单运营模式,继续实施“金融+产业”的驱动战略,拓展加弹机、气流纺纱机等高端纺织机械装备的市场空间,国内市场主要围绕“一带一路”的辐射区域(新疆、宁夏、云南保山等),国际市场紧抓印尼、越南、土耳其等国家新增产能及设备改造升级进程中市场机会。
4、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
碳纤维产业是国家鼓励的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更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为实现军事和民用重大装备的自主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支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碳纤维被列为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重点突破国产碳纤维的低成本制备技术、高端领域碳纤维制备技术,同时,培育三到五家碳纤维龙头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碳纤维制造及应用产业链结构,形成碳纤维制备技术与产品有序竞争。
碳纤维性能优异,技术难度大,具有高达200倍的产业链附加值,整个产业链盈利最大端为:从原丝至碳纤维至复合材料设计开发一体化生产,其核心为原材料(原丝)及碳纤维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其中,碳纤维制备工艺和设备对碳纤维的生产至关重要,其决定了碳纤维的产品质量,由于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工艺参数较多,积累这些参数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且国外领头企业对该类设备一直实施封锁禁售。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产业链的部分设备上已实现一定技术突破,但高质量的碳纤维整线设备除精功科技外,尚无企业涉足自主生产。因此,未来碳纤维设备进口替代的需求巨大。
公司碳纤维生产线目前已形成批量化生产,具备碳纤维生产线整线供应和整线解决方案的能力。截至2019年公司已交付客户使用的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共计3条,在该生产线上生产的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2020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公司将在总结生产线经验的同时,不断致力于碳纤维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创新、生产线国产化推广工作,积极探索等离子表面处理以及铺丝缠绕机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争取通过产品和工艺技术引领市场,以决定性的成本优势确立公司碳纤维装备的龙头地位,扩大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机器人智能装备
《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中,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也是未来5-10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2016年12月,国家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的发布,最大的受益者是制造业企业,特别与智能制造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开发等相关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考虑到当前我国制造业超过20万亿增加值的规模,以及制造业处于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的现状,并结合美国、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智能制造在2020年将至少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2025年有望超过5万亿元,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空间巨大。
“机器换人”是以装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工艺、管理的创新,是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工业4.0”的必然方向。目前智能制造逐步深化,其应用领域除了离散行业,还包括流程型行业。从细分行业看,《中国制造2025》中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等十大重点突破领域将成为《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推动的智能转型领域,人工成本提升和智能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将会为智能制造提供充足的空间。机器人产业正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连续六年问鼎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新机遇,除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外,机械、产品生产加工、医疗康复等将成为机器人产业下一步重点布局方向。2020年,精功机器人将继续围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制造机器和智能终端产品应用等领域,在确保激光三维柔性、抛光打磨铣削复合、龙门型柔性弧焊、中功率激光器联合研发等项目实验站的进度外,重点向“MES”、自动装检线、机器人应用、智能仓储等制造领域发展,在行业内或细分市场上占据先发优势,将公司打造成为柔性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商,成为公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源:精功科技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材料物流控制人工智能数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8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5粉丝 32文章 37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聚焦·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市场 资本加速布局产业链

本文摘要:(由ai生成)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面临销量下滑挑战,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感受到压力。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求推动了碳纤维材料的应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市场。中国资本积极参与全球碳纤维产业链布局,以促进碳纤维技术发展和应用。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了冷峻的寒冬,整体车市销量持续下滑。一直处于成长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自2019年下半年起,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较大同比下降。但是面对全球节能减排的巨大浪潮,推动新能源车普及仍是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也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道路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阻碍,即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的“焦虑”。除了电池和驱动系统外,车身的轻量化程度与续航能力的高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一辆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2.5km。因此车身减重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新能源汽车抢夺市场的关键,只有轻量化才能减少昂贵的电池重量、降低整车成本、实现续航里程能力升级,从而接近市场需求。在汽车轻量化趋势的推动下,碳纤维轻质材料成为当前轻量化的主流选择。“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应用之路碳纤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它是由英国人在制作电灯灯丝时发明的。这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它的质量比铝轻30%、比钢轻50%,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密度低、无蠕变、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等特性,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随着工业和技术发展,这个看似柔软却性能优异的碳纤维渐渐成为了大国竞争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最早是在在航空、航天、军工等科技高精尖领域大显身手。曾经为超重问题所困扰的F-35战斗机,最终靠着使用多达35%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来“减重”、实现“轻量化”,因而得以实现飞天梦想;在无人机领域,碳纤维材料更成为无可替代的“最佳外壳”;海军应用碳纤维材料的例子也不胜枚举,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将提高航艇的耐海水腐蚀、抗电磁干扰、抗冲击等性能;陆军装备同样有由重向轻的转变趋势;在民航应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波音787和空客A35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比例分别高达50%和52%。除了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大显身手以外,碳纤维现已广泛应用于体育用品、汽车工业、能源装备、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及其结构补强等领域,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碳纤维的利用价值愈加凸显,更高性能、更多品种碳纤维材料也“应运而生”,看似柔软的纤维成了大国竞争的“新材料之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纤维市场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26年至2030年,我国将实现整车比2016年减重35%,将重点发展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跨国车企在碳纤维车用领域的研发和布局应用早已远远走在先列。GM Corvette 是世界上第一台应用碳纤维作为汽车材料的汽车,制造于1953年。199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展出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车身的超轻概念车,车身质量为191.0 kg,整车质量降低68%,实现节油40%。德国宝马汽车是目前唯一掌握在大规模生产中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科技的汽车制造商,车用碳纤维的年产能将达到9000吨,在这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与国外巨头相比,中国车企在碳纤维领域的应用尚处在初期研发、小规模应用的阶段,总体来说世界碳纤维的生产仍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省。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高昂、批量化制造工艺和装备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厂商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2015年碳纤维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中汽车业占比12%,达到8700 吨,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20 年汽车业需求量将超过2 万吨,将成为碳纤维应用领域增长最快和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预计2020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达13 万吨,2020 年国内需求量将达到2.9 万吨。随着汽车和民用航空碳纤维轻量化市场的启动,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市场。因此,为实现中国“汽车大国”之路,中国资本介入、参与布局碳纤维产业链刻不容缓。中国资本加入全球碳纤维玩家阵营、布局碳纤维产业链2019年9月,蔚来资本完成对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的收购,并更名为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7年成立于德国巴伐利亚省慕尼黑市,总投资3000万欧元,拥有3000平方米实验室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设备,是宝马、奥迪、尼桑和空中客车的技术合作单位。德国作为全球顶级的汽车技术大国,在汽车前沿科技领域有着领先地位。据悉,该公司由来自德国、奥地利、西班牙、印度及中国的顶级研究人员组成,能实现据客户需求进行工艺开发、定制工艺以适应个别产品的需求、设计研究,样件或小规模量产、对标车型研究到完全开发、从基础研究到高端量产支持等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服务。巴伐利亚省是德国的经济重镇,宝马、奥迪、西门子等国际企业巨头就在巴州,其中宝马在车用碳纤维方面走在前列,i3的全碳纤维车身,7系列的Carbon core概念都是宝马在使用碳纤维方面的创新典范。巴伐利亚州也是创新之州,该州欲打造的碳纤维之“谷”,其核心就是碳纤维轻量化。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德两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产业合作、资本合作和市场合作的重要平台。成立仅仅三年,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碳纤维研究领域已取得巨大突破。以其专有技术――“表面RTM技术“为例:产品脱模后即可达到A级表面,公司已经自主开发成功并掌握该技术从设计、工艺仿真、工艺、制造及检测的Know-How,目前正在同宝马、尼桑、现代等欧洲及亚洲主机厂就该技术的零部件开发进行合作。除此以外,该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量产破纤板簧技术和三明治结构湿法模压等专有技术和产品。其可进行碳纤维汽车部件的研发、试制,其配备了自动化设备,可以进行高压 RTM 和湿法模压生产的Dieffenbacher 1000T 压机,年产量已达到15万。巴伐利亚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以其世界级的研发水平、工业级的实验室、研发试制设备及高科技碳纤维产品,以及已经实现的小批量量产的水准,将为我国引领全球碳纤维技术增添强劲的动力,同时推动碳纤维车身轻量化应用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来源:枣复材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