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专访·杨斌:专注废弃物中回收碳纤维 填补国内空白

1月前浏览138

   

杨斌是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一直专注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新型裂解回收技术。3年前,她选择到南通市通州区,创办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从复合材料废弃物中回收碳纤维


碳纤维是当今世界的“新材料之王”,飞机、汽车、自行车、鱼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碳纤维的身影,然而其复合材料废弃物中的碳纤维却极难回收再利用。


杨斌从日本读完博士后,回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化学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


 

在2008年C919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向上海市发改委申请到大型民机创新工程项目这样的机缘下,杨斌有了经费可以自由选择研究的方向,在充分考察了市场后,杨斌发现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技术还是一片空白。



自此杨斌就想通过自己的科研,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技术难关,从而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


回忆起当初选择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新型裂解回收技术,杨斌充满自信的说道:“你如果相信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个行业大规模发展,就一定有一天需要这种材料的循环使用,虽然现在看来是一件很远的事情,但通过长远角度来看,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通过近五年的科研攻关,2016年,杨斌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新型裂解回收技术和装备,并达到国际水平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填补了该技术国内空白。


攻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新型裂解回收技术,杨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最终目标,“学校里的研究分两种,一种可能是基础研究,有一种可能是应用,我们这个定位非常准,一开始就是为这个行业服务的,一定要走向产业化的”杨斌说。


 


2017年,杨斌选择到通州来创办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厂房租赁、设备定制、市场调研、项目团队组建并正式投入生产。


谈及未来公司发展,杨斌认为专注做一件事很重要。“我们公司的定位是专注于做回收,就是怎么把废弃物中的碳纤维提取出来,这一步既然是我们家的绝活,我们就把它做好做精,专注一件事才能做好。”  


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又极其艰辛的道路。


杨斌既要兼顾学生的学业,同时还要处理公司事务。上海南通两地跑,300公里的车程,一周来回三趟,是杨斌创业初期的常态。杨斌却乐此不疲,觉得生活更加充实又富有挑战。


“都说创业九死一生,甚至是九十九死一生,我一直在想,企业创业倒闭是常态,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不倒是关键,我们只要发挥好团队力量,将每个人地长处发挥到极致,我相信结果会让人很满意!”杨斌笑着说。

杨斌一直坚信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她认为女性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事情都难不倒,并能看到另一番广阔的新天地。作为女性,不妨将任何跟男性不同的地方想办法变成优势,然后全身心的投入,最终一定会有收获。

(来   源: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   者:丰伟  王姝炜  张笑月)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汽车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8
最近编辑:1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19文章 34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聚焦·突破“卡脖子”技术 常州加速助推碳纤维产业升级

突破关键技术  高新区碳纤维成为亮丽风景线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热、低比重、低膨胀等特点,是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长期以来,以美国、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对我国碳纤维材料制造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使该材料一度成为我国高端制造领域一项“卡脖子难题”。然而在常州高新区,这一“卡脖子难题”正徐徐解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成为“两新三特”亮丽风景线。  新使命驱动  让技术壁垒在追梦人面前层层倒塌  2007年,具备碳纤维制造理论基础的杨永岗团队从山西来到常州高新区成立中简科技,怀着必胜信心开始碳纤维材料的创新创业“追梦之旅”。在成功研制出碳纤维原丝、碳丝制造工艺时,为了彻底摆脱国外在高端设备上的制约,公司决定自主研发所有生产线。2016年,该公司研制出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并率先在国内高端领域实现了稳定批量应用,一举解决了我国高端装备的“卡脖子难题”。杨永岗介绍说:“中简科技自2007年成立后,前八年一直在研发,没有销售收入,在面临工资发不出、人才流失困境的时候,政府多次出手给予鼎力帮助,才有中简科技今天的发展成绩。  与此同时,从事玻纤复合材料生产的宏发纵横进入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围绕碳纤维特种经编材料的开发,先后研发碳纤维经编机械、加热展纤装置和碳纤维经编铺层结构全规格编织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满足不同产品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为高新区形成碳纤维特色产业打下了基础。  目前,上述两家公司都成为常州高新区最有代表性的碳纤维龙头企业。  新技术支撑  让碳纤维材料在广阔市场尽情翱翔  进入十三五,常州高新区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列为“两特三新”先进制造业中一项特色产业,于2017年设立由中简科技为龙头、其他下游碳纤维应用企业及科研、金融等配套企业为支撑的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2018年,市、区两级政府共同设立1亿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培育科创港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园人才、项目引进等。产业园引进三强复材、新航复材两家碳纤维应用企业落户,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  目前,区内基本形成从碳纤维原丝碳丝、树脂预浸料到复合材料经编和产品成型较为完整产业链。中简科技先后建成高性能碳纤维年产百吨智能化生产线、年产千吨智能化生产线,于2019年在创业板上市。宏发纵横旗下先后成立了宏飞、新创智能、华复轨道等多家关联企业,并在美国、非洲设立生产基地,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从最初的风电叶片拓展到航空航天器部件、新能源汽车部件、轨道交通车辆部件等众多领域。三强复材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耐高温热防护功能材料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所有产品使用的高性能基体树脂体系均为公司自行研发。新航复材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大尺寸薄壁碳纤维复合材料筒结构缠绕设计与多类型开口复杂界面的结构补强设计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拓展了碳纤维在结构件领域应用范围。2019年,全区碳纤维相关产品总销售收入达20亿元。  宏发纵横总经理谈昆伦介绍说:“在全球风电领域,宏发纵横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而国内风电行业正在兴起,为我们带来巨大商机。此外,在国家节能降耗政策驱动下,汽车、动车、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轻量化革命势在必行,为常州高新区碳纤维材料产业发展同样带来巨大商机。”  新追求引领  让常州成为碳纤维产业高地  2020年,围绕常州“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常州高新区重点瞄准碳纤维材料这一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更大力度推动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建设发展,进一步形成覆盖全行业资源、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打造形成引领全国、特色鲜明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集群,力争5年内销售规模翻两番,达到100亿元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打造创新引擎,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采取“技术研发+协同创新+检测认证+专业孵化+股权投资”五位一体的建设方式,共建“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二是扩大产业用地,在原有162亩产业核心区、460亩孵化中试区基础上,明确新增1000亩产业加速区,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生产、集聚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应用产业链企业;三是定制扶持政策,在已设立3亿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基金的同时,围绕产业创新、税收返还、平台奖励、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人才引育、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上规模等方面,进一步量身定制园区发展扶持政策包,形成对产业发展强大支持。  “目前我国碳纤维材料技术还没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碳纤维材料价格还比较高,但是只要开展大规模量产,成本会降下来,随之应用领域范围会越扩越大,企业利润也会更加丰厚,这就为我国向世界顶级水平发起最后赶超的总攻提供了弹药。”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负责人赵文君说道。  (常州国家高新区)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