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研报·碳纤维:轻量化应用前景广阔的特种纤维

4月前浏览1035

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材料,耐高温性能居所有化纤之首。

作为新一代纤维,碳纤维密度低,质量比金属轻,强度却是钢铁的16倍,杨氏模量是凯夫拉纤维的2倍。它既具纤维的柔软性,又不失碳材料本征的固有属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与金属、陶瓷、树脂等基体制作而成。碳纤维属于复杂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通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得到的产品也差异巨大。上游原材料的要求高,中间过程产出复杂,需要大量稳定的核心机械设备。
按原材料的不同,碳纤维可分为三类。世界上能够达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有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黏胶基碳纤维三种,其中PAN基碳纤维占据绝对主要地位,份额达 90%以上,其次是沥青基碳纤维约占 6-8%, 黏胶基碳纤维产量最低。产业中最早开发的是黏胶基碳纤维,该类纤维强力较低,主要应用于耐烧蚀材料及隔热材料。沥青基碳纤维弹性模量好,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高、但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低,且沥青的提取成本较高。PAN综合性能最好,价格适中,生产难度较沥青更低,品种多,是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主流产品。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碳纤维按照丝束大小通常可以分为大丝束碳纤维和小丝束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虽然过去就有生产,但是由于其抗拉强度不高,与小丝束有较大差距,所以大丝束碳纤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被广泛应用。直至近年来, 大丝束碳纤维性能提升,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在工业领域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碳纤维制造过程核心是将通过纺丝过程获得的原丝经过一系列高温热处理工程转变为碳纤维的过程。
PAN原丝是制造碳纤维的原材料,原丝的性能很大程度可以决定碳纤维的性能。PAN聚合溶液制备通常是丙烯腈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聚合,经脱单脱泡后过滤,用于PAN原丝制备。基于聚合装备和技术传统,国内大部分碳纤维生产厂家采用该法,结合间歇或半连续聚合工艺流程。间歇聚合即聚合主题过程在独立设备和时段内一次完成,进出料均为间歇过程,严格按批次操作。
加工处理原丝是碳纤维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制备过程中,高温处理设备最为关键核心,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链的运转能力和产品性能。
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市场。企业选择大丝束品种重要的目标是追求低成本和大规模工业应用,工业用碳纤维方面对碳纤维的价格更加敏感,而对碳纤维的性能要求不像航空航天和军工要求那么高,因此,从产业升级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丝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市场。虽然大部分龙头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积极研发创新大丝束纤维,但由于我国整体起步较晚,产品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产业链不完备,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开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存在较多技术难题。
(1)技术标准和性能测试缺失: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还是空白,缺少了准确的检验检测数据支撑,给研发和生产增加了难度。
(2)新型碳纤维前驱体化合物的开发难题:PAN的化工合成和PAN纤维的纺丝上游原丝技术不过关,国内企业在高端原丝自主研发方面实力差,还处于第二阶段,而国外龙头公司的高端原丝研发已进入第三阶段,产品差异化明显, 具有产品优势。
国际研究表明,在预氧化过程中牵伸比为1.1-1.3的碳纤维性能最好,而牵伸比较低时,所得预碳化纤维的取向度以及致密性不充分,会导致碳纤维的股拉伸弹性模量降低。石墨化过程同理,牵伸比在1-1.05时,碳纤维性能最好。
(3)在原丝制备过程中,湿法纺丝是极为重要的核心环节。衡量湿纺纺丝工艺的着重点是考察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均一性,环境干扰容易造成碳纤维的内部缺陷和性能下降。
展纱技术高标准严要求:生产过程中丝束难以延展成平带,单丝厚度增加, 不利于铺层设计,容易出现粘连、 断丝现象,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材料性能得不到有效转换,产品性能不稳定。
碳化结构形成机理及制备技术受限:从PAN基到碳纤维需高效的设备处理, 主要是指提“束”(大丝束)与提“速”(高速)。涉及增产的边际效益以及规模经济。预氧化过程在一定温度梯度的热环境下,对原丝进行较长时间热处理,使其成为具有热稳定性结构的纤维。

2019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航空航天、体育器材、汽车、建筑补强、模塑混配等经典大需求端稳步发展,风电、压力容器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又一个驱动市场的重要引擎。全球下游需求中,风电和航空航天占比接近一半,其次是体育休闲和汽车市场。下游需求产值来看,2019 年全球碳纤维销售金额为28.7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1.6%,其中航空航天下游产值占比近50%,风电叶片虽然需求量大,但是单价低,产值占比较低,仅为12%。
中国碳纤维总需求已从2008年的8.2千吨,增长到2019年的34.7千吨,CAGR为14.0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占全球总需求34%,预计 2020年中国总需求将达到38.94千吨。当前国内碳纤维仍严重依赖进口,2019年国内产量为1.2 万吨,仅占到总需求量的31.7%,但是国内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预计在2025年国内产量将超过进口量。
中国碳纤维需求结构和全球范围内差距较大,体育用品需求占比最高达到37%, 其次是风电叶片占比为36.5%,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占比仅为3.7%,远低于全球范围内23%的占比。
国内碳纤维进口依存度仍在70%左右,国内进口主要源自日本、美国等龙头企业,分别占总需求量的20.3%、7.3%,总和接近总需求的3成。其中日本及其韩国公司主要供给小丝束碳纤维,优越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帮助企业牢牢稳固在全球市场前茅。2019年中国的小丝束市场容量大约有18000吨,其中国产7000吨。在大丝束是市场方面,以美国为首,墨西哥匈牙利为辅建立的卓尔泰克体系提供了大约6000吨规模的体量,土耳其的1324吨主要也集中在大丝束市场。国内市场需求大丝束市场大约有14000吨,其中国产1000吨, 几乎90%以上是进口需求。

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领域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国内需求量仅为3700吨,占到国内总需求的3.7%。国产飞机正处研发关键阶段,碳纤维行业亟待扩大生产力。航空领域应用包括军机和民机两个市场。该市场的特点是产品主要采用热压罐成型(占90以上),低成本的设计技术与制造工艺是发展趋势,也是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扩大应用的驱动力。
风电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成为碳纤维市场新增量。过去10年风电度电成本的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其竞争地位。在过去5年中,风电的成本平均下降了50%以上,仅在2018至2019年期间,新建海上风电的价格就下降了三分之一。随着过去几年内风电成本的大幅下降,技术不断进步,2019年全球市场的风电 新增装机容量为60.4GW,较2018年新增19%,成为史上新增比例第二的年份。


新能源汽车成为碳纤维下游应用的中流砥柱。各大车企争相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国家规划,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要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要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市场前景广阔。
休闲领域是碳纤维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轻、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疲劳强度大、阻尼性能好,相比其他工业,碳纤维的破损安全性 能好,设计自由度大,作为体育器材不会伤害人体,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果。2019年全球体育领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达到15千吨,占总需求的14%,相比2013年的9千吨增长了66.67%。体育应用领域进入发展爬坡期,企业转 化为控制成本端以提高利润的战略思路,市场趋于饱和,碳纤维单价较稳定。


在2019年,全世界产能增速较前几年有所下滑,预计本年全球运行产能为154.9千吨。这是由于世界龙头企业的扩产计划纷纷在2018年或者2019年年中达成,符合上升企业的发展规律,例如卓尔泰克在匈牙利增产5000吨的计划以及美国龙头企业赫氏公司的扩产计划均在今年达成。
从全球产能分区域份额图来看,美国、日本依旧领跑全球,在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陆地区紧随其后,达到17.3%左右的份额。世界碳纤维份额的竞争,充分反映该区域的综合投资水平。美国地区综合投资环境较好,地广人 稀,具有生产要素优势,产业链生态完备,其主要困境在于人工,碳纤维行业 需要高精尖技术人才,生产线上也需要训练有素的员工。日本的投资环境、生 产要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该区域企业拥有顶尖的技术以及研发手段,利用 价格优势仍然能够领跑全球。中国的投资环境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人工上占 有巨大优势,主要困境在于技术研发,产品还有大量提升空间。

目前全球碳纤维生产主要集中在日、美、德、中、韩等国。其中日本、美国供 给头部市场比例远超其他国家或地区,两者作为碳纤维研发的领军者,发展较早,工艺技术完备,产品性能好,出品率高,在下游应用端拥有品牌效应。在小丝束范围里,日本碳纤维产业排名首位,掌握主要话语权,与高精尖科技 如航空航天领域联系紧密,正逐步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而美国碳纤维产业在 大丝束研发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凭借自身地理、技术以及应用优势,吸引大量 碳纤维上游生产企业在本土投资,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深化技术互利共享。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起步落后于欧美日本。研发人员筚路蓝缕,从无到有,在短短50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国内下游 行业发展兴起,国家大力扶持,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加速 发展,奋起直追,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竞争不充分,熟练掌握核心技术并能使起生产规模化的企业相对较少。加之国内碳纤维产能利用率不足,碳化单线能力仅1000吨/年,远低于国际标准2700吨/年,缺少国际竞争优势。
来源:复合材料体验馆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疲劳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建筑新能源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0
最近编辑:4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5粉丝 34文章 37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会议·关于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

2020年,随着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碳纤维作为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在疫情影响下,也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第五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特设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论坛,碳纤维论坛将重点聚焦风电叶片、热塑性复合材料、绿色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压力容器四个领域,另设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内部研讨会。碳/碳复合材料论坛将重点聚焦行业技术发展及应用。本次论坛旨在从行业存在的痛点出发,探讨行业发展方向,促进碳纤维行业繁荣发展。组织机构主办单位DT新材料协办单位中南大学炭/炭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系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体复材网、材视科技、夯邦、复材应用技术网、碳纤维研习社、红眼兔、仿真秀论坛主席朱波山东大学教授(碳纤维论坛)黄启忠中南大学教授(碳/碳复合材料论坛)01 风电叶片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大丝束碳纤维,原因其一就是看好了碳纤维在风电叶片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其中包含光威复材投资20亿元在包头建设“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上海石化拟投资35亿建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投资近10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投资15.5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差别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论坛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 王宝铭 王宝铭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部长报告题目:《碳纤维低成本化制备及能源领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碳纤维在风力发电、石油开采、电力输送等能源行业的推广应用,对碳纤维高效率生产技术和低成本化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李成良 李成良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报告题目:《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上的应用及技术进展》随着风电叶片尺寸不断增大,轻质高强、低成本设计技术越来越成为叶片设计开发的主流趋势,碳纤维的关键成型技术在叶片设计和应用上的不断突破,成为未来大叶片开发的关键所在。吉明磊 吉明磊道生天合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报告题目:《道生天合高性能环氧系统料-助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树脂的配合。李岩 李岩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报告题目:《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开发资源环境友好型绿色航空、绿色车辆和绿色建筑等已成为国际先进技术领域的共识。开展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研究,实现力学高性能化,对于推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发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李博 李博伍德麦肯兹咨询有限公司亚太区咨询主管报告题目:《全球风电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从全球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各个区域性市场发撒站概况,核心技术与市场发展侧重点以及海上风电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市场环境展开研究,并针对目前全球市场存在的发展机遇与潜在市场风险进行分析与总结。王国军 王国军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叶片产品经理报告题目:《碳平价后时代,大型风电叶片创新设计和发展》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导致风电市场出现抢装潮,装机量持续攀升。但是,平价上网后,风电企业应该如何调整研发策略及战略布局,以期达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02 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及汽车等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国内对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程较为缓慢,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仍处于实验、小试阶段以及初步的应用探索,产业化生产方法还不成熟,如何完成国内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仍需行业内外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 论坛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 祝颖丹 祝颖丹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题目:《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热塑性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疲劳、可回收利用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空天地海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深受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报告重点介绍热塑性复合材料设计、制造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肖军 肖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预应力缠绕技术及其应用》碳纤维预应力缠绕技术可以实现结构高性能制造,实现减重和提高结构效率,在高速旋转机械动部件和高压容器上有重要意义。报告了分析了预应力缠绕、应力松弛机理和提高剩余预应力的途径,介绍了500MPa级热固性预应力维缠绕技术和1000MPa级热塑性预应力缠绕技术及其应用。谭洪生 谭洪生山东理工大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报告题目:《系列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以轻质高强、良好的抗冲击性能、成型周期短、可二次成型、废料可回收再利用等独特优点,逐渐受到复合材料工业界的关注。03 绿色复合材料绿色化是材料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最终要实现材料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论坛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 李伟秋 李伟秋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密工具事业部总经理报告题目:《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及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碳化硅复合材料、陶瓷、蓝宝石、玻璃等硬脆性材料加工领域,汇专科技集团研发了以超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超声加工系统、整体PCD微刃刀具以及绿色技术配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硬脆性材料的加工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张世伟 张世伟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报告题目:《汽车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解决方案》关于碳纤维开发与应用现状、汽车结构加强方案与应用案例、拉挤汽车结构件应用方案以及热塑性解决方案与应用方向刘耀东 刘耀东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题目:《干喷凝胶纺丝技术在高性能聚丙烯腈纤维及碳纤维制备中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湿法和干喷湿法纺丝技术,凝胶纺丝通过温致凝胶相转变极大提升聚合物链段的结晶取向程度,所制备聚丙烯腈纤维兼具高强高模力学特性(强度≥1.1GPa、模量≥18GPa、断裂伸长比8-16%)。采用凝胶纺丝制备的聚丙烯腈纤维已实验证明可用于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制备,并在表面本征结构调控方面独具优势,可兼具湿法、干喷湿法的优势。刘艳景 刘艳景四川大学报告题目:《绿色可控的自增强微波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绿色可控的自增强微波技术,用于碳材料的高效表面改性。空气是唯一的氧化剂。不同压力下的数值模拟表明,在8000pa和80pa下,碳纤维布的存在会触发和增强空气等离子体,呈现出不同的电子数密度和电子温度分布,从而实现高效可控的等离子体修饰。04 碳纤维压力容器碳纤维压力容器具有质量轻、高强度、高模量和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在车载储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国内关于碳纤维压力容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论坛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 白勇 白勇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报告题目:《70MPa高压储氢瓶力学性能研究》Ⅳ型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储氢瓶,因其重容比小,耐腐蚀性好,成本低,已成为车载高压储氢瓶技术发展主流。中国目前的Ⅲ型气瓶处于装车测试阶段,Ⅳ型瓶处于研发阶段。本报告主要阐述:建立一套完善的储氢瓶设计方法、利用仿真分析优化技术进行多层内胆结构设计,提高内胆气密性及抗气体渗透性,实现瓶口组合阀可靠的密封结构设计,完成储氢瓶样品的疲劳、火烧、极限温度、环境等关键性能测试等。并建立一个设计与评价规范体系,最终形成产品产业化的技术。杨小平 杨小平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报告题目:《碳纤维与新能源乘用车研发与发展趋势》碳纤维是新材料领域占第一位的战略关键材料,可以讲,没有碳纤维就没有中国的国防,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必须变成复合材料或者终端产品才能实现其高性能和高附加值。本报告从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特点,碳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车身结构件 、燃料车用70MPa储氢复合材料气瓶等研发进展。祖磊 祖磊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报告题目:《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结构设计与成型工艺》缠绕线型模式与结构设计无法兼顾工艺可行性与结构力学性能,导致容器结构效率难以有效提升,是目前制约着纤维缠绕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缠绕线型模式与轨迹规划、缠绕压力容器精确建模及渐进损伤失效分析、封头补强结构设计及工艺仿真、干法缠绕工艺参数设计、大张力缠绕结构分析等缠绕结构设计与成型工艺关键技术的最新工进展。王晓宁 王晓宁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部长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超声检测方法介绍》碳纤维的检测历来都是检测难题,尤其是不同行业的制作工艺差异,导致材料的声学性能存在巨大差异。使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可以直观快速地检测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的分层缺陷,并可对缺陷进行尺寸和深度等定量测量,而低频超声技术则可对一些蜂窝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检测,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检测手段。陈明新 陈明新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缠绕市场经理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干法缠绕成型概况》随着纤维缠绕制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纤维缠绕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具有质量轻、韧性强、耐疲劳等优良特性,在储氢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气瓶的缠绕成型方式主要分为干法缠绕和湿法缠绕,由于适用于湿法缠绕成型的树脂基体种类较少,同时湿法缠绕中对制品的含胶量难以控制,容易产生气泡与空隙等缺陷导致成品的质量不易控制。而干法缠绕中浸胶工艺制备的预浸带能严格地控制质量和含胶量,使得干法缠绕制品的性能更加稳定。吴刚平 吴刚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报告题目:《氢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气体扩散层是氢燃料电池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极大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介绍了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气体扩散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气体扩散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05 碳/碳复合材料论坛光伏及半导体行业和工业热处理行业发展迅速,成为碳/碳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的突破口。但是,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产品批量化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批量制造水平和能力如何提高?环保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如何加强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如何挖掘和开发碳/碳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市场?如何提高碳/碳复合材料领域企业的研发能力?为此,DT新材料特邀碳/碳复合材料领域行业专家,召开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研讨会,旨在推动碳/碳复合材料的长远发展。 论坛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 郭领军 郭领军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报告题目:《热解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CVD-热解碳对碳基复合材料(如C/C复合材料)具有碳纤维损伤小,性能一致性好等特征,而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等领域。本文主要讨论了焦炭颗粒、纳米碳管、多尺度预制体增强的热解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黄启忠 黄启忠中南大学教授报告题目:《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刹车用炭/炭复合材料、机械密封用炭/炭复合材料、燃料电池用炭/炭复合材料、半导体用炭/炭复合材料、航天用耐烧蚀炭/炭复合材料、炭/炭复合材料的其他应用、炭/炭复合材料研究新技术、炭/炭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李国栋 李国栋中南大学教授报告题目:《高性能C/C、C/陶复合材料快速制造新技术》报导近几年自主研发的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与性能参数;高性能低成本制造C/C复合材料与C/陶复合材料新技术、原理与性能影响因素;分享CVD涂层技术在纤维表面改性和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肖志超 肖志超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员报告题目:《碳/碳复合材料在尺寸超稳定结构中的应用》报告嘉宾主要研究方向是炭/炭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基热防护材料。主持了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产业化项目,开发了飞机炭刹车盘、高温热场材料等多种产品,获得国防科技二等进步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等10余项成果奖,授权专利80余项。贾建刚 贾建刚兰州理工大学副教授报告题目:《C/C复合材料快速制备及异质形核诱导RL-PyC形成》快速致密化以及热解炭织构控制是低成本、高性、能C/C复合材料研发的必要前提和关键基础。通过自行研发的液相汽化TG-CVI等快速致密化装置,可以在预制体中建立起较大且恒定的温度梯度,能有效克服常规TG-CVI技术中因温度梯度连续下降而显著降低沉积效率及后期表面结壳问题,且易于实现大尺寸C/C复合材料制备。刘俊锋 刘俊锋湖南碳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报告题目:《高效制备碳/复合材料的思考》碳碳复合材料高效制备的瓶颈问题、高效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思路、高效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初步成果。王秀飞 王秀飞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报告题目:《速440km/h高铁用碳陶制动闸片的研制》报告嘉宾为教授级高工,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先后承担科技部、省部级项目10余项,带领团队研发了多种飞机型号制动产品、坦克制动产品和高铁制动产品。共发表文章3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20多项。肖鹏 肖鹏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报告题目:《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在轨道交通的应用进展》报告嘉宾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董事长。自2001年从事碳陶复合材料研究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总装重大专项、湖南省重大专项等项目30余项,研发多种关键器件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装备和武器装备。 会议日程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