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企业动态·中石化助力绿色交通,向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出发

11天前浏览891

今年5月,董事长于交通能源转型产业研讨会中宣布,助力绿色交通,将逐步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努力在拥抱能源革命中育先机、开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规划到2025年,利用原有3万座加油站、870座加气站的布局优势,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为社会公众提供综合能源,以消费终端为突破口带动产业链的能源转型。


时隔不足两个月,发展计划部&首席专家 郭卫军于6月30日进一步指出,至2025年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面向2025年,将从“千站加氢引领”、“百万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创第一”、“替代减碳超千万吨”四方面目标出发。


具体来看分别是:

  • 千站加氢引领——建成全国最大加氢站网络,规划布局油氢合建站、加氢站1000座;

  • 百万绿氢示范——力争建成50万吨/年非化石能源制氢能力,五年累计绿氢产能超过百万吨;

  • 双轮驱动创第一——结合氢制造、氢储存、氢应用优势,在氢能运输和绿氢炼化两个领域发力;

  • 替代减碳超千万吨——绿氢年减排二氧化碳规模1000万吨以上。

在他看来,绿氢生产、高纯氢制备、储运、加注技术研发和关键材料作为产业发展支撑。


此前,便曾强调,将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愿景目标,加快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


积极顺应交通能源转型大势,抓住电动汽车、氢能汽车发展带来的机遇,在巩固传统成品油销售优势的同时,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加快布局充换电业务,坚定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积极与汽车及相关行业建立更加密切的朋友圈、生态圈,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氢能全产业链建设上,5月已在广东、上海、浙江、广西、贵州等13个省市建成投运20个加氢站。面向未来,“致力打造成为油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到2050年加氢站数量、加氢能力保持全国最大。”郭卫军如是说。

来源:氢能俱乐部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汽车油气新能源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7
最近编辑:11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企业动态·中集安瑞科70MPa IV型瓶将于2022年量产 达产总产能达10万只

6月8日,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在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展出了70MPa IV型复合材料氢气瓶。 与上一代III型气瓶相比,若以车载气瓶一组9只来计算,IV型气瓶的采用将至少实现汽车减重200千克以上。目前,70MPa IV型气瓶的两个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2年年中实现量产,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10万只,但这仅仅是市场化的第一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材料技术的逐渐成熟、供应链渠道的陆续开发,其生产成本的降低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推动市场的成熟化发展。此次70MPa IV型气瓶项目采用中外合资的方式进行,短期内材料方面仍以进口为主,但长期以国产化为目标。中集方面主要负责气瓶的车辆系统集成。目前,中集安瑞科已与国内一些主流车企达成合作,与另一些零部件供应企业进行了良好沟通。公司已与国家能源集团在其冬奥会示范项目中展开合作。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