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热点关注·本田宣布终止生产氢能源汽车

3月前浏览145

外媒7月7日报道,日本著名汽车厂商本田汽车宣布自2021年8月开始,终止以氢气为燃料的氢燃料电池汽车(FCV)的生产。

本田汽车在今年4月份还曾宣布,为脱离碳排放力争到2040年全世界范围内仅出售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时隔数月随即宣布停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稍显突兀。

日本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的算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依赖氢气和氧气进行化学燃烧后给汽车供能,因为排放的是水且完全无二氧化碳排放,堪称终极环保汽车。而且较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更换燃料只需3分钟。但氢燃料汽车也有劣势,即系统构造较电动汽车复杂,构成零件和对燃料安全措施更为严格,但日本在化石燃料汽车上的技术优势反倒可以提高这一技术壁垒,成就日本新能源汽车的护城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打脸

本田顺应全球低碳排放潮流,大举投资研发新能源汽车,2020年全球销售445万台汽车里,氢能源其中只占比不到1%,累计销售仅仅1900辆。
本田的氢能源乘用车发售比丰田晚两年,直到2016年才开始发售。但售价高达783万日元(50万人民币),相比一般乘用车200-300万日元,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价格偏高以外,日本全国到2020年6月时点只整备了147个氢气站,基础配套不足也是导致售卖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2020年国内外仅卖出240辆氢能源汽车。累计也仅卖出1900辆。
最后盖文说
日本利用自身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点燃氢能源汽车的科技树。伴随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在电动汽车上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电动汽车突飞猛进的同时,日本汽车厂商开始意识到现代工业企图另辟蹊径的做法难以为继。本田已经开始退出,丰田氢能源汽车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碳纤维人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燃烧化学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8
最近编辑:3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19粉丝 24文章 356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市场分析·碳纤维:当前氢能装备制造的“最大瓶颈”

本文摘要:(由ai生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碳纤维成本,中国储氢瓶用碳纤维供应紧张,价格上涨10%-20%。技术垄断和疫情影响国外交付能力,国内需求增大。国内碳纤维产能增长,但面临技术壁垒和品质控制问题。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加速,上海石化等企业进入碳纤维领域,预计未来几年供应紧缺将缓解,价格有望下降。“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压力容器用碳纤维也不例外。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进口压力容器用碳纤维价格已上涨了10%-20%左右,国内储氢瓶生产成本已有所提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多位受访者介绍,近日,国内储氢瓶用碳纤维供应再度出现紧张。当前正值全国各地纷纷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载储氢瓶需求火爆。碳纤维作为长期“堵点”,氢能行业应如何破局?进口碳纤维价格上浮在目前主流氢燃料电池车中,氢燃料大多以35兆帕或70兆帕的工作压力储存于储氢瓶中。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作为储氢瓶的内胆,是氢气储运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然而,据记者了解,压力容器用碳纤维技术多年来始终由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垄断。“虽然近几年我国国产碳纤维产能明显增长,与三四年前相比,进口碳纤维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碳纤维生产和交付能力跟不上,同时全球各国也加大了氢能行业布局,推高了整体需求,导致今年进口碳纤维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一位不愿具名的氢能制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多家储氢瓶制造商都感受到了供应紧缺的压力,这对出货情况肯定会造成不利影响。”据了解,我国储氢瓶使用的碳纤维约有一半由国外厂商供应,日本东丽、日本东邦、韩国SK等化工产品厂商均是我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其中,日韩企业占据我国进口储氢瓶用碳纤维70%以上的市场份额。据一位资深氢能业内人士透露,近期日本东丽方面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碳纤维供应,采购企业正面临断供风险。碳纤维是目前“最大瓶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已有11个省份宣布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另外也有十多个城市将氢燃料汽车纳入未来规划,氢能市场需求即将爆发。根据华泰证券最新发布的预测, 在2021年至2050年期间,我国储氢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34亿元;受到氢能重卡等领域的需求推动,未来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对即将爆发的车载储氢瓶市场需求,碳纤维已经成为了目前氢能装备制造业的“最大瓶颈”。上述不愿具名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国内高压储氢瓶市场供应来看,制造厂家的产能布局已远超过需求。“北京天海、国富氢能、科泰克、沈阳斯林达、成都中材科技、中集能源等制造商均已开辟了成熟的储氢瓶产线。然而,50%依赖进口的碳纤维却成为了阻碍产能发挥的‘绊脚石’。”“一方面,尽管国内生产碳纤维的厂家很多,但不是所有厂家都能供货给储氢瓶,高压容器用碳纤维需要特定的机械性能,技术壁垒相对较高。同时,国内碳纤维生产厂家没有预料到氢能产业的爆发,从产能上看尚不足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国产碳纤维的品质控制仍存在问题,国产碳纤维产品质量仍不稳定。在高压容器用储氢瓶制造过程中,制造厂商本身需要满足严格的安全要求,材料生产以及制造工艺都有较大的难度,这也都为我国本土碳纤维生产商带来了挑战。”某氢能研究专家告诉记者。碳纤维国产化已在提速记者了解到,目前车载储氢瓶中的主流产品仍是35兆帕三型瓶以及35兆帕四型瓶,同时容量更大、性能更优的70兆帕四型瓶也进入了各大生产厂商的研发计划之中。业界普遍认为,随着高压储氢瓶的更新换代,碳纤维用量预计将进一步上涨。“除了碳纤维本身的性能外,影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还有胶和树脂的配方,并且涉及到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固化工艺。但近年来,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与美、日等国的差距已在不断缩小。”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制造商进入碳纤维这一领域,部分现有的碳纤维厂商也开始了转型,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内我国碳纤维供应紧缺的情况将有所缓解。”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石化、中复神鹰等制造企业已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进程。今年6月4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全资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入碳纤维新材料、下游复合材料等领域。“尽管今年碳纤维以至于储氢瓶成本略有回升,对于未来高压储氢瓶降本空间,业界仍持有乐观态度。一旦有市场需求,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到‘十四五末’预计碳纤维价格能下降40%左右。”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来源:中国能源报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