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氢能聚焦·美国Hyzon推出成本减半的复合材料新型车载储氢系统

11天前浏览752

Hyzon汽车近日公布了一项新的车载储氢系统,能够减少重量和制造成本,将在该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上使用。

据这家汽车制造商表示,正在申请专利的车载储氢系统将轻质复合材料与金属框架相结合,可将系统的总重量降低43%,总成本降低52%。

除了降低重量和成本,新系统还可以配置容纳不同数量的氢罐。最小的版本可以容纳5到7个氢罐,单独的版本可以容纳10个氢罐,适合长途行驶的卡车。虽然这两个选项都安装在驾驶室后面,但第三种方式允许在卡车的每一侧安装额外的两个储氢罐,从而在不减小载货容积的情况下扩展车辆的行驶里程。

这项技术的开发是Hyzon欧洲和Hyzon美国之间的跨大西洋合作,该公司计划在纽约罗彻斯特和荷兰格罗宁根的工厂生产这种新系统。该技术将在Hyzon全球范围内的车辆中实施。

Hyzon还希望将这一新系统授权给其他商用车公司。作为活跃在氢价值链上的全球公司联盟——“Hyzon零碳联盟”的一部分,原始设备制造商(OEM) 有望获得该技术。

Hyzon首席执行官克雷格·奈特(Craig Knight)表示:“Hyzon致力于在我们的零排放商用车中不断创新,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毫不妥协地从柴油转向氢气。经过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多年的研发,这种新的存储技术优化了我们氢燃料商用车的制造成本,同时减轻了整体重量并提高了续航能力。这使得Hyzon车辆成为比内燃机驱动的重型车辆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

这项新技术已经安装在欧洲的试点卡车上,预计将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部署在该公司所有车辆上。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燃料电池汽车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8
最近编辑:11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企业追踪·日本东丽缘何成为 世界头号碳纤维生产商?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日本碳纤维产业领先,以东丽公司为代表。其碳纤维具有优良性能,起初面向航空领域但受美欧企业压制,后转向体育休闲市场获得突破。东丽通过长期研发和市场拓展,成功占领高端碳纤维市场,并与波音、空客等航空巨头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碳纤维需求量大幅增长,东丽与戴姆勒等公司合作进军汽车等新兴市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碳纤维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摩擦等优秀特性,在汽车、飞机等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碳纤维产业全球领先,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等巨头基本垄断了全球碳纤维技术。其中,东丽占据全球碳纤维市场三成份额,地位举足轻重。19世纪末,碳纤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托马斯·爱迪生和约瑟夫·斯旺将木棉和竹燃烧后制成的碳纤维作为灯丝,从而发明了电灯。但随着钨灯丝的出现,碳纤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寻找一种耐烧蚀材料用于航天飞机,耐高温、强度高的碳纤维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始用粘胶丝作为前驱体生产碳纤维。与此同时,日本大阪工业研究所的近藤昭男也在进行碳纤维的研究。近藤昭男使用聚丙烯腈(PAN)作为前驱体制造碳纤维。研究结果显示,PAN前驱体制造的碳纤维强度和模量远远高于粘胶基。1959年,近藤昭男将碳纤维的研究结果申请了专利。之后,他又将这项技术授权给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因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早期主要的市场定位一直是航空领域。而欧洲和美国的碳纤维厂商已经将航空领域市场占领,美国的碳纤维出口量大,几乎没有日本公司的立足之地。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美国航空业和军工市场时,日本企业的碳纤维瞄向了体育休闲用品市场。1972年,来自美国的弗拉德发现使用碳纤维球杆可以将高尔夫球击出比铁杆多30码的距离。碳纤维球杆备受日本球手的欢迎,之后碳纤维的应用迅速扩展到网球拍、滑雪杆和其他体育用品领域。东丽公司以生产合成纤维起家,其中就包括用于生产碳纤维的PAN原丝。20世纪60年代,东丽在获取近藤昭男的专利技术后开始研究碳纤维,并于1971年建成了一个小型试验工厂,当年即实现碳纤维Toraca T300的量产。1974年Toraca市场部建立。东丽的第一款碳纤维产品是钓鱼竿。体育用品市场上的成功带来了东丽碳纤维业务的爆发,东丽公司的市场份额开始扩大。虽然有钓鱼竿或者高尔夫球杆等的市场需求,但东丽一直没有实现盈利。东丽在碳纤维事业上花了超过1400亿日元从事研究开发,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实际上,美国杜邦和德国巴斯夫等也曾经想要开发碳纤维,但因为亏损的缘故,都没有坚持下来。东丽虽然牺牲了短期的收益,但是培育出了他人无法企及的业绩。1970年,东丽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获得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碳化技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则代理东丽的碳纤维产品,T300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碳纤维。合作到期后,东丽已成为美国碳纤维市场的霸主。1975年,东丽的碳纤维应用在波音737的次承力部件。自此,东丽与波音两家公司开始了长期合作。1990年,一种新的高强高模碳纤维预浸料在波音777飞机的主承力部件上获得应用。同时,东丽公司还获得了欧洲空客公司的认可。法国政府在1982年建立起自己的碳纤维工厂Soficar,东丽拥有其35%的股份。1987年,东丽的T300获准在空客A320主承力部件中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Toraca碳纤维利润达到顶峰。随着日本经济在90年代陷入萧条,Toraca碳纤维销售也一落千丈,1993年碳纤维业务差点被卖出去。但是东丽公司没有动摇。他们改变策略,直接投资设立工厂,来加强与波音的合作。几番寒冬过后,东丽和它的碳纤维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碳纤维的消费量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波音和空客相继推出787和A350,新机型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主承力部件,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达到50%。随着产能的释放,碳纤维价格下降,出现了包括风力发电和汽车改装在内的新兴市场。2011年,东丽与戴姆勒公司合资建厂来生产碳纤维部件,当年便进入了稳定的盈利期。如今,东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碳纤维生产商,牢牢掌控着世界高端碳纤维需求的市场份额。来源:中国石油报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