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复材资讯·美国公司建全球最大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工厂

8天前浏览940

近日,美国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公司AREVO完成了世界最大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工厂的建设。

据悉,该工厂配备了70台自行开发的Aqua 2型3D打印机,可专注于快速打印大尺寸的连续碳纤维部件,打印速度比其前身Aqua1快四倍,适用于快速创建按需定制的零件。Aqua 2系统已被用于3D打印自行车架、体育设备、汽车部件、航空航天部件和建筑结构的生产。

此外,AREVO公司最近还完成了一轮2500万美元的融资,该轮融资由Khosla Ventures牵头,风险投资公司Founders Fund参与。

AREVO的首席执行官Sonny Vu表示:"在去年推出Aqua 2后,我们开始专注于大规模生产和运行系统的开发。现在,共有76个生产系统经云端连接,在不同地点运行,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产业化。AREVO为市场增长做好了准备,可以满足公司自身和B2B客户的生产需求。

Aqua 2 3D打印机

AREVO的碳纤维3D打印技术

2014年,AREVO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以连续碳纤维3D打印技术闻名。这家公司最初发布了FFF/FDM复合材料系列产品,此后又开发了先进的3D打印软件和硬件系统。

2015年,AREVO创建了其可扩展的基于机器人的增材制造(RAM)平台,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优化程序,以提升3D打印部件的强度和外观。经过六年的发展,该公司的连续碳纤维3D打印技术已申请了80多项专利保护。

为Superstrata公司开发的3D打印碳纤维自行车框架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建筑增材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8
最近编辑:8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碳中和·杜善义院士:复合材料行业的“双碳”之路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杜善义院士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直播间分享复合材料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策略。他强调发展绿色能源、工业结构性改革和装备结构轻量化是关键。装备减重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新材料如高性能复合材料应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杜院士提出通过科技创新、设计创新、结构创新,推动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近日,我国力学与复合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做客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直播间,就复合材料行业如何早日实现“双碳”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杜院士指出,我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他们当中很多提出从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是50~70年;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处在工业化阶段,既要建设发展,又要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用40年的时间既要“碳达峰”,又要达到“碳中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问题,也要进行工业发展的结构性改革,也与我们对“双碳”的认知程度有关。杜院士提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用科技创新解决能源问题。我国能源消耗世界第一,排放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能源总消耗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比例高达70%~8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与应用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植物能、核能等,逐步取代传统能源。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第二,进行工业发展结构性改革。从新能源角度看,国家需要进一步部署发展战略,包括使用新能源的技术化解决、规模化发展、成本控制等。 针对今后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杜院士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要摆正观念——距离“碳达峰”虽还有10年时间,但不等于这十年就可随意排放。如果我们2030年的二氧化碳峰值过高,那么2030~2060年的“碳中和”之路将十分艰难。因此,“碳中和”之路从现在就要开始。其次,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有一个问题要重视,即装备结构轻量化问题。钱学森先生曾说:“航天器每一个零件减少1克重量都是贡献,协调重量是总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过去,工程师主要从装备性能与成本考虑轻量化,而在提出“双碳”战略后的今天,减重、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成为装备设计与应用的重要出发点。例如,我国汽车年产量约为2200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3,汽车拥有量约为2.7亿辆,每辆汽车若减重100kg,则行驶30万km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t,其减排数字是十分可观的;波音787客运飞机减重20%,能够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700t/年。由此可知,装备、尤其是运动装备重量变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减重会使其消耗的能源减少,碳排放也自然减少。 关于如何实现装备结构轻量化,杜院士提出了三个主要方向:材料、设计和制造,而寻找并应用高强度、高性能、低密度的新型材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双碳”战略提出后,因先进复合材料比性能高,不仅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还要逐步在交通、土木建筑、新能源、海洋建设等民用领域广泛应用。最后,杜院士强调,只有实现科技创新、设计创新、结构创新,才能促进早日实现“双碳”战略。来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