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碳中和·杜善义院士:复合材料行业的“双碳”之路

8天前浏览926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杜善义院士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直播间分享复合材料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策略。他强调发展绿色能源、工业结构性改革和装备结构轻量化是关键。装备减重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新材料如高性能复合材料应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杜院士提出通过科技创新、设计创新、结构创新,推动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近日,我国力学与复合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做客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直播间,就复合材料行业如何早日实现“双碳”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杜院士指出,我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他们当中很多提出从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是50~70年;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处在工业化阶段,既要建设发展,又要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用40年的时间既要“碳达峰”,又要达到“碳中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善义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问题,也要进行工业发展的结构性改革,也与我们对“双碳”的认知程度有关。

杜院士提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用科技创新解决能源问题。我国能源消耗世界第一,排放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能源总消耗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比例高达70%~8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与应用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植物能、核能等,逐步取代传统能源。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进行工业发展结构性改革。从新能源角度看,国家需要进一步部署发展战略,包括使用新能源的技术化解决、规模化发展、成本控制等。

针对今后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杜院士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首先,要摆正观念——距离“碳达峰”虽还有10年时间,但不等于这十年就可随意排放。如果我们2030年的二氧化碳峰值过高,那么2030~2060年的“碳中和”之路将十分艰难。因此,“碳中和”之路从现在就要开始。

其次,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有一个问题要重视,即装备结构轻量化问题。钱学森先生曾说:“航天器每一个零件减少1克重量都是贡献,协调重量是总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过去,工程师主要从装备性能与成本考虑轻量化,而在提出“双碳”战略后的今天,减重、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成为装备设计与应用的重要出发点。例如,我国汽车年产量约为2200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3,汽车拥有量约为2.7亿辆,每辆汽车若减重100kg,则行驶30万km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t,其减排数字是十分可观的;波音787客运飞机减重20%,能够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700t/年。由此可知,装备、尤其是运动装备重量变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减重会使其消耗的能源减少,碳排放也自然减少。

关于如何实现装备结构轻量化,杜院士提出了三个主要方向:材料、设计和制造,而寻找并应用高强度、高性能、低密度的新型材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双碳”战略提出后,因先进复合材料比性能高,不仅要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还要逐步在交通、土木建筑、新能源、海洋建设等民用领域广泛应用。

最后,杜院士强调,只有实现科技创新、设计创新、结构创新,才能促进早日实现“双碳”战略。

来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核能汽车建筑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8
最近编辑:8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氢能聚焦·韩华思路信在美斥资1.3亿美元新建高压气瓶公司

本文摘要:(由ai生成)韩华思路信将在阿拉巴马州投资1.3亿美元建厂,生产高压氢气瓶,支持氢运输与多个行业应用。公司已收购Cimarron Composites,专注于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计划到2025年投资至少1亿美元,创造261个工作岗位,目标成为2030年高压气瓶全球领导者。韩华思路信(Hanwha Cimarron LLC)将在阿拉巴马州新建耗资 1.3 亿美元的生产设施,为氢运输、加油站生产大型高压气瓶,并支持向UAM、无人驾驶飞机、运载火箭、国防、铁路、货船等气瓶的应用进行扩展。Hanwha Cimarron生产的2000Liters、IV型复合材料Neptune气瓶,可在517巴的压力下储存氢气,并可在12米长的长管拖车中运输1200千克氢气,比韩国氢长管拖车上使用的I型气瓶多4倍。图片来源:Hanwha Cimarron韩华思路信(韩国首尔)于 2020 年 12 月宣布,已签署协议收购 Cimarron Composites(美国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 100% 股权,这是一家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制造商。Cimarron Composites 由 Tom DeLay 于 2008 年创立,他是在 NASA 从事材料科学工作 23 年的资深人士。DeLay 拥有多项与轻型高压气瓶相关的专利,其中包括航天器中使用的高压气瓶专利。Hanwha Cimarron 目前生产用于压缩氢气的大型储罐以及用于太空运载火箭的低温燃料储罐。此次收购是韩华思路信加速向绿色氢行业扩张的努力的成果。该公司报告称,韩华 Cimarron 提供制造氢气长管拖车、加氢站超高压罐和航空航天应用罐以及氢动力汽车的技术。韩华思路信发言人在 2020 年 12 月表示:“包括收购成本在内,我们计划到 2025 年向 Cimarron Composites 投资至少 1 亿美元,为发展我们的全球氢罐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项投资包括为 Cimarron 生产设施的扩建。韩华 Cimarron LLC 斥资 1.3 亿美元兴建新工厂正如 Jerry Underwood 为 madeinalabama.com 报道的那样,韩华 Cimarron LLC 于 2021 年 8 月 3 日宣布计划投资 1.3 亿美元在阿拉巴马州欧佩莱卡的新制造工厂。Hanwha Cimarron 首席执行官 David Jeon 表示,新设施将有助于推动公司在碳外包装压力容器市场的增长,满足航空航天、无人机、国防、海洋、铁路和天然气运输和储存等行业的需求。韩华 Cimarron LLC 将在其新工厂创造 261 个工作岗位。“我们很高兴为当地带来 200 多个高薪工作,并成为更大的欧佩莱卡社区的一部分,”Jeon 说。欧宝丽卡项目实现了韩华收购计划的一部分,特别是其承诺到 2025 年投资至少 1 亿美元用于 Cimarron Composites 的生产。韩华 Cimarron 官员在 8 月 3 日的欧佩莱卡市议会会议上与欧佩莱卡市长 Gary Fuller 一起概述了该项目的范围。富勒欢迎韩华 Cimarron 来到东阿拉巴马州的商业社区及其位于东北欧佩莱卡工业园区的新工厂。Hanwha Cimarron韩华 Cimarron Neptune气瓶可以大大增加氢气长管拖车的承载能力。 图片来源:韩华 Cimarron正如韩华思路信在其2020年12月新闻稿中所述,Hanwha Cimarron生产的2000升IV型复合材料Neptune气瓶可在517巴的压力下储存氢气。配备Neptune气瓶的12米长的氢气长管拖车可运输多达1200公斤的氢气,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据报道,运输的氢气是韩国氢气长管拖车上使用的I型气瓶的四倍。据Hanwha Cimarron说,其储罐也因安全性和效率的提高而有所不同——可以100%清空储罐,不留下任何东西。通常情况下,如果内容物排空到其容量的10%以下,高压罐容易收缩和损坏。Hanwha Cimarron通过应用其设计经验和从开发航空航天气瓶中获得的材料,实现了这一先进性能。为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 计划供应气瓶韩华 Cimarron 开发了高性能复合材料气瓶,用于火箭制造商和航天运载火箭使用的低温液化气储存。 图片来源:韩华 Cimarron据韩华 Cimarron称,它为 SpaceX(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提供了高压气瓶原型,并于 2014 年开始供应用于猎鹰9号(Falcon 9)火箭的气瓶。韩华 Cimarron 还扩展到生产工业气瓶。目前,该公司为包括火箭制造商和工业气体公司在内的各种客户制造氢气瓶、用于太空运载火箭的低温液态气体燃料罐和压缩天然气 (CNG)气瓶。Cimarron完整并加强了韩华思路信的储氢发展战略韩华思路信于 2019 年 12 月收购了 TK-Fujikin Corp.(韩国釜山)的 IV 型储罐生产业务,开始实施其储氢战略。韩华思路信报告说,它现在可以在韩国市场为氢动力无人机和乘用车生产储氢罐。在海外,它打算利用其收购的 Cimarron Composites生产用于氢气管拖车的大型储罐、用于加氢站的气瓶,并扩展到用于 UAM 车辆、航空航天应用和装载液化天然气 (LNG) 的货船的气瓶。“通过此次收购,我们将提升我们现有的气瓶技术并扩大我们的全球储罐业务,”韩华思路信先进材料部门首席执行官 Doo-Hyung Ryu 说。“我们不仅将在不断增长的氢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成为高压气瓶的全球领导者。”编译整理:赛奥碳纤维来源:CompositesWorld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