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热点关注·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抛竿向世界,“碳纤维之王”铸就实业强国梦

7月前浏览325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山东威海成为全球渔具主要产地,其中碳纤维材料是关键,使威海鱼竿占据国际市场。威海光威集团自主创新,突破碳纤维生产技术瓶颈,从代工转型为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导者。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打破国外垄断,为国防和民用领域提供高性能碳纤维,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引领新材料产业升级。

 编者按: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开展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威海市11家企业入围。截至目前,威海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9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大众网威海频道策划推出《“研”值高 创新强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系列报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珏 威海报道

  小小钓鱼竿里藏着“国之重器”,此言非虚。

  全球渔具80%来自中国山东,而其中有一半来自威海,令这个产业能够迅速拥有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国之重器”则正是材料之王碳纤维,如今,我国每10根销往世界各地的鱼竿中,就有6根来自威海,“威海鱼竿”钓起了世界市场的“大鱼”。

  在40年的钓具产业发展历程中,威海忍痛“撕”下廉价、量大、齐全的“代工”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品质”“工艺”“科技创新”“自主品牌”的“中国智造”新标签。

  威海成长成为“中国钓具之都”的历程,也正是这家威海渔具民营企业转型的“大时代”:

  1987年开始做钓具,在没有技术、没有装备的困境下,自力更生,自筹资金,自组技术团队,奋战150多个日夜,自行研制出国内第一套鱼竿生产设备,第一支真正意义的国产鱼竿就出自这里;1995年成为全球钓具界的翘楚;1998年碳纤维预浸料成功国产化;2005年成功批量生产碳纤维后,转身投入航空领域高性能碳纤维研发;2017年,光威复材成功上市,成为碳纤维行业的第一股……

  循着从民营小鱼竿厂,到家喻户晓的 “钓鱼竿龙头”,再到 “碳纤维之王”的成长轨迹,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凭借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推动自主创新,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抢占产业链制高点,用一连串响当当的成果,登上碳纤维研发的科技高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进而敲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

  “抛”竿向世界,“挑”起市场话语权

  做渔具起家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光威集团,早在2002年就遇到了巨大考验。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利润最高、价格最高的钓鱼竿是碳纤维制成的,而碳纤维这种由碳元素组成的高性能合成纤维,一直被誉为材料界的“黑色黄金”。

  光威钓鱼竿能够给日本代工制造碳纤维鱼竿,就是进口日本的碳纤维布,后来光威渔具进口碳纤维丝再自己纺成碳纤维布,不过由丝到布这一步并不难。但由于技术含量高和在高端工业领域的战略意义,国外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产品、技术、装备“三封锁”,怎样制出碳纤维丝,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始终掌握着秘密,碳纤维自主创新之路布满荆棘。

  “集团创始人陈光威老先生认为,企业需要有坐观全局的发展眼光,要‘跳出院墙’,也要‘围着院墙转’,最终从碳纤维丝这个源头实现中国自产。”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宗杰表示,在集团的产业链条中,威海拓展就属于勇于“跳出院墙”的重要一环,这一过程虽短期内承受阵痛,但长期看来无疑会换来丰厚回报。

  受制于人催生创新求变。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基本还不清楚碳纤维除了能用来生产渔具,还有其他什么价值的时候,2002年,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威海拓展)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向高科技领域进军,“悄无声息”地搞起了碳纤维研发,为攻关一系列“卡脖子”产品奠定了基础。

  2005年,CCF-1(T300级)碳纤维“863”验收通过,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碳纤维事业的空白。面对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亟需碳纤维的境况,威海拓展毅然由民转军,为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高技术领域急需的碳纤维提供强大技术和条件支持能力。2007年,国产碳纤维应用验证项目启动,威海拓展正式参军。2013年,以需求牵引碳纤维技术不断创新,威海拓展陆续突破CCF800H、CCM40J、CCF700G等高强高模关键技术,保障了国防军工领域碳纤维的自主供应,实现产业化生产。

  凭着一股韧劲,越过了“碳纤维”这座高山的威海拓展,不仅在行业中实现了从 “追赶”到 “并跑”的跨越,发展成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生产品种齐全、生产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更是将竿“抛”向国际,撕下“代工”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品质”“工艺”的“中国智造”新名头。

  新追求引领,“国”字号产业高地加速崛起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耦合。山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体量大、基础好、产业集群丰富,为新材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强势推进,山东把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一,为培育威海拓展这样的领军企业,威海市建设碳纤维产业园,划拨编制,成立碳纤维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从政策出台到项目落地,从规划引领到企业引进,从资金扶持到成果转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威海市多个新材料重点高端园区建设完成,各界资源愈发集聚,形成了一个配套协作、资源共享、优势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

  新技术化身新引擎,厚积成势,全新的发展活力,也衍生着更多的发展动能。

  目前,威海拓展承担了百余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产业化项目,授权166项专利,通过了20个省级以上技术科研成果鉴定。主持起草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准,参与制定了碳纤维测试标准等7项,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平台。

  汇聚众智形成系列性创新,释放出的能量更是超乎想象。

  威海拓展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改变了世界碳纤维格局,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掌握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家供应军品碳纤维的民营企业,实现国防军工碳纤维自主保障;中国第一家碳纤维装备国产化的民营企业,实现核心装备自主保障;中国碳纤维产品型号最全的企业,形成了高强、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系列化产品。当前威海拓展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碳纤维主要供应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谈到未来发展,丛宗杰充满自信,“站在新旧动能转换初显成效的节点上,新材料必将成为中流砥柱,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我们仍要围绕碳纤维的系列化、规模化进行生产,对国内客户进行定制化生产服务,实现公司和客户价值的共同创造。”

  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从碳纤维布、碳纤维丝,到全链突破,产业集群的叠加效应一再放大,深耕碳纤维产业,拓展纤维聚焦未来蓝海的步伐只会愈发坚定有力。

来源:大众网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2
最近编辑:7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45文章 380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复材资讯·中国首个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开工建设

11月11日,中国首个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在西安航空基地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中国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牵引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链全面自主可控,为国家重大装备的升级换代提供支撑。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的新型复合材料,目前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飞行器防热结构、太空轻质结构、刹车制动、核能、光伏电子等七大产业领域。当日开工建设的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是中国首个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航天用特种构件、碳陶刹车盘、光伏用特种构件等产业化生产基地。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来飞介绍,陶瓷基复合材料项目自2006年开始工程化研究,2011年进行产业化研究,园区建成后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该项目以智能制造驱动行业新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此外,智能制造园区能够有效降低 制造成本、缩短制造周期、提升材料应用保障能力,同时通过聚集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高温材料产业集群,吸纳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投入新技术研发,进一步扩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辐射效应和应用领域,始终保持该领域领先技术水平。据了解,公司依托于西北工业大学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以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主持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产业化为目的。目前,公司围绕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太空轻质结构等七大产业领域,研制生产出100多类2万多件特种构件,有力支撑了新一代装备的升级换代。张立同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发展信息化技术、开展智能化试验研究,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目前,航空基地已形成了航空金属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为主导的航空新材料产业集群。此次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壮大航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实力,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航空力量。”西安航空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杜崇壮说。来源:碳纤维研习社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