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聚焦·海上风电装机量起风了,碳纤维涨上天了
本文摘要:(由ai生成)2021年作为海上风电抢装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预计大幅增长,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35%。风机大型化趋势下,碳纤维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特性在风电叶片制造中经济性凸显。政策结束补贴背景下,碳纤维板块市场关注度上升,原丝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促进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相关概念股联动上涨。核心装备自主化是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国内企业在材料和设备端均取得显著进展。2021年除了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海上风电的抢装之年,海上风电成为风电市场的大风口。与2020年相似,进入四季度,海上风电抢装有扩大之势,而近期,作为叶片用材的碳纤维板块也涨上天了。01 政策驱动发展,我国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期2021年后,我国新增海上风电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在补贴年底结束的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迎来增长高峰期,21年新增装机量有望创新高。根据GWEC的数据,截止2020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为998.99万千瓦,考虑各省新增装机量,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可达4468.99万千瓦,2021-2025五年CAGR为35%。海上风电装机量真的是起风了。02 风机大型化大势所趋,碳纤维经济性日益凸显碳纤维说白了就是纤维形式的碳,碳本身硬度大,难以纤维化,所以一般都是先将某种物质纤维化,然后再碳化。可以说,碳纤维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纤维,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高,说人话就是:和布一样轻薄,比钢铁还要坚硬。按照每束碳纤维中单丝根数,碳纤维可以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两大类别。小丝束碳纤维以1K(K表示碳纤维单丝的数量,如1K代表一束纤维丝里包含了1000根单丝)、3K、6K为主,还包括12K和24K,是碳纤维的高端产品,一般用于航天军工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用品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包括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产品。大丝束碳纤维包括48K、50K、60K等,大丝束产品性能相对较低但制备成本也较低,因此往往运用于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风电叶片等工业领域。对于风电来说,风机大型化是目前的趋势,但零部件的增大也带来了问题,尤其是叶片。由于风力发电的成本随风力发电的单机功率的增大而降低,而风电叶片的长度和风机功率成正比,因此,近年来风电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2020年,风电叶片的长度可达100米(对应6MW以上的风机),是30年前的8倍。但是,叶片长度的增加,对其重量、耐腐蚀性、寿命和刚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海上风电装机量加速提升,风电叶片更是需要适应极端天气,玻璃纤维作为制造叶片的材料已经逐渐体现出性能方面的不足。在此背景下,提高叶片强度,减轻叶片质量,成为了越来越紧迫的问题,碳纤维的经济性日益凸显。03 受益于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碳纤维板块乘势上涨这段时间碳纤维板块的市场关注度逐步升温,概念股呈现出北、沪、深三个交易所联动上涨的格局。11月22日,北交所大牛股吉林碳谷暴涨28.14%,23日上涨超过3%,24日再次大涨5.52%,三天涨幅已经超过36%。若从8月底算起,不到三个月,涨了10倍。而在11月19日,中信证券发布了一篇《碳纤维原丝龙头,立足核心优势跨越转折点》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了吉林碳谷这个国内碳纤维原丝龙头。据悉,原丝是碳纤维生产的主要技术壁垒,禁运极严。碳纤维作为军民两用产品,属性较为敏感,国际巨头很难向国内出口技术门槛较高的碳纤维原丝。据吉林碳谷招股书显示,公司通过公开资料查询、与行业人员交流,没有发现国际碳纤维巨头向国内批量出口碳纤维原丝的情况,国际碳纤维产业巨头主要向国内出售碳纤维或碳纤维制品,且发达国家高尖端产品亦限制出口,限制了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发展。而吉林碳谷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实现了碳纤维大丝束原丝的技术突破,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公司经过2017-2019年的持续亏损,2020年剥离增收不增利的丙烯腈贸易业务,集中原丝主业,实现盈利的同时利润大幅增长。在材料端,除了吉林碳谷外,包括上海石化、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吉林化纤在内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也是股价上涨明显。当然,此次碳纤维板块的上涨不仅仅局限于材料端,其生产设备端也是风光无限好。比如沪市的上工申贝涨停,迎来两连板,公司表示正在加强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工艺装备等的研发,拓宽产品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深市的精功科技上涨4.47%,该股今年以来累计涨约446%,公司主要专注于系列碳纤维成套生产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据悉,碳纤维产业长期处于核心装备引进的模式中,经过十多年的产业实践发现:国外标准设备在工艺适配性方面有较多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备较难满足企业自身的工艺创新需求。从世界领先的碳纤维企业的经验看,他们更多的是采用自主设计装务委托加工,或者购买市场标准设备、自行改造的模式。依靠引进是不可能构建自身的心技术的。两三年前,国际环境有所变化,国际上对核心技术装备出口中国有收紧的趋势,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核心装备也不例外。因此,解决碳纤维的核心装备也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举。来源:光大证券、中国证券报、金投研、东方财富网、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等,由化工新材料整理编辑。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