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前沿技术·在前驱体PAN中添加葡糖二酸和粘酸可将转化为碳纤维的能量需求降低五倍

4月前浏览2669


在前驱体PAN 材料中添加化学添加剂葡糖二酸和粘酸可将转化为碳纤维的能量需求降低五倍。

研究人员致力于更有效地制造碳纤维
在一项新研究中,北卡罗来纳 (NC) 州立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提高碳纤维制造过程中部分工序的能效。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实验的结果,他们将在某些水果中发现的两种生物衍生化学物质添加到碳纤维的前驱体材料中。他们发现,加入这两种化学物质后,开始制造碳纤维的化学转化过程所需的能源更少。这些化学物质是称为葡糖二酸和粘酸的糖酸。
“随着人们对碳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当谈到低成本纤维时,主要应用之一是用作车辆的结构材料,”研究人员 说。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将这两种化学品添加到前驱体材料中,我们可以潜在地减少完成碳纤维制造过程的一个阶段所需的能量,并有助于降低一些成本。
在使用实验室化学品之前,研究人员求助于计算机建模来预览当他们将这两种化合物添加到前驱体材料中时会产生的结果。他们对这些化学品的兴趣最初是在其中一种化学品葡糖二酸被美国能源部 (DOE) 列为具有工业意义的化学品之后引起的。
“我们有兴趣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如何与前驱体材料相互作用,因此使用计算机模型和模拟,我们甚至能够在开始实验室工作之前查看它们的相互作用参数,”该研究的合著者补充道。“我们能够放慢速度并归零以查看原子级细节,而我们在实验室里对这些细节一无所知。
从那里开始,他们通过实验测试制造前驱体材料——聚丙烯腈 (PAN)。首先,生产出一种具有与蜂蜜相似稠度的凝胶状材料,然后通过一根细针将其推入非常细的细丝中。接下来,将 PAN 单丝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最终转化为构成碳纤维基础的结构。
据报道,添加化学添加剂将开始从 PAN 制造碳结构的化学过程所需的能量降低了五倍。研究人员表示,这还可以通过加快反应速度来降低 制造过程中该步骤的总体成本。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说:“这些是具有官能团的小分子,它们能够比纤维中没有它更有效地启动反应。
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研究其他添加剂,并可能使用计算机模型来预测哪些添加剂可能会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有兴趣研究可以添加到 PAN 纤维中并影响其转化为碳纤维的有用性的其他天然产品,”研究人员补充道。
来源:CompositesWorld、编译整理:赛奥碳纤维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化学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2
最近编辑:4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5粉丝 33文章 374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企业资讯·从冬奥火炬“飞扬”到高速列车“湾区蓝”,上海石化碳纤维应用再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生产的碳纤维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18号线“湾区蓝”高速列车。运行数据显示,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列车车头罩,性能完全符合运行条件,与同等模块的铝合金材料相比,可减轻重量达35%-40%,有效助力列车减重提速。据悉,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还为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飞扬”披上了碳纤维“外衣”,是全球首次实现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外壳,解决了氢燃料燃烧时火炬需要耐高温的技术难题,使其具有“轻、固、美”等特点,能够实现在高于800摄氏度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相比冰冷的金属火炬外壳,“飞扬”更加让火炬手感到温暖,助力“绿色奥运”。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质量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七至九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也被称为“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据了解,广州地铁18号线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担任运营任务的“湾区蓝”列车是国内首列车头罩采用轻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地铁列车。自2019年起,中国石化和中国中车开展协同创新,攻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轻量化技术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此次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湾区蓝”列车上的成功应用。下一步,中国石化碳纤维还将在广州地铁22号线列车上应用。此外,中国石化和中国中车的研发团队还正在积极开展应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等更高性能等级车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攻关,为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链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领域。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是国内较早研发碳纤维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早在2012年,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碳纤维成套技术,生产12K小丝束碳纤维。2018年,该公司成功试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8K大丝束碳纤维。据悉,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碳纤维技术,目前申请专利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作者:张晓鸣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