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产业资讯·吉林:战略性新兴产业担当振兴发展“生力军”

5天前浏览1105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上半年,吉林省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002.54亿元,占比提高。重大项目如一汽与比亚迪合资电池项目、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等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实现“跃升式发展”,如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倒装COB显示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吉林省工业经济注入新动力,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全面振兴步伐。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工业经济克难而进,稳中向好,在实现反弹后展现了强大回升潜力。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02.5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生力量,在吉林省稳增长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凡作用。
6月是吉林省工业经济实现反弹的关键月份。数据显示,当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1.4%,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52.3%,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42.3%,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34.1%。
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一系列相关重大项目也在上半年迈开建设脚步。
2月26日,中国一汽集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动力电池项目在长春市开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占地80万平方米,总产能45吉瓦时(GWh),全部达产后可满足100万台电动车配套需求,可创造产值200亿元以上。
5月5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宽幅01C星、高分03D27~33星等8颗卫星发射升空。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54颗。
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开工。26天后,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总装车间一单元成功实现网架提升工程。该项目年产能达15万辆,预计将形成2000亿元产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7月5日,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项目在吉林市正式启动。
在经受疫情影响后,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反弹,展现了在以发展“六新产业”为主攻方向的战略谋划下,“吉林制造”迸发出新动能。
整个6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中,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5.0%,汽车仪器仪表增长1.5倍,碳纤维产量当月增长1.8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当月增长57.0%,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7.9%,风力发电机组增长1倍。
6月18日,吉林化纤首条35K预浸料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据吉林化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吉林化纤集团经过60多天的昼夜奋战再次投产的第二条生产线。同时,吉林化纤正在同步加快建设15万吨原丝、6万吨碳丝、1.2万吨及2万吨碳纤维复材及制品等项目。
7月11日,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装备产业园产品正式下线,布局整机、叶片、塔筒、发电机、储能设备、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等产业。 建成后可形成年产800台整机、800套塔筒、800套叶片、800台发电机的产能,为松原市、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风电产业提供设备保障。
技术创新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在吉林省创造了众多“跃升式发展”的企业案例。
5月10日,2022欧洲视听设备与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展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展会上,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全球首发了最新自主研发的倒装COB显示——“幻晶”系列产品。
“该产品采用大尺寸发光芯片,具有低蓝光、低辐射、低能耗等特点,在同等面积下,可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具有高清极致显示画质、绿色环保、动态节能、高性价比等多重优势。”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款产品技术领先行业,有助于企业实现55-330英寸全尺寸布局,以4K/8K及更高分辨率重新定义LED大屏,可有效满足高清4K视频会议、5G+8K超高清专用显示需求,将弥补市场单体大尺寸、超高分辨率显示产品市场空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显露峥嵘之势,为吉林省工业经济注入更加充沛的动力,必将推动吉林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六新产业”的布局谋划,正在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吉林日报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电路汽车电子新能源芯片电机材料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3
最近编辑:5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项目追踪·兰州蓝星拟建年产5000吨原丝纺丝生产线和年2500吨碳纤维生产线

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正式注册成立,兰州纤维现为国内大型50K大丝束碳纤维规模化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国际港务园区内,占地面积247亩,注册资金8.625亿元,现资产总额超过23亿元,员工339人。技术优势蓝星公司引进英国碳纤维技术后,进行了优化和改造,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采用的核心工艺技术“NaSCN一步法〞,具有生产流程短、设备能耗低、单线产能大等特点,更适合制造低成本、工业级的大丝束碳纤维。2018年,蓝星公司投资上亿元对兰州蓝星纤维原丝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产品由原来的24K升级为50K。2019年下半年,50K碳纤维生产线全线通过。拟新建生产线目前兰州纤维聚合环节生产能力为万吨级,相较于下游纺丝及碳化环节,生产能力过大,导致生产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因此推进提质增效项目。计划投资3.7亿元,新建年产5000吨原丝纺丝生产线和年2500吨碳纤维生产线,完成后兰州纤维将拥有年产3500吨到4000吨碳纤维生产能力。目前公司拥有聚合装置产能为10000t/a,纺丝装置产能为4000t/a,碳化装置产能1500t/a。下一步,企业希望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将蓝星碳纤维产业链逐步向下游延伸,在兰州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碳纤维全产业链产业基地或集团化产业联盟,达到“建链、补链、强链”的战略需求,形成完善循环的生态化产业链条。 来源: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每日甘肃,碳纤维生产技术整理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