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市场应用·24 米帆船“My Song”采用碳纤维船体和结构

5天前浏览1228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芬兰Nautor's Swan船厂推出的ClubSwan 80级赛船“My Song”号完成交付。这艘24米长的帆船由经验丰富的船东Pier Luigi Loro Piana委托建造,是同名帆船系列的第五艘船。ClubSwan 80结合了Nautor's Swan的品质与创新,以及Juan Kouyoumdjian的外观设计和Persico Marine的碳纤维船体制造技术。内饰由Nauta设计工作室打造,旨在提供赛船性能与家庭巡航的双重体验。

芬兰Nautor's Swan 的全新 ClubSwan 80 级单一设计赛船的第一艘船体已交付给船东。这艘名为“My Song” 号的 24 米帆船在上个月引起轰动,它是由经验丰富的帆船爱好者Pier Luigi Loro Piana委托建造的同一船名帆船中的第五艘。

Nautor's Swan 分享了“My Song” 号的内部图片。这艘帆船于今年六月在拉斯佩齐亚下水。ClubSwan 80 旨在为船东提供终极体验,结合了 Nautor's Swan 的品质、优雅、创新、性能和可靠性、外观设计Juan Kouyoumdjian 的愿景、战略合作伙伴 Persico Marine 的专业知识以及 Nauta 设计工作室的内饰风格。

Nauta 设计工作室和Pier Luigi Loro Piana曾合作过“My Song” 号,除了启动一个新的单一设计级别,这艘超快帆船是Pier Luigi Loro Piana著名的“My Song” 号的第五次化身。这标志着Nauta 设计和它的专属所有者之间的35年合作。但这是这家米兰工作室和芬兰Nautor's Swan造船厂的第一次合作。

任务书要求要创造一个反映碳纤维、单一设计赛船的内饰,但它也具有作为家庭巡洋艇的第二个特征。由于其竞速性质,露的碳纤维、极薄的红木饰面和巧妙的照明将把第一艘ClubSwan 80变成一艘超级时尚的巡航帆船。米兰的Nauta设计工作室的设计理念是赋予一辆纯种赛船以第二种角色,即日间帆船和超级运动帆船。

确定关键设计特征后,Persico Marine 被选中建造高科技碳纤维船体和结构,由Pure design & Engineering进行巧妙地设计,Nauta设计的内饰丝毫没有带走纯粹的赛船体验,同时为与家人一起巡航增添了一些受欢迎的技巧和舒适感。

大多数室内家具都很轻,而且是模块化的,所以在比赛模式下可以拆卸并带上岸。几乎所有的内部元素都可以移除,从带万向节的烤箱和客厅桌子到三个浴室的碳纤维马桶。只有长椅上的座位是内置的,用于结构用途,并且在离岸比赛时兼作水手铺位。即使是简单的空调系统也是可拆卸的。

在聚光灯周围和整个住宿区内的条状装饰中,很少使用桃花心木饰面,以提供一种优雅的感觉,并与碳纤维形成鲜明对比。Nauta联合创始人Mario Pedol说:“桃花心木是客户的标志之一。”船上还展示了叠层亚麻柜台和桌子。

与此同时,照明是ClubSwan 80的主要设计重点。销售和项目经理Martino Majno解释道:“为了设计黑色的船体,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级别的灯光,一种是赛船专用的灯光,另一种是夜间比赛专用的红色灯光。巡航时,有纵向间接100米长的LED灯带。大部分隐藏在可移动的家具中,在 Nauta 对不同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它总共只增加了 4.5 公斤。我们还尝试了功能性的、建筑式的照明——专注于一些特定的区域。

为了使她成为一艘吃水较浅的轻型船,“My Song”号采用了4.75米的倾斜龙骨,她自己的帆船团队为其侧力附件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她还配备了一个可伸缩的船首斜桅,可以提升一个三角帆并配有双舵。Persico Marine的首席执行官Marcello Persico说:“这艘船的建造标准与我们使用的美洲杯和参加最艰难的海洋比赛(如海洋竞赛和旺代环球赛)的IMOCA 60级相同。”

主人舱的特大号床可以一分为二,然后翻转过来,形成一个双人舱。这里的床,就像船尾舱一样,可以迅速地拆除,并完全移开,以便比赛。

“My Song”号完善了 ClubSwan帆船系列,其中包括 ClubSwan 36、50 和 125 型号。她将在 9 月的 Maxi 劳力士杯帆船赛上首次亮相,随后是摩纳哥游艇展。

Nautor's Swan 于 1966 年在芬兰 Pietarsaari 成立。该公司于1999年进入超级游艇市场。从那时起,船厂继续建造三种不同系列的高性能帆船;ClubSwan、Swan Yachts和Maxi Swan Yachts。

来源:船艇资讯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Marc建筑海洋U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3
最近编辑:5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航空航天·为什么说“一代材料,一代飞机”--浅谈飞机主结构材料的发展历程

引言材料科学是现代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作为装备器材结构和性能实现的具体依托,材料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装备制造业的选材体系和总体效能的提升;而装备制造业在实际运用中提出的性能需求、形成的各种经验和设计准则又反馈回材料研制方,对材料性能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前进。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具体结合航空制造业而言则是“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而结构减重是飞机设计中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因此对结构材料性能的要求往往归结于轻质高强。自20世纪初,莱特兄弟制造世界上首架能够自由飞行,并且完全可以操纵的动力飞机以来,航空材料技术的进步与航空装备技术的进步就存在着紧密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时至今日,按照飞机机体主结构材料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03年——1919年 这一时代的飞机结构材料主要以木料和布料为主,支撑结构往往采用云杉木,螺旋桨使用胡桃木,机翼蒙皮则运用麻布等。 2第二阶段:1920年——1949年 伴随冶金技术的发展,飞机材料也逐渐转变为以铝和钢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为主。其中为代表性的是1919年,由德国容克公司研制的世界首架全金属客机JunkersF.13,其机翼结构的翼梁和蒙皮已广泛采用铝合金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多型号战斗机如Me 109等也大规模采用了铝合金材料。3第三阶段:1950年——1969年 随着时间步入50年代,钛合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航空材料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飞机结构材料以铝合金、钛合金和钢为主。钛合金材料由于比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成为这一时代众多名机的主承力结构材料。其中为代表的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F-14“雄猫”战机(拍摄于1986年的电影《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驾驶的就是该型航母舰载机),该机的可变后掠机翼设计对材料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钛合金较高的生产成本和加工成型的复杂性也制约了该材料的大规模应用。4第四阶段:1970年——21世纪初 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成熟,采用树脂基体、碳纤维增强相的复合材料在机体结构研制中得到了运用。这一时期飞机主结构材料的特点为:铝合金、钛合金、钢和复合材料(以铝合金为主)。在前文民机科普之——图话“波音”VS“空客”中提到过的B777飞机是波音首款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其机体结构约有10%运用复合材料,集中于机身尾段的结构,使结构减轻了9%。使用复合材料的结构还有襟翼、副翼、升降舵、方向舵等。5第五阶段:21世纪至今 金属材料对飞行中循环载荷造成的疲劳非常敏感,而复合材料除了相较于金属材料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耐腐蚀性性能外,由于其优异的抗疲劳特性导致在当下设计中往往采用“静力覆盖疲劳”的思路。进入新世纪,以波音和空客为首的世界航空制造业巨头竞相在新研的先进客机如B787和A350上大规模采用复合材料,其运用比例已达到或超过50%,在机翼等许多承力结构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上图为A350飞机选材方案,此时复合材料的用量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民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阶段,机体结构主要材料包括复合材料、铝合金、钛合金和钢(以复合材料为主)6展望未来 轻质高强是航空结构材料的永恒追求。展望未来,新一代高模高强复合材料、先进合金材料及与之相关的低成本制造工艺、成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以及由新材料特性带来的新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形式等都值得重点关注。来源:航空工业科技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