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企业资讯·光威复材: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约5.06亿元 同比增加16.48%

4天前浏览1267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光威复材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16.48%。公司在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成为系统方案提供商。报告期内,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特别是定型纤维和能源新材料板块。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碳纤维战略实施。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标志国产化碳纤维生产线建设里程碑,将提升产能和质量性能,增强市场引领力。

光威复材8月15日公告,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16.48%;扣非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19.69%。

1、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以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 业务涵盖碳纤维、 经编织物和机织物、 系列化的树脂体系、 各种预浸料、 复合材料构制件和产品的设计开发、 装备设计制造、 检测(CNAS/DIlAC 认证国家和国防实验室)等上下游, 依托在碳纤维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成为复合材料业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

2、财务数据

3、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新冠疫情反复,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组织生产、争取产品及时交付, 实现营业收入13.1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6.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9%。
拓展纤维板块定型产品稳定交付,定型纤维销售合同(合同期 2022年1月1日-2024 年 6 月 30 日)的合同执行率26.25%,募投项目正常投入使用并实现稳定生产, 非定型碳纤维产品及其贡献的增加,缓解了量产定型纤维降价带来的影响,报告期内实现收入 8.0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72%。
能源新材料板块继续加强新项目和新客户的开发,努力推动实现板块产品多样化和客户多元化进程,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面对碳纤维资源紧张、价格上涨等情况,积极开拓原材料来源渠道,保证原材料供应,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3%。
通用新材料板块继续重点加强高端应用领域的业务开发,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受上年同期风电预浸料阶段性订单影响,报告期内实现收入 1.3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1.61%。
复合材料板块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一期、二期已全面投入使用,航空工作梯和地面保障装备等批产业务稳定交付,复合材料制件、无人机等多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带动公司业务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2,912.09万元, 同比增长 5.46%。
精密机械板块在保障公司内部装备需求的同时,重点推出各类纤维缠绕装备、自动铺丝铺带装备和地面保障装备、航空航天工装模具等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428.17万元,同比增长12.38%。
光晟科技板块专注于航天航空、船舶等特定场境复合材料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报告期内,光晟科技参与的航天火箭发动机壳体、翼型风帆等各个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新生产车间、 办公楼、 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报告期内共实现营业收入 925.31 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强化研发投入,持续推动公司碳纤维“两高一低” 战略的实施, 以材料与应用并重为目标完善研发体系,推动新产品的研发,报告期内研发投入 1.23 亿元,同比增长 14.97%。

8月15日,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赵日峰,上海石化领导万涛、吴海君、管泽民、金强、黄翔宇出席中交仪式。
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为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原丝工厂的4条原丝生产线,2号碳纤维工厂的2条氧化碳化线,实现了全部设备国产化。
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核心技术,以及自主研造的国产化装备,建设高科技的碳纤维生产线,这是我国碳纤维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是上海石化新材料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将大幅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推动中国石化提升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与市场引领力。

      上海石化碳纤维大事记


  • 2007年,部署启动碳纤维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 2008年11月,建成碳纤维中试装置;

  • 2009年,成功研制出12K原丝;

  • 2012年9月,年产3000吨原丝、1500吨碳纤维项目一阶段工程建成投产;  

  • 2016年5月,开展碳纤维48K大丝束原丝工业化研究试验;

  • 2018年3月,成功开发大丝束碳纤维聚合、纺丝、氧化碳化工艺技术;

  • 2018年3月,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


▲3月24日的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施工现场。

接下来,一阶段工程中交后,将立即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通用航空航天船舶材料无人机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4
最近编辑:4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项目追踪·吉林化纤自主制造国产化15万吨原丝两条万吨级生产线开车成功

本文摘要:(由ai生成)8月18日,吉林化纤成功实现15万吨原丝两条万吨级生产线自主制造国产化。该项目历时多年,突破多项技术瓶颈,申报多项发明专利,提高了资源效率和降低了能源消耗。吉林化纤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企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将继续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建设,预计“十四五”末将形成33万吨原丝、10万吨碳丝、7.5万吨复材的生产能力,为打造“中国碳谷、世界碳都”奠定基础。8月18日9点58分,在吉纤万名员工的翘首期盼下,在省市各级领导和行业的关心关注下,吉林化纤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全自主制造国产化的15万吨原丝两条万吨级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于2021年4月28日正式启动,共12条原丝生产线,今年年底将释放10万吨产能,2023年5月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吉林化纤原丝产能将达到21万吨。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凝结了吉纤碳纤维研发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凝结了吉纤人打造“中国碳谷”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更是吉纤人践行我省“一主六双”和我市“四六 四五”发展战略,加快推进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的可喜成果。自2011年建成投产5000吨原丝项目开始,吉纤人实现碳纤维设备国产化的脚步一刻不曾停下,11年守正创新,从5000吨、1.5万吨、3.5万吨、4万吨、5万吨再到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从5000吨原丝项目100%进口,到4万吨原丝改造国产化率达到82%,再到今天的15万吨原丝项目实现自主制造100%国产化,吉林化纤牢牢牵住碳纤维核心技术的“牛鼻子”。该项目是吉林化纤通过生产与技术结合、攻关与项目结合,从原始创新出发,突破了11项技术瓶颈,解决了23个卡脖子难题,申报了35项发明专利。技术创新促资源效率充分释放,能源消耗大幅降低。近年来,吉林化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践行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理念。在深入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瞄准“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布局下,全力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先后投产了6条原丝线、11条碳化线、47条复材拉挤生产线,具有300万平编织布和5000只C-C预制体的生产能力。立足于“大丝束高品质、通用化,小丝束高性能、专业化”的发展定位,坚持产学研用立体化研发升级,不断攻克碳纤维“卡脖子”技术瓶颈,开展了三化、两降、一提、双 开发等八项攻关,实现了25K、35K、50K大丝束差别化风电专供能力和1K、3K小丝束专用定制能力,是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大丝束原丝市场化企业和全球规格牌号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今年年末,吉林化纤原丝总产能将达到16万吨,碳丝产能4.9万吨,复材能力1.5万吨。接下来,吉林化纤将继续按照吉林省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规划,加快推进6万吨原丝项目、6万吨碳丝项目、12000吨复材项目建设速度。“十四五”末,公司将形成33万吨原丝、10万吨碳丝、7.5万吨复材的生产能力,为打造“中国碳谷、世界碳都”奠定坚实基础!来源:吉林化纤集团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