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复材知识·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的8种检测方法

6天前浏览1285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缺陷检测方法分为破坏性和无损检测两大类。破坏性检测包括密度法、水吸收法、显微照相法和酸洗吸收法;无损检测包括超声检测法、X射线检测法和红外热波法等。密度法简单但精度不高,显微照相法精度较高但破坏样本。无损检测中,超声检测技术因方向性好、灵敏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但需校正且存在理论局限性。X射线检测对孔隙不灵敏,CT扫描可三维成像,声发射检测法和红外热波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场景。

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的检测方法,目前可以可分为两类:破坏性检测法和无损检测法。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密度法、水吸收法、显微照相法和酸洗吸收法等;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测法、X射线检测法、红外热波法等。

1.密度法:测出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密度以及纤维、树脂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体积孔隙率为。由这种方法测得的孔隙率是一块试件总体积内所含孔隙的体积百分比。孔隙率的精确测量需要精确测量复合材料内纤维、树脂密度及含量的精确值。由于材料中其它缺陷存在和在除去树脂过程中纤维自身氧化而造成孔隙率检测的误差,由该法测得的孔隙率数值偏差不小于士0.5%孔隙率,这就限制了密度法在低孔隙率情况下的应用。有时,应用密度法测量低孔隙含量的孔隙率时往往获得负值。该法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仪器,容易实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无法得到孔隙尺寸、形状及其分布,且精度不高。
2.显微照相法:显微照相法可由所观察断面内的所有孔隙的总面积与断面面积的百分比表示。显微照相法可以测定孔隙的形状和分布情况。但是这种试验方法是破坏性的,试验中试样必须进行切割,试验后的试样不能再进行力学试验。显微照相法是目前孔隙率检测方法中精度较高的。由于其检测的是局部断面的孔隙率,只能按统计方法求得试件整体的孔隙率,总的精确性比0.5%稍好一点,在实际应用中常用该法作为无损检测法的对照实验。
相对于破坏性检测方法来讲,孔隙率的无损检测方法则用时较短,可进行现场即时检测,且其成本也较低。航空领域的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航空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在这方面,无损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射线、涡流等,这些方法都能提供缺陷及其对结构性能影响的信息,但其灵敏度和分辨率是不同的。无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检测法和超声检测法。
3.射线检测法:射线检测法原理是利用x射线、γ射线将缺陷图像拍成照片,或用闪烁计数管等放射性探测器计量穿透的射线。射线检测法可用来检测复合材料中的夹杂、裂纹、孔洞。对于孔隙这类缺陷,大于0.1mm的缺陷才有可能检测出来,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内的孔隙尺寸在不同的孔隙率时变化较大,当孔隙率低于4%时有相当大一部分孔隙的尺寸是小于0.1mm的,因而在检测孔隙率方面不十分灵敏,且对人身安全措施要求较高。x射线无损探伤是检测复合材料损伤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检测分层缺陷很困难,裂纹一般只有当其平面与射线束大致平行时方能检出,所以该法通常只能检测与试样表面垂直的裂纹,可与超声反射法互补。
4.计算机层析照相检测法:计算机层析照相(CT)应用于复合材料研究已有10多年历史。非微观缺陷CT主要用于检测(裂纹、夹杂物、气孔和分层等),测量密度分布(材料均匀性、复合材料微气孔含量),壁厚)精确测量内部结构尺寸(如发动机叶片,检测装配结构和多余物,三维成像与CAD/CAM等制造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所谓反馈工程。
5.声-超声检测法:声-超声(简称AU)技术又称应力波因子(简称SWF)技术,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为采用压电换能器或激光照射等手段在材料(复合材料或各向同性材料)表面激发脉冲应力波,应力波在内部与材料的微结构(包括纤维增强层合板中的纤维基体,各种内在的或外部环境作用产生的缺陷和损伤区)相互作用,并经过界面的多次反射与波型转换后,到达置于结构同一或另一表面的接受传感器(压电传感器或激光干涉仪),然后对接收到的波形信号进行分析,提取一个能反映材料(结构)力学性能(强度和刚度)的参数,称为应力波因子。AU的基本思想是应力波的传播效率更有效,即提取的SWF数值越大,相当于材料(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断裂韧度更高,或材料内损伤更少。
6.声发射检测法:声发射(AE)又称应力波发射,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变形、断裂或内部应力超过屈服强度而进入不可逆的塑性变形,以瞬态弹性波形式释放应变能的现象声发射检测已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铁路、汽车、建筑和电力等诸多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它与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有2个基本特点:一是对动态缺陷敏感,在缺陷萌生和扩展过程中能实时发现;二是发射波来自缺陷本身,而非外部,可以得到有关缺陷的丰富信息检测灵敏度与分辨力高。
7.红外热波法: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变化性热源与媒介材料及其几何结构之间的相互作通过控制热激励并适时监测和记录材料表面的温场变化,经过特殊的算法和图像处理来获取被检物体材料的均匀性信息及其表面下的结构及热属性的特征信息,从而达到检测和探伤的目的。此检测法具有非接触、实时、高效、直观的特点,分为主动式(有源红外)检测法和被动式(无源红外)检测法2种。
8.超声检测技术: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说,超声检测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声波在不同介质界面处会产生反射、折射现象,这就使得声波在传播方向上产生能量损失,传播速度发生改变,在固体和气体的界面处能量的损失和传播速度的改变尤为厉害。因此,当复合材料中含有孔隙时,穿透复合材料的超声波就会发生上述现象,这样就可以根据超声波的能量衰减与传播速度的改变来测定复合材料试样内的孔隙率。超声波穿透力强,方向性好,灵敏度高,且对人体无害,较适合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
同时,孔隙率超声检测方法可用于现场实时检测,标定后检测快速方便,是一种尤为重要和有效的复合材料孔隙率检测方法。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测量复合材料试样的全部区域,而不是局部区域。但它必须用其他方法来校正,因此总的精度并不会大于±0.5%。
目前,由于对超声波检测孔隙率的理论研究还不尽人意,超声波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这种方法只能定性地评价孔隙的分布,不能用来测定孔隙的大小及尺寸和形状。而且因为复合材料中的孔隙率对工艺的依赖性及各项参数的离散性,因此必须对一批材料进行大量的试验,才能建立相应的应用公式。

来源:复材生态圈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断裂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力裂纹理论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4
最近编辑:6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市场动态·碳纤维产业链企业开展产需对接达成意向合作金额6800余万元

图为碳纤维产业链产需衔接会现场为进一步提高本地碳纤维制品的产需衔接力度,近日,市工信局组织召开碳纤维产业链产需对接会,搭建碳纤维产业链上下游产需双方沟通交流平台,助推形成上下游协助、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产业新生态,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由市工信局主办、化纤集团承办,联科特种石墨、星源环保等12户配套企业和化工学院、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所高校受邀参会。会上,市工信局介绍了我市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进一步提高碳纤维产业链配套服务保障水平提出建议。同时,各参会企业就供应链情况和产需信息进行了深度交流和洽谈,有效加强了碳纤维产业资源流动和信息共享,当日,5家企业与化纤集团达成新的合作意向,涉及金额6800余万元。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通过产需对接活动搭建产需双方精准对接平台,统筹产业链间协调发展,进一步挖掘潜在市场需求,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堵点卡点,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_江城要闻相关阅读:关于吉林化纤自去年15000吨碳纤维项目首条碳化线开车以来,陆续建成9条碳化线,产品涵盖6K、12K、15K、25K、35K、50K全规格,每条碳化线都可为客户定制服务,25K缠绕专用线、35K风电拉挤、预浸、高压气瓶缠绕专用线以及50K高产能高性能大丝束碳化线等,每一条都不是简单复 制。伴随着15000吨碳纤维项目的满线满产运行,吉林化纤现有碳化产能35000吨;下一步,吉林化纤将加快推进150000吨原丝、60000吨碳丝、12000吨复材等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进度,为我省打造中国碳谷贡献力量。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