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企业关注·中复神鹰:为国争光 神鹰碳纤维背后的故事

4月前浏览1896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六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突破碳纤维核心技术,建成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并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从第一代湿法工艺到第三代干喷湿纺技术,不断推进碳纤维产业化。团队凭借坚韧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解决了技术难题,实现了碳纤维国产化替代,为国家战略物资保障做出贡献。展望未来,中复神鹰将继续助力中国从“纤维大国”向“纤维强国”转变。

2021年9月8日晚,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家工厂里,电视机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一群人,个个屏息静气。

“怎么还没有呢?”过了几分钟,有人开始嘀咕。

“就是啊,是不是没上呀?”

“再等等,再等等,也许这就来了呢?”

“啊!来啦来啦!”随着央视一套新闻联播里出现西宁万吨基地投产的画面,现场气氛瞬间沸腾,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有的人涨红了脸,有的人湿了眼眶,有的人甚至嚎啕大哭。十六年的坚守,神鹰人从对碳纤维行业几乎一无所知到突破了干喷湿纺核心技术难题,从无法量产到西宁万吨基地建成投产,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一路走来,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对碳纤维事业无尽的热爱。

为国争光,拳拳爱国心打造国之大材

碳纤维是一种神奇的材料。说它神奇是因为,只有发丝十分之一粗细,柔软如蚕丝的纤维却比钢硬,比铝轻,比不锈钢耐腐蚀。因为它的神奇,长久以来,被西方国家列为禁运物资。我国碳纤维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几乎和日本同时起步,可是关键核心技术却多年未能取得突破,导致我国碳纤维严重依赖进口,在战略物资保障上受制于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做出碳纤维,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张国良董事长请东华大学的潘鼎教授到家里给他和团队授课,专门学习碳纤维理论知识。五天时间,大家边问边记,学得很认真、也很辛苦。然后是调研,把国内研究碳纤维的机构和院校全部走访一遍,彻底搞清楚碳纤维生产流程和国内技术攻关的问题难点。南下北上几十趟,张国良董事长总结出了碳纤维产业化“三大关键”:实验室理论成果、大腈纶工程控制技术和化纤设备制造经验。在他的号召下,一支碳纤维产业化国家队迅速集结并豪情满怀地投入工作。此后数年间,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工人、资深专家还是技术骨干,吃住在一线,闭眼睡觉、睁眼工作成了他们的生活写照。

即便如此,碳纤维技术攻关依旧困难重重,漫长痛苦。在“一天烧掉一辆桑塔纳”的日子里,张国良董事长总是鼓励大家说没事,可是所有人的心里都焦急万分,技术攻关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无数次失败,2008年12月3日,中复神鹰千吨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中复神鹰走出了一条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创新之路。2018年1月8日,中复神鹰牵头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此,中复神鹰可以大声向世界宣布,我们用世界上先进的干喷湿纺技术,成功做出了“中国碳纤维”。

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开启创业新征程

人的一生要选择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还要为理想做一些事情。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意味着中国可以做出满足自己需要的碳纤维,国外无法再限制我们。投产仪式结束当晚,央视新闻联播用了17秒进行相关报道。这份殊荣属于所有参与西宁项目建设投产,不分昼夜、不惧高寒的神鹰人。

零下20多度的低温,上千人的队伍在室外工作,一点取暖的工具都没有,寒风呼啸、雪花飞舞,身体好像掉进冰窟窿,早就冷得没了知觉,可是内心的火热却将凛凛严冬驱散,让西宁碳纤维生产基地没有冬天。西宁项目自2019年5月13日启动以来,1500余名干部员工、800余名施工队伍不分昼夜,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克服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不适,一头扎进项目建设。因为项目建设需要,西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举家搬到海拔2600米的青海省定居;西宁公司副总经理张家好带头爬上4米多高的管廊,和几名主管轮流对法兰进行拆卸、解冻,逐个打通管道,恢复车间供暖,以满足开车条件。

凭借缺氧不缺干劲的精神,西宁建设团队于2020年12月30日贯通首条碳化线工艺,2021年3月21日实现首套聚合系统投料,3月23日首根原丝顺利纺出,3月25日首轴碳纤维成功下线,产品性能全部达标。自此,西宁公司碳纤维产品正式登上国内市场舞台。

勇攀高峰,创新驱动国产化应用替代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决定国家的富强和贫穷。碳纤维被誉为 “黑色黄金”“新材料之王”,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年,两院院士师昌绪到中复神鹰考察时谈到,我国国防科技存在两个隐患,一是微电子芯片落后,二是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不能立足国内。师老在参观碳纤维生产线后,挥毫题词“重视基础、强化集成、神鹰展翅、勇跃碳纤维高峰”,对中复神鹰未来发展予以厚望。此后,碳纤维国产化替代成为中复神鹰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

中复神鹰团队在科技创新上有多执着,能力有多强,通过几组数据可以很好的展现。T300碳纤维产品从零的突破到实现千吨级规模化量产,中复神鹰仅用了5年的时间,相比之下,国际行业巨头花了21年。2011年攻克干喷湿纺工艺,还成功把千吨级T700碳纤维生产线做了出来,历时仅3年。坚定的信心,执着的追求,神鹰人先后完成了三代碳纤维制造技术更迭,分别是2009年之前,专注于湿法工艺研究的第一代碳纤维制造技术;2017年,以干喷湿纺工艺为核心的第二代碳纤维制造技术;2021年,在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使用的第三代碳纤维制造技术。现如今,正朝着攻关和突破第四代碳纤维制造技术阔步前行。

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中彰显工匠精神

在科研攻关的至暗时刻,神鹰人总是反复研读书籍,碰到问题茶饭不思,直到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边干边学,逐步成长为不同岗位的行家里手。

早期的碳丝车间,没有现成的技术和成熟的设备,原丝拉出来以后,碳丝却上不了架,氧化炉断丝频繁,低温炉前总是挂一大片丝,车间员工摸着石头过河,轮着接丝、带丝、分丝,氧化炉的操作平台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高温烤得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额头刘海的那一缕缕熏黄成了碳丝车间员工的标配。此外,在第一代国产油剂的开发过程中,没有任何现代科学的仪器分析设备,研究员拿着几组试管,利用检测中心的水浴和冰箱开始多组分复配的实验,从两组分复配到五组分复配,从低浓度复配到高浓度复配,从冰箱里低温复配到高温下水浴里复配,所有的实验结果都靠最原始的观察。历经八个月,数百次实验后,第一代油剂雏形基本形成,为T700级碳纤维的技术攻关中原丝的稳定性提供了坚强保证。正是有这样一支执著专注、追求卓越,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中复神鹰才能一路披荆斩棘,抢关夺隘,屡创奇迹。

神鹰人凭借勇敢和坚韧,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待,没有辜负碳纤维技术泰斗的期盼,书写出一部坚定不移,依靠技术创新,求得碳纤维产业突破的发展史。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回望过去,我国碳纤维产业后发先至、大有可为。展望前程,中复神鹰厚积薄发、未来可期。神鹰人将心怀国之大者,继续筑梦前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为帮助我国实现从“纤维大国”到“纤维强国”的蜕变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电子芯片理论材料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4
最近编辑:4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6粉丝 34文章 37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项目追踪·吉林碳谷拟定增17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碳纤维原丝等项目

9月9日,吉林碳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含本数),按照截至本草案公告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测算,占比9.42%,总计募资不超过17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碳纤维原丝及相关制品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图片来源:公告截图吉林碳谷是一家从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根据公司8月15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8亿元,净利润3.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03%和204.81%。公司业绩大增主要受益于下游工业用和民用产品市场迅速开拓,应用领域横向和纵向都得到拓宽,碳纤维原丝产品销售量快速放大、主要产品售价同比上涨。根据定增草案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军工、航天航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快速增长,2021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达到62379吨,较2020年增长27.7%。根据广州赛奥的预测,2025年国内碳纤维需求达到159234吨,较2021年增长155.27%,按照1:2.1碳丝的原丝消耗量计算,到2025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转换为原丝的需求量为334391吨。目前,吉林碳谷在国内碳纤维原丝市场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2021年国产碳纤维原丝消耗量为61425吨,2021年度发行人国内碳纤维原丝销量合计32609.94吨(扣除出口部分),在未考虑品种差异的情况下估算吉林碳谷产品占到了国内碳纤维原丝消耗约一半的份额。吉林碳谷称,公司本次定增主要目的为逐步推动产能扩张,加速产业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产品性能、大丝束产品系列化领域进一步突破;不断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扩大公司战略空间。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