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市场应用·中国中车全球首发“弓”系转向架 采用碳纤维柔性构架

5天前浏览1056
当地时间9月20日,在2022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中国中车面向全球发布了首个轨道交通车辆“弓”系转向架。
中国中车总工程师张新宁,以及Turasas、Titagarh、Hyperloop等公司的嘉宾,中国中车总部及部分子公司相关人员和世界各地的200多位专业观众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来自中车意大利研发中心的轨道交通和机械设计部负责人马可·博洛介绍了弓系转向架轻量化、节能、降噪、绿色低碳等方面的技术特点。
“弓”系转向架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走行部,犹如人的双腿,是轨道车辆最为核心的部件之一。“弓”系转向架采用全组装无焊接结构的碳纤维柔性构架,在承载车辆重量的同时,通过“弓”的减振特性,缓和了车辆和线路的相互作用,就好比为轨道车辆装上了“弹簧腿”,可以提升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中车工程师秦成伟介绍,“弓”系转向架由中国中车核心子公司中车唐山公司创新研制,符合世界转向架技术研究的“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实现了轨道车辆在轻量化、低能耗、低噪音方面的提升。
“弓”系转向架采用零部件组合的绿色制造方式,可消除传统转向架生产过程中焊接、涂漆等工序的碳排放;关键部件采用碳纤维和石墨烯等材质,具有轻量化、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大幅延长转向架的使用寿命,减少运营维护成本;应用永磁电机直接驱动等前沿技术,省去了传统转向架通过齿轮传动的环节,更加高效节能。与传统转向架相比,动力型“弓”系转向架减重25%、非动力型减重35%,车辆运行能耗减少15%,轮轨磨耗降低30%,噪声降低2到3分贝,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15%。
中车设计师将光纤传感器内置于转向架构架中,并采用电控制动等智能装置,使“弓”系转向架具备监测自身健康状态、感知线路和车辆之间状态的功能,使列车运行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据悉,中国中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突破为引擎,以转向架等关键部件为载体,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系列化、谱系化、标准化、模块化,通过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构建了从基础器件、核心部件到关键系统、再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来源:中国中车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轨道交通焊接电机材料传动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4
最近编辑:5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企业关注·中复神鹰:半年度净利润增超8成 规模优势助力“神鹰”腾飞

本文摘要:(由ai生成)中复神鹰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126.39%,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82.10%,扣非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05.97%,均创历史新高。公司主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复神鹰在T700级、T800级碳纤维领域具有市场领导地位,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8.73%,获得多项专利。随着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的投产,公司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满足市场需求,支撑未来业绩增长。近日,中复神鹰正式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6.39%,实现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82.10%,实现扣非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大增105.97%,营收与净利润均创出同期历史新高,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半年度成绩单。 报告期内,面对宏观局势动荡、疫情局部多点散发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中复神鹰保持战略定力,紧密围绕年度既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推动项目产能有序释放。同时,公司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力度,并进一步加强研发与营销体系建设,在多措并举下,实现了主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为下半年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从机构视角来看,也对中复神鹰上半年的经营发展给予了肯定。公司近日相继获得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中泰证券等众多券商机构的买入或增持评级。此外,8月19日,超二十家机构对中复神鹰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不乏众多知名机构,亦从侧面进一步体现了公司的价值所在。 技术优势夯实龙头地位 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8.73% 资料显示,中复神鹰主营业务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涉及 1K-24K各种型号,主要产品型号包括SYT45S、SYT49S、SYT55S和SYM40等,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风电叶片、交通建设、体育休闲等领域。 近年来,中复神鹰深耕T700优势赛道,充分受益于高端小丝束的长景气周期,并逐步形成了以T700级、T800级干喷湿纺产品为主,覆盖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高强高模型的产品体系。据了解,公司T700级及以上产品系列,在国内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市场占有率50%以上,在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领域占据绝对领导地位。 而其龙头地位,也充分体现在近年来的规模增长上。据Choice数据显示,中复神鹰的营业收入自2018年的3.08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11.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6.16%。而最近二季度的表现来看,公司单季实现营收4.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01%,继续保持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 更进一步看,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实则与公司背后强大的技术体系支撑密不可分。据悉,中复神鹰自成立以来,不断突破碳纤维技术瓶颈,经十余年自主研发,已突破超大容量聚合、干喷湿纺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碳纤维表面处理和上浆剂等核心技术工艺,并系统掌握碳纤维T300级、T700级、T800级、M30级、M35级千吨级和M40级、T1000级百吨级技术,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26项发明专利和56项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公司率先在国内实现干喷湿纺碳纤维关键技术的突破,且建成了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T700级、T800级碳纤维千吨级生产线,产品品质直接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 为了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年以来,中复神鹰更大力度的进行研发投入,上半年共投入研发费用0.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8.73%,占营收比重达6.27%,较去年同期增加2.08个百分点。另外,公司锚定新技术与新产品推进,其中T800级碳纤维已获中国商飞PCD预批准,而预浸料应用验证进展也十分顺利。与此同时,公司研发人员由去年同期132人增至192人,研发团队进一步壮大,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有力支撑。 碳纤维市场空间前景广阔 万吨项目投产奠定规模优势 近年来,中复神鹰下游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十分旺盛,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国内碳纤维市场整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据《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需求仅占3.2%左右,仍具备广阔开拓与发展空间。而2021年光伏和氢能等下游市场增势强劲,未来在国内新能源政策扶持下,新能源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拉动碳纤维需求的增长,碳纤维市场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为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并巩固自身规模优势,报告期内,中复神鹰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据了解,公司募投项目“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已于今年5月全线投产,将为公司释放11000吨/年的优质产能,也成为公司二季度乃至上半年销售规模强势增长的有力“武器”。整体来看,加上连云港生产基地3500吨/年的产能,截至6月30日,中复神鹰产能及产量均处于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前列。 与此同时,其余在建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当中。其中,连云港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已完成建设,并于2022年7月底开始联动试车。而上海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外购设备已陆续到货,并预计将于2023年9月建成并投产。此外,公司西宁二期1.4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已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各厂房已封顶,预计2022年底至2023年期间各生产线将开始陆续建成并投产。 目前,公司产能与产量在行业内均具备明显优势,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基础上,随着后续产能建设陆续投产,特别是西宁二期碳纤维项目的落地,公司产能及产量的规模优势将更为突出,从而更好满足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市场需求,并将为公司未来不断获取新增市场份额和拓展更多产品应用领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未来已来,“神鹰”展翅高飞!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