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复材技术·阻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技术因素

27天前浏览1007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碳纤维材料因其特性受重视,但成本高且传统树脂基体有局限。智上新材料科技通过五年研发,改进热塑性树脂与碳纤维的浸润技术,成功生产高质量单向预浸带,用于高端设备。该技术解决了热塑性树脂的成型和浸润问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随着技术进步,智上新材料科技有望拓展碳纤维的应用领域。

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为1.7 g/cm3,仅仅是钢材料的四分之一,但是其强度却远高于钢材料。尽管碳纤维材料应用成本较高,但因其轻量化、高强度的优势,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重视。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蠕变小、耐腐蚀性能好、易于成型等优点,广泛应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智能机械等不同领域的装备中。过去,碳纤维复合材料所采用的树脂基体主要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为主,这类树脂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多存在脆性大、耐冲击性差等问题。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则是一种新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差异在于基体材料,是将连续碳纤维放入热塑性树脂基体中并经过一定的成型方法得到的一种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除了一般的力学性能外,采用热塑性树脂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显著提高韧性、耐冲击性能,在耐高温和耐磨性方面都远胜于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因此该材料更适用于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应用环境,可以说是目前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进阶版”。

然而,之所以在过去连续碳纤维与中高端热塑性树脂的结合应用非常少,是因为这类树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成型困难,且加热熔融后熔体黏度较高导致难以充分浸润连续碳纤维增强体,对最终的复合材料性能有制约性影响。
从实际应用方面看,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例如当碳纤维体积比例较大时,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反而会下降。当碳纤维体积分数达到45-50%时,复合材料中出现的缺陷孔洞就会不断增多,其孔隙率甚至可以达到4%以上。复合材料孔隙率增大所导致的大量缺陷和孔洞直接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碳纤维性能的发挥效率。在此情况下,即便碳纤维含量增多了,但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却不能随之得到提升。碳纤维表面杂质的阻聚作用等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当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大后,浸润不充分是造成复合材料空隙率迅速增大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连续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之间的浸润与熔融问题,是目前推进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任务。国内碳纤维零部件制造商智上新材料科技前后耗费五年时间,通过对自主研发的设备进行阶段式改造,不断调整工艺方法,有效提升了热塑性树脂与连续碳纤维之间的浸润率。连续碳纤维增强PPS/PA6/PEEK/PI等单向预浸带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卓越,是制作高端设备理想的零部件原材料。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智上新材料有信心将连续碳纤维与中高端热塑性树脂的结合技术延伸到更多产品,为碳纤维应用开拓更多领域。

来源:碳纤维趋势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04
最近编辑:27天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74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企业聚焦·吉林碳谷: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的“奋斗史”

本文摘要:(由ai生成)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碳纤维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在新三板及北交所上市。公司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25K大丝束产品,成为国内碳纤维原丝产业的领跑者。市场认可度高,原丝产能预计达21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领域。公司积极与客户互动,国内市场占有超90%,并致力于推动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我们花足了时间做准备、搞科研,厚积薄发,最终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碳纤维企业。”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鸥说。吉林碳谷2008年成立,是集研发、生产、销售碳纤维原丝、碳丝、预氧丝及制品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吉林碳谷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成为北交所上市的唯一一家新三板精选层碳纤维企业。2008年以前,国内几乎没有规模生产碳纤维原丝的企业,我国碳纤维产业一定程度要受制于国外企业。“别人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是没有石头也得过河。”张海鸥说,为了解决“卡脖子”技术,他们在公司成立前两年就召集科研人员着手研发碳纤维生产工艺,相关技术还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经过技术和产品稳定期后,2011年5000吨原丝项目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小丝束产品。翻过一山还有一峰。在碳纤维市场,虽然小丝束单位产品附加值高,但大丝束成本低、用量大,对企业长远发展更有利。2016年,吉林碳谷谋划了4万吨大丝束项目,但在研发过程中遭遇了瓶颈。25K大丝束和已有12K小丝束相比,每一束根数上翻了一倍还多,如何解决溶剂残留、纤维强度等方面技术问题十分棘手。研发人员一头扎在生产现场做实验,不断优化参数、更改配方,终于在2017年末实现25K产品市场化。掌握了大丝束产品的生产工艺后企业发展也迎来转折点。吉林碳谷逐渐成长为国内唯一一家湿法两步法生产1K-50K全系列、全牌号碳纤维产品的企业,他们在国内首创的25K-50K原丝及碳纤维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开发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吉林碳谷真正成为国内领跑的碳纤维原丝企业。多年的积累和创新让吉林碳谷也收获了市场的认可。吉林碳谷先后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务院授予的吉林省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管理提升标杆企业等。2021年吉林碳谷启动建设15万吨原丝项目,今年8月两条万吨级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届时该公司原丝产能可达到21万吨。张海鸥说,在生产研发过程中,他们与客户增加互动,根据市场反推产品参数,为客户定制服务,实现产销对路。目前,吉林碳谷碳纤维原丝国内市场化占有率在90%以上,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风电光伏、轨道交通、体育休闲等高端工业、民用领域。一路走来,吉林碳谷的每一步都很踏实。张海鸥对企业的未来也有打算:“我们做好企业和产品的同时,更要担当社会责任,为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再立新功。”(李婷 张添奥 实习生 张景华)来源:吉林日报吉林站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众 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本公 众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众 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众 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