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热点关注·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8月前浏览1359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常州高新区和溧阳高新区入选江苏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常州高新区形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中简科技等企业领先,产品广用。常州积极构建“3+1+X”发展格局,常州高新区规划“六大功能区域”,设专项基金培育创新成果。常州高新区融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引进人才,构建人才培养平台。目标到2025年产业链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成国内领先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地。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我市常州高新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溧阳高新区动力电池创新型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名列其中,占全省总数1/4,居全省第一。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新材料是基础要素之一。新型碳材料更是新材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常州国家高新区是国内最早布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园区之一。  

 


 
近年来,该区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集群打造,大力引育、聚力创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织物、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关键装备以及检验检测的全产业链生态,全力打造“东方碳谷”产业地标。相继涌现出中简科技、宏发纵横、新创碳谷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诸多领域,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常州碳纤维产业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一区一战略产业”,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集聚作用,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推动产业链相关联企业、研发机构、服务平台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做大做强战略产品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


龙头引领

构建 “3+1+X”产业发展格局

01    

   

从“小桌子上唱大戏”到“工业明星城市”,再到“532”发展战略的常州实践,近年来,常州大力发展先进碳材料产业,形成了“南有石墨烯、北有碳纤维”的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拥有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骨干企业36家,主要分布在常州高新区,2021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内企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占全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的30%以上      



   



2020年底,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链龙头企业中简科技是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目前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亿元。
“以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工程化制备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着力打造技术制高点。”董事长杨永岗介绍,中简科技自成立以来,成功自主设计了国内首条百吨级、千吨级T700级碳纤维氧化碳化生产线项目,实现全线98%以上设备的自主设计和国产化成果应用,在国内率先突破T700级、T800级碳纤维的国产工程化稳定制备,解决了国家多个“卡脖子”难题。
以中简科技为龙头,常州高新区构建“3+1+X”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应明显、服务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3”:龙头企业牵引(中简科技、新创碳谷、安泰复材)

“1”:重大创新平台支撑

“X”:众多潜力企业/要素集聚



   

   

   


做强载体    
“六大功能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02    

   

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承担着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


据了解,以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常州市、区两级将规划建设“六大功能区域”——

01    
产业核心区      

       

       

以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等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集群;

02    
产业孵化区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创港一期目前已建成,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用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测试、孵化和中试;

03    
产业加速区      

       

       

承载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间制品、零部件及下游应用等产业化项目,2023年启动标准厂房建设;

04    
产业国际合作区      

       

       

以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为载体,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包含16栋单层厂房及五栋多层厂房,目前所有单层厂房已全面竣工;

05    
产业协同区      

       

       

依托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布局上游产业协同项目;

06    
综合物流港务区      

       

       

依托长江常州港一类开放口岸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集物料、仓储、物流、保税、通关、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供应链保障体系。

同时,借力资本和政策的双向助力,常州高新区设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专项产业基金,一期投入3亿元人民币,定位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国内创新孵化、行业整合以及国际并购,尤其是重点关注相关领域的“卡脖子”环节、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创新成果,推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成果转化和高端应用。

设立规模1亿元科创港人才专项资金,重点对引进的产业链高端人才及项目进行补贴;成立规模1亿元滨创一号基金,重点扶持区内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政策支持方面,密集出台一批特色产业创新驱动专项政策,在产业生态建设、人才引进、平台搭建、投融资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支持。


创新驱动    
引贤聚智产才融合    
03    

   

“0”到“1”的创新变速中,蕴藏着占据全球制高点未来产业的第一生产力。这是推动产业强劲“起跳”的关键,也是成气候、扬优势的密码。

   

截至2021年底,全市碳纤维企业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643件,其中有效授权发明专利375件,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96个,获得江苏省江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常州国家高新区主动融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

❖ 与江苏省产研院共建江苏省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JITRI—碳纤维复合材料联合创新中心;

 与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共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积极建设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级检测评价认证标准联合实验室,开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材料检测服务、评价测试、工艺装备操作的标准及认证体系等业务。

持续引进国内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顶尖人才,建成了以院士、专家领衔的专家梯队,建有“申长雨院士工作站”、引进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3名省级人才计划人才12名设立外国专家工作室


建有一批省级工程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技术创新载体平台。


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共建研究生委培计划,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常工院共建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构建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急需的人才培养平台。



   

   

   


 “锻造大国之‘材’,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没有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再大也不堪一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到访常州时言之切切。
在实施“532”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常州高新区坚持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搭建更多的高端科创平台,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补齐人才短板,有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下一步,常州高新区将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一批“单打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力争到2025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集聚企业超过80家,培育1家超100亿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地。(来源:常州日报、创新常州,由CFCT编辑整理)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建筑材料物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04
最近编辑:8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49文章 381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企业资讯·中简科技:以3373万元取得邻近地块使用权 与现有生产区域形成协同

中简科技10月12日公告,公司以3373万元整竞拍取得了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让的名称为新港分区XG080311-11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土地面积为37467平方米。公司本次取得邻近地块使用权,与现有生产区域形成良好协同,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降本增效,强化供应能力;有利于公司拓展供应能力,在满足现有客户亟需的同时为其他方向客户的紧迫需求提供了扎实保障;有利于公司完善创新链与产业链布局,对增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事项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符合全体股东和公司利益。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