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回收利用·日企探索碳纤维回收技术 将飞机制造废料变废为宝

8月前浏览3708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材料,常用于飞机和汽车制造,但难以回收。日本三菱重工与三菱电机等合作,成功将废旧碳纤维重新利用于吸尘器制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企业“帝人”则开发易回收的碳纤维增强塑料,使用后可重新成型,减少制造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这些努力表明,通过创新技术和产业链合作,可以有效推动碳纤维的回收利用,实现环保和资源节约。

参考消息网11月16日报道据日本《每日新闻》10月26日报道,碳纤维是一种用在飞机和汽车上,可以减轻重量和降低油耗的材料。由于很难进行回收利用,过去很多废旧碳纤维多被填埋处理,但最近出现了将其作为生活产品零部件加以重新利用的情况。
碳纤维是一种直径5至15微米的材料,由丙烯等纤维在1000至3000摄氏度下加热碳化而成,其特点是重量轻、强度大。在碳纤维上浸渍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液态塑料会凝固形成“碳纤维增强塑料”,这一材料自2000年代后期以来已大量用于飞机上,也被用在汽车上。
不过,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是“热固性”塑料。在加工使其凝固之后,再要加热使其熔化或改变形状会非常困难。因此,多余的废料通常被作为工业废物填埋处理。
如果不进行循环利用,每当制造新产品或更换零部件时就需制造新的碳纤维增强塑料,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碳纤维增强塑料有助于降低汽车和飞机的油耗,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缺点是在制造和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为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的“波音787”生产主翼。对该公司而言,碳纤维回收利用也是一个长期课题。

这一机型由全日空公司于2011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在此之前,飞机的零部件中也曾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但是该机在主翼等部位大量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于是低油耗成为其卖点。三菱重工从化工企业采购碳纤维增强塑料板,对其反复加热、加压使其变硬,再切割成主翼的形状。
飞机的寿命为20至25年,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碳纤维增强塑料,一次都没有使用就被废弃。作为回收利用的第一步,三菱重工开始利用这些废料。
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是,在500度左右的高温下对碳纤维增强塑料进行加热,仅提取出碳纤维,然后将其与另一种塑料混合,再生成新的碳纤维增强塑料。在研究层面上,各类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采用这种材料,但要在商业层面上应用,就需要找到回收材料的用途和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
三菱重工在寻找共同进行回收利用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三菱电机公司有在吸尘器中使用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想法。因为考虑到吸尘器会被拿起放下或撞到墙壁,所以它需要用质轻而强韧的材料来制造。三菱重工还找到了多家专门回收碳纤维增强塑料的企业。
三菱重工制造主翼,由回收企业将废料再生成新的碳纤维增强塑料。三菱电机用脱胎换骨而来的增强塑料制作吸尘器的零件,上述回收利用网络大约花了两年时间得以建立。今年7月,在手柄和管子上使用再生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无绳吸尘器上市。
三菱重工商用飞机部门787主翼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想法和技术是无法实现回收的。提供废料的‘入口’和使用回收材料的‘出口’之间如何连接非常重要。”据该公司介绍,上述技术需要用到高温热量,会消耗一定的能源,但与从零制造碳纤维相比,从废料中提取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
化学品制造企业“帝人”正从与三菱重工不同的角度来应对碳纤维回收的挑战。
该公司开发了易于回收利用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的量产技术。浸渍碳纤维的是一种“热塑性”塑料,即使在加工后也可以通过高温得到软化并自由成型。
很多碳纤维增强塑料中使用的热固性材料只要加热到60至70摄氏度就会变成半干的液体,容易渗入碳纤维。但是,热塑性塑料需要加热到250至300摄氏度才能变成液体,而且还有像糖浆一样的黏性,很难均匀地浸渍到碳纤维上。
“帝人”公司通过在碳纤维的表面上下功夫,开发出易于处理的热塑性塑料,确立了可均匀浸渍碳纤维的技术。这种材料在使用后再加热到300摄氏度左右又会变软,可以重新成型为另一种产品。

这种碳纤维增强塑料正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来制作卡车货箱。预计车辆报废后,这种材料将作为其他的货厢零件进行加热、改造并回收利用。

据说对“帝人”的碳纤维增强塑料进行回收利用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新制造碳纤维增强塑料能减少大约30%。该公司的复合成型材料事业本部副部长北野一朗说:“从纤维、塑料两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对于靠纤维起家的本公司来说是一种优势。”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通用汽车电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04
最近编辑:8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36粉丝 45文章 380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热点关注·碳碳复合材料的破与立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光伏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国内航空航天市场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大,光伏领域碳碳热场材料需求预计快速增长。金博股份作为领先的碳基复合材料供应商,已完成五大产业布局,预计C/C复合材料将替代石墨材料,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碳/碳复合材料领域企业研发能力仍需提升。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全炭质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学、热场等领域。我国碳基材料产业也正朝着这一趋势迈进。我国碳基材料产业发展状态具有很大优越性,市场需求迫切和容量不断增大,碳/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光伏、半导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碳纤维行业重大的应用风口。碳碳复合材料应用场景广泛碳陶复合材料是碳碳复合材料的一个新增量市场---碳陶刹车盘可有效缩短制动距离,降低车重,进而提升续航里程。随着产品降本,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国内航空航天市场碳纤维复合材料价值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未来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019年全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总需求量达到5.8万吨,航空航天领域需求为2,154吨,约占总需求量的3.70%;2019年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收入150.77亿元,销售金额占比约为35.26%。相比发达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的结构,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规模未来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新型军机的批量列装,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复材市场有望快速发展。光伏,碳碳热场作为光伏单晶炉生产中的核心耗材之一,享受光伏市场存量替换以及市场增量的红利,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碳碳材料由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温属性、易成型等多项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高温热场领域,逐步替代传统等静压石墨,迎来需求爆发。2021年全球光伏碳碳热场总需求约3800吨,若按照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500GW估算,全球碳碳热场的需求量达到1.41万吨,CAGR高达30%。在碳碳复合材料的众多应用领域中光伏领域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阔,面对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能源发展目标,加速发展光伏等零碳能源,替代煤电等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光伏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平价上网的全面开展,光伏行业摆脱了政策补贴依赖,周期性减弱,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经济性驱动。随着光伏行业的需求逐步释放,碳碳复合材料制品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三大需求驱动碳碳热场市场快速成长硅片环节积极扩产,碳碳材料热场新增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单晶硅片环节积极扩产,其中,隆基股份预计在 2022 年以后在曲靖、丽江和鄂尔多斯共扩建 86GW 拉棒产能,中环股份在宁夏扩建 50GW 单晶硅棒产能,上机数控、京运通、亿晶光电、通威股份、双良节能、高景太阳能等企业亦有较大的扩产计划。下游龙头企业积极扩产,大幅新增单晶炉装机量,碳碳复合材料热场的新增需求有望快速增长。热场部件耗材属性,替换需求空间广阔:高温硅蒸汽腐蚀以及冷热交变对热场部件损耗较大,因此热场部件具有消耗品属性,需要定期更换。根据金博股份公司招股书,坩埚的使用寿命较短,约为 6-8 个月, 保温筒和导流筒的使用寿命较长,分别为1年半、2 年左右。随着热场存量产能的不断增加以及碳碳复合材料在存量热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原部件的替换、更新需求量将不断释放,需求空间广阔。硅料供需有望逐步宽松,硅片环节开工率回升有望推动替换需求:根据我们对各相关公司公告等公 开信息的统计,2022 年下半年通威股份、新特能源、亚洲硅业、东方希望、协鑫科技等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均有产能逐步释放,预计到 2022 年底国内硅料月产出有望达到 9 万吨,全球月产出有望达到 10 万吨,相比当前产量增长幅度有望超过 40%。从目前扩产进度靠前的各家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我们预计接下来更大规模的硅料投产高峰在2023H2 到来,预计 2023Q3-Q4 第一梯队企业有效产能对应年化装机需求分别约420GW、460GW,在目前的预期需求水平下供需比将超过 120%,如将青海丽豪、 晶诺新能源等新进入产能考虑在内,届时行业有效产能对应年化装机需求预计超过 500GW,供需比约130%。在硅料供给逐步宽松的情况下,硅片环节开工率有望回升,碳碳热场替换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碳碳复合材料的龙头企业金博股份成立于 2005年6月,于2020 年5月18日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供应商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晶硅制造热场系统与刹车系统。近年来,公司基于碳基复合材料底层通用技术,不断拓展碳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目前已完成在光伏、半导体、氢能、交通和锂电五大领域的产业布局。金博股份现阶段产品主要为光伏热场系统产品,主要用于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以及真空热处理领域,同时当前,碳碳复合材料主要在光伏热场产品中对石墨形成替代,截至 2020 年,除加热器以外,碳碳材料在主要光伏热场产品中的渗透率已超过 50%。随着我国逐渐加强在半导体行业的自主研发与投入,高端制造业国产替代趋势方兴未艾,未来碳碳复合材料有望在半导体行业实现对石墨材料的进口替代。总结目前碳碳复合材料主要应用领域为光伏热场材料、军工、刹车盘、半导体、四大块,军工领域比较封闭,刹车盘市场比较小,所以主要还是光伏和半导体两大行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升级、降成本进程不断推进,预计C/C等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将替代石墨材料,成为光伏产业、半导体产业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部件的主要材料,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提高碳/碳复合材料领域企业的研发能力?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来源:新材料情报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