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热点关注·国产“大丝束”开启碳纤维产业新蓝海

6月前浏览1850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上海石化成功研发大丝束碳纤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含碳量高,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公司掌握关键技术,并实现节能型设计,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国产大丝束碳纤维将降低进口价格,利好全产业链,并带动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中国石化计划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加大碳纤维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

或将带动千亿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

国产“大丝束”开启碳纤维产业新蓝海

大丝束碳纤维的每一根丝束都有4.8万根纤维,每一根纤维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7到1/8。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碳纤维是新一代增强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按丝束规格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小丝束碳纤维和大丝束碳纤维。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实现了突破。随着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的合格产品,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也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一举破除了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发展“大丝束”可降低碳纤维成本

众所周知,碳纤维是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结构材料,更是大型飞机、卫星、船舶等装备研制和更新换代的重要基础。

在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

“它每一根丝束都有4.8万根纤维,每一根纤维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7到1/8。我们把碳纤维从特制的像花洒一样的纺丝喷头中喷出、挤出后,再对其进行像拉面条一样的牵伸就形成了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副总经理李 鹏介绍。

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这样的碳纤维被称为小丝束碳纤维。但是由于小丝束碳纤维成本高,影响了下游企业应用碳纤维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如果要推广碳纤维实现工业化的应用,一定要发展‘大丝束’。”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强调,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发现48K大丝束碳纤维的优势是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碳纤维的单线的生产能力,如果控制得好,它的质量性能也能得到保证,这样就能够实现低成本,从而打破了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用“中国技术”生产性能优异的碳纤维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此前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几家大公司手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

大丝束碳纤维研发难在哪?上海石化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主要难点包括大丝束碳纤维制备过程中氧化反应放热的有效控制、一束丝4.8万根碳纤维的纺丝均匀稳定性控制,以及生产线连续运行周期和稳定性。

黄翔宇介绍,为了在大丝束碳纤维制备中真正用上“中国技术”,上海石化从装备到工艺,为大丝束碳纤维量身定制了专用生产线,如根据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要求自行设计氧化炉、碳化炉,不仅成功掌握了控制温度场的关键技术,而且进行了节能型设计,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

此外,上海石化采用聚合物分子链结构调控技术获得良好热性能原丝,系统研究纺丝原液流变性能保证原丝质量稳定性,开发特殊的连续生产技术,大大减少停车次数,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国产大丝束碳纤维已开始产业化布局

上海石化首条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可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自主研发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投产,将给整个碳纤维市场带来哪些影响?专家分析,首先随着碳纤维国产化的不断推进,对市场最大的影响是进口碳纤维价格的下降。

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碳纤维国产化的推进,进口碳纤维价格预计将从最高每吨4.5万美元降至每吨1万美元左右,这对于全产业链应用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11.8万吨,其中大丝束碳纤维需求量为51400吨,占比约43.5%。2021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达到6.24万吨,较2020年增加27.7%,占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的53%。专家表示,碳纤维在新能源、风电、光伏、汽车、体育用品等下游市场的应用需求将逐渐爆发, 渗透率不断提升。

业内专家称,中国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各企业已宣布的投资扩产计划,如果所有建设项目可以顺利投产落地,“十四五”末期,中国新增碳纤维产能将达21万吨以上,其中新增大丝束碳纤维产能达17.6万吨,中国大丝束产能扩张时代将随之开启。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实现大丝束碳纤维量产之后,已经开始寻求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通过使用轻量化的碳纤维零部件,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我们和蔚来有框架合作协议,和比亚迪也有合作。我们在做汽车轻量化的工作,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布局。”中国石化首席专家庄毅说。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孟弋洁表示,2030年,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产值应该能达到500亿元量级,将带动千亿级的复合材料市场规模。

除了大丝束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中国石化也正大力推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碳纤维产业发展中,中国石化将在科研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产业方面加快布局,机制体制方面深化创新,应用场景全面推广,同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十四五”末,中国石化将在多种工艺流程实现通用级、大丝束、小丝束、高性能等产品的全面突破,进行总体布局,满足国家各个领域的需求,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贡献。(记者 操秀英)

延伸阅读

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持续增长

根据赛奥碳纤维《2016—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从全球的维度来看,碳纤维需求量从2016年的7.65万吨增至2021年的11.8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9.02%,2021年同比增速从2020年的3.05%提升至10.42%,2025年预计全球需求量达20万吨。从国内的维度来看,碳纤维需求量从2016年的1.96万吨增至2021年的6.24万吨,CAGR为26.06%,2021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7.69%,2025年预计国内需求量为15.93万吨。从应用领域来看,2021年全球和国内碳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均是风电叶片。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风电叶片(27.97%)、体育休闲(15.68%)和航空航天(13.98%);而国内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风电叶片(36.07%)、体育休闲(28.05%)和碳/碳复材(11.22%)。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碳/碳复材等领域的需求占据了碳纤维市场需求的主要部分。

来源:科技日报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通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04
最近编辑:6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9粉丝 40文章 377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纤维处理·碳纤维表面改性--激光清洗

本文摘要:(由ai生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因高强度、轻量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包箱体制造。碳纤维箱体与车身的连接常采用“机械固定+胶接”方式,激光清洗技术能高效、环保地处理碳纤维表面,增强胶接能力。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碳纤维表面清洗工作站,高效通用,通过ISO9001认证,满足客户需求。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汽车、石油化工和民用生活等领域的制造技术不断突破,相应的对材料的要求也朝着高强度、轻量化等高性能方向发展。传统的金属或合金材料虽然具有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但优势不再明显,不能完全满足新技术的发展需求,相比较而言,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不仅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轻量化特性,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结构可设计性、抗疲劳、抗腐蚀能力、抗震动能力和电磁屏蔽能力,更加符合行业发展动态。以新能源电池包箱体为例,材料应具备电绝缘性、高散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箱体一般由上、下箱体和密封系统组成。电池包质量占整车系统质量的 18%~30%,而箱体质量约占电池包总质量的10%~20%,目前普遍使用金属作为电池包箱体材料,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比刚强度也逐渐受到重视。电池包箱体使用的复合材料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SMC复合材料等轻量材料为主,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刚强度大等优点,已在电池包箱体中大量应用。在碳纤维箱体中,箱体与车身的连接处常使用金属接头,接头与材料主体结构层采用胶接辅助粘接,以混合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机械固定+胶接”混合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轻型构件和车身结构的疲劳强度、扭转刚度和耐撞性,轻量化的同时使得连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进行碳纤维粘接工序时,往往需要对胶结表面进行处理,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由传统的处理方式向着高效、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激光表面改性碳纤维材料,当激光能量密度低于材料损伤阈值时,并不会引起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当激光能量密度高于材料损伤阈值时,激光能够使材料发生熔化、气化、分解和去除等,从而在材料表面形成凸起、凹坑、多孔-海绵状、周期性结构等微观形貌。以某车企电池PACK上盖碳纤维为试验对象,通过激光清洗碳纤维表面,增加胶接能力。碳纤维材料维为某车企碳纤维供应商所提供。激光清洗设备采用强远激光生产的激光清洗设备。清洗工序,首先对碳纤维切片样件进行初步清洗工艺,效果如图所示清洗后使用达因笔测试表面张力数值,结果满足客户要求。随后进行壳体碳纤维清洗试验,试验用件为某知名车企电池PACK盖板,用以评估效率,设备可达性等生产流程能力。对于碳纤维表面清洗技术,激光清洗是一种合适的选择,清洗过程环保绿色,几乎不产生污染物且清洗过程不损耗任何耗材。效率高,最大清洗效率可达20m2/h,对于更高的清洗效率,可以通过提高激光功率来获得。易于实现自动化,由于电池PACK盖板的规则性,使用机器人或龙门加翻转平台加上下料工作台便可轻松实现碳纤维板的自动化清洗。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投资企业,专注于激光清洗/焊接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解决方案。开发的碳纤维表面清洗工作站已经客户现场验证,清洗效率达到20cm2/s,设备通用性大,满足市面主要碳纤维规格清洗,可针对客户要求定制。相关激光设备经权威机构检测计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