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吉林市积极发展碳纤维产业链,引进企业强化短板,签约高性能项目,促进国产化降低成本。市政府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未来工作将强化组织领导、合作交流、政策和金融支持,以及人才举措,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吉林市碳纤维产业链集群要均衡发展。大力引进和组建复材、碳制品企业,补足增强我市碳纤维全产业链的短板弱项。
1.积极谋划碳纤维产业链项目,促进项目签约落地。吉林化纤与三一重能就高性能碳纤维及复材制品、与维斯塔斯就碳纤维风电拉挤板、与厦门鸿基伟业就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院、与上海甄贝尤就碳纤维预浸料实现签约;吉林经开区引进明亮碳纤维的东北碳毡产业园、扬州利宏的年产500吨碳/碳复合材料坩埚预制体、中科复材公司的热塑性碳纤维预浸布及复合材料项目,吉林化工园区引进广州康赐化工的碳纤维助剂项目,磐石市引进了亿达炭业年产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等。2022年5月17日,北京宝冠助剂有限公司总投资5.2亿元的年产3万吨碳纤维油剂、6000吨上浆剂、3万吨环氧树脂生产线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吉林经开区。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原丝油剂等关键助剂及高性能树脂的国产化,对于吉林化纤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瓶颈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
2.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工作力度,吸引下游企业投资。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叶片、抽油杆、缠绕气瓶等领域和方向,着力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深化与拟签约重点企业联系,深入对接研究项目合作意向,加快形成共识,着力推进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加强与央企、中国企业500强合作,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优势地区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招商活动,着力引进碳纤维下游企业来吉投资。科技局共谋划碳纤维项目44个,其中重点洽谈对接项目18项,已签约项目2项,拟签约项目3项。
(二)针对我市碳纤维产业人才出台激励政策。让我市培养的碳纤维人才切实增加收入,享受"一个意见、六个办法",使其安心留在吉林,为吉林发展做贡献。
1.制定产业招才引智政策措施。2021年7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吉林市建设中国国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碳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中强调“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兴业计划”。2021年9月,市政府文件下发《吉林市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对引进并签约落地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实施的重大科技研发或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支持吉林化纤与吉林化工学院等驻吉高校和职业技术(中等专业)院校联合办学,设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相关专业,建设省级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专项培养产业人才。支持落户我市碳纤维企业出台政策,允许企业返聘退休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专业人才,时限为5年。”目前市科技局正在组织制定措施操作细则,征集引进人才项目。
2.制定产业招才引智政策措施。市人社局支持吉林化纤根据企业特点及相关工种,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专业工种,依托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岗前、转岗提升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竞赛,支持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并向省人社厅申报省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为碳纤维产业培养技能人才。市科技局在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中,持续设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行业科技领军专家在我市投资成立所开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目前,市科技局正在研究制定《2023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将设立人才创新专项,支持高端人才刚性柔性引进项目。
(三)拓展碳纤维项目建设融资渠道。政府投资平台应向碳纤维项目倾斜;对新成立的碳纤维公司试行混合所有制,吸引社会资金的进入。
1.制定政策措施,拓展融资渠道。为抢抓“十四五”振兴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四六 四五”发展战略,
市科技局先后编制了《吉林市建设国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作方案》(2021年6月)、《吉林市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1年9月),正在编制《中国(吉林)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2021~2030年)》。各项规划、措施中均提出强化金融支撑、拓宽融资渠道等多项金融举措,支撑碳纤维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吸收多方资金,探索融资新模式。2022年4月,由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吉林省碳芯瑞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并成功签约,首期募集资金总规模5亿元,全力支持省内碳纤维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落地。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会近期研究向吉林化纤定向增发投资2亿元,持股5000万股。合资公司陆续建成。吉林国兴复材公司与上海甄贝尤公司合资建立泰杰峰公司。该公司已投资建立1条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形成年产200平方米生产能力;同时吉林国兴复材公司与扬州利宏公司合资建立国利新材料公司。该公司已建设形成年产500吨坩埚预制体生产能力,并向3000吨扩产。伴随合资公司陆续建成投产,碳纤维产业下游复材制品领域将持续探索融资新模式,助推产业持续发展。
3.确定目标企业,做好上市辅导。市金融办邀请上交所、深交所及省证监局有关专家到吉林碳谷、吉林联科进行调研指导,针对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加快上市步伐和规范经营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经过不懈努力,吉林碳谷成功进入新三板精选层并完成股票公开发行,成为我市首家、全省两家之一的北交所上市公司,首日开盘价16.80元,盘中市值突破200亿元,募集资金1.63亿元,打破我市10年无新增上市公司的尴尬局面,对碳纤维产业链的企业起到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将带动一批优质碳纤维企业上市融资。
4.开展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聚能股份、国兴碳纤维等重点碳纤维企业融资难题,市金融办组织建设银行、吉林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现场调研及“一对一”专项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据统计,建行吉林市分行已累计为碳纤维行业重点企业吉林宝旌炭材料有限公司、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授信58300万元,累计提供信贷支持24949万元。针对吉林联科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及聘请财务顾问清产核资等问题,积极组织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开展多元化融资对接,为其坚定上市信心加快推进上市步伐提供资本和资源支持;针对聚能股份融资需求,市金融办组织召开政银企融资需求对接会,经过反复研究,最终以企业省级“专精特新”身份为突破口,结合吉林银行信贷支持政策,采取信用贷款方式为企业解决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统筹推进。强化吉林市产业链链长制、碳纤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领导地位,各碳纤维成员单位群策群力,合力推动碳纤维产业发展。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强化承载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与市产业链责任部门和招商部门互动,提升项目谋划转化率和招商落地成功率。
(二)强化合作交流,上下协调联动。加快组建吉林市碳纤维产业联盟,强化产业链合作,共享资源、技术、人才、装备,发挥吉林化纤资源优势作用,为上下游提供原料保障,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各碳纤维企业自身优势,加快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抱团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抓好服务落实。树立“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理念,积极落实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用足用好新增专项债券,满足基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商品仓库、物流中心等方面需求;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同时调整资金拨付方式,直接下拨到企业,发挥资金使用最大效益,对碳纤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四)强化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在用好国家、省政策支持资金的基础上,建立省市共建的“碳纤维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加大资金倾斜力度。支持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与省投资引导基金合作,通过直接投资、参股、设立子基金等方式,投向落户基地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围绕碳纤维产业链上下游开发创新型金融产品,加大碳纤维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帮助碳纤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五)强化人才举措,吸引集聚人才。大力实施“一个意见、六个办法”人才新政,着力推进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实现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集聚。鼓励支持吉林化纤与吉林化工学院等驻吉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办学,设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相关专业,建设省级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专项培养产业人才。在落实现有人才政策时市财政、市人社优先招引碳纤维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及团队,对于高端人才个人收入所得税拟进行全部返还,进一步落实子女上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人才支持保障政策,为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特别声明:公众 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