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公司利用先进的干喷湿纺技术,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稳定生产T300至T800级碳纤维。该公司一期项目已投产盈利,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将实现年产2.5万吨碳纤维。公司设有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并利用青海清洁能源优势生产绿色材料,助力青海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工作人员检查碳纤维生产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张慧慧 摄本报记者 张慧慧 贾 泓
当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经过热处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上升历经浅黄、褐色、咖色的转变,最终“瘦身”成为结构稳定、透着盈盈光亮的黑色碳纤维,这背后不单是一次外观上普通的颜色递变之旅,更是一次“黑色黄金”由内及外的华丽蜕变之旅。
2月27日15时,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感受着这座全流程高性能碳纤维基地处处涌动的活力。
碳化分厂二车间主任李庆庆缓缓推开车间大门后,一排排整齐排布的退丝架映入眼帘,一束束原丝有序穿过丝线张力控制装置并呈放射状向远处延伸。恰逢春日暖阳透过车间窗户照射进来,让根根分明的原丝更显晶莹剔透。
工作人员尤其明不时用手指轻捻一束原丝,沿着原丝延伸的方向专注地检查着。尤其明告诉记者:“这一过程是为了检查原丝在张力作用下是否有毛丝,而我们肉眼所见的这一束原丝里面实则包含着数万根细小单元。”
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为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两条4米宽幅的生产线各自开足马力。正如车间上方“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耳熟能详的标语,工作人员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拉满生产“进度条”,严把操作质量关,而碳纤维也在机器内进行着自己的“奇妙旅程”。
“随后,经过表面处理、上浆、烘干、卷绕等工序,一轴轴高性能黑色碳纤维就诞生了。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纤维逐渐演变为无机纤维,碳含量也从67%逐步升高到95%以上,碳纤维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综合性能也逐渐显现。”李庆庆说:“目前,一期项目生产订单全部排满,大家的干劲儿很足。看到出自青藏高原的高性能碳纤维产品走向全国,我们产线上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倍感骄傲。”
坚硬如磐石,柔韧如发丝。作为材料王国中“皇冠上的明珠”,碳纤维重量轻、强度高并且耐腐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体育器材等方面,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在“双碳”背景下,中复神鹰带着碳纤维来到江源大地,为青海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新机遇。
一期1.1万吨项目于2021年9月实现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达标,并于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二期1.4万吨项目于2021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预计今年上半年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在青藏高原将形成年产2.5万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西宁高性能碳纤维产能将占全国相关产能的“半壁江山”,中复神鹰将在古城西宁实现由“站稳脚”到“跑步走”的跨越式发展。
“从起初的一片荒地到建成一座座现代化标准车间再到投产,我们仅仅用了700多天的时间,二期项目启动的相关手续仅用时一个月就全部办理到位,建设过程中我们克服疫情影响,以冬季不停工实现项目建设的提速加力见实效。看似普通的数据背后体现的是青海对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坚定决心。全省企业家座谈会召开后,省、市、开发区和园区的领导、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情况,全方位保障生产要素,高效率推进审批流程,以上门式、一站式和跟踪服务式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有感而发。
作为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三家自主突破生产高性能碳纤维所必需的干喷湿纺产业化技术的企业,中复神鹰的每一次突破都是行业技术的突破和量产的提升,不仅实现了从T300、T700再到T800级碳纤维的稳定生产供应,更是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设备高度国产化。如今,中复神鹰已建起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吸纳多名科技部创新团队核心人员和青海省昆仑英才领军人才加入其中,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的研发及工程化项目。通过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产业企业加强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由“高原”向“高峰”攀登。
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碳纤维产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新能源行业将成为未来碳纤维市场的主要增长极。在青海,中复神鹰不仅成功用“绿色能源”生产“绿色材料”,更期待抢抓良好机遇,发挥以商招商,为青海产业转型升级蓄力,让助企暖企的春风落在心里、吹得更远。
“目前,青海省在清洁能源方面已同时具备了自然地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而碳纤维是光伏、氢能和风电等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战略支撑材料。我们应充分发挥‘碳纤维+’的优势,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为契机,将碳纤维建链育新与‘五大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相结合,壮大碳纤维产业集群,积极布局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优势支撑的‘光氢’清洁能源产业链,从而进一步完善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的布局,形成良好的清洁能源‘绿色循环’,为不断营造青海省清洁能源多元化、立体化、持续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瞄准产业“四地”建设的广阔未来,连峰如是说。
《青海日报》(2023年03月09日 第4版:省内要闻)
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