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创作本文,形成于自己的想象,没有系统严谨参阅相关文献。但人的知识大部分也是来源于别人的观点,就像笔者青少年时期也一知半解地读过几本哲学著作。
笔者认为,哲学不过是人类的另一种想象而已。有人说是浪漫的想象、诗意的、天马行空的等等,笔者觉得也有可能是荒诞的、误人子弟的。还有人说哲学是对知识的反思,是知识的知识,所以也就是说,是对知识的想象。
本文所谈,纰漏百出,敬请谅解。
传统研发流程:设计、制造、试验。传统研发流程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析工作,只是分析工作必要性不足,占比不大。
随着产品复杂度增加,以及分析手段的发展。现代研发流程:设计、分析、制造、试验。分析工作在现代研发流程中占比增大,必要性日益凸显。
验证的手段(方式、方法)可以分为两种。
现代研发流程的特点是增加了分析工作。那什么是分析呢?
分析的目的是形成判断,得出结论。
在目前的结构研发流程中有三种分析手段(方式、方法)。
1)根据以往经验。经验是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的知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分析模型。比如,以往相似结构用5mm板厚没有出过问题(经验),这次新结构用5mm(特例),不会出问题(判断)。
2)根据解析模型。比如,掌握静力学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是知识、也是一种分析模型),依据当前结构和边界条件(特例),计算出支座反力(判断)。
3)根据仿真模型。比如,掌握有限元分析(是知识、也是一种分析模型)
,依据当前的结构形式和边界条件(特例),计算结构是否合格(判断)。
分析是:掌握分析模型,根据当前特例和条件,形成判断和结论。所以掌握已有分析模型和开发新的分析模型是最重要的。
分析模型的表达形式有多种,可以是语言的,可以是数学语言的,也可以是图形的等等。但其基本结构形式一般是:满足某种条件得出某种结论。
比如经验模型,相似结构用5mm板厚是条件,没有出过问题是结论。再比如解析模型,静力学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是条件,平衡方程的求解结果就是结论。
分析在本质上是演绎的过程,开发分析模型在本质上则是归纳的过程。归纳形成知识,演绎得出结论。
在结构分析领域中。经验知识有不够用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够用的),解析模型有算不了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是算不了的)。所以,仿真模型凭借其普适性变得越来越主流。
笔者认为:在结构分析领域,如果要开展分析工作,就必须尽快掌握仿真模型。
当然仿真模型已经有很多种:FDM(有限差分法)、FEM(有限元法)、BEM(边界元法)、FVM(有限体积法)、DEM(离散元法)、SPH、SPG、EFG、PD、CESE等。
来源:华仿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