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施荣明:歼-8飞机炮击振动故障排除和油管破裂整机烧毁分析

1年前浏览3112

导读:2023年11月13日,仿真秀很荣幸采访到了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施荣明先生。通过《施荣明-从飞机结构设计到振动强度专家的转型之路》文章向大家介绍了施荣明先生在沈阳所成为飞机结构振动强度专家的故事。而这篇文章,我们为大家带来两段施老讲述的,关于歼-8飞机振动故障排除的精彩故事。希望能够引发从事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的研发工程师和学习者的共鸣。


本文讲述的案例均已公开发表于施荣明编著的《飞机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书中。笔者综合书中案例与施老口述内容整理成文。  

一、歼8飞机炮击振动故障分析与处理


歼8飞机自1965年开始研制,1969年首飞,到1980年批准定型,经历了十年试飞,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其研制过程是典型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工程师们遭遇并解决了大量具体的技术难题。炮击振动故障问题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歼8白天型飞机前机身安装有两门30-II航炮。这样的航炮是第一次安装在歼8飞机上,最初是请兵器部一位留学捷克的专家为歼8量身定制的。这门炮威力巨大,炮弹直径足有30mm,对方飞机只要吃上一发炮弹准保完蛋。因为威力大,导致这门炮还有一个指标是世界第一——它的后坐力世界最大,而且没有减震,是硬撞击。  
 
在设计初期,按使用载荷60000N乘以安全系数2,即120000N设计载荷去设计,后续加强后又将设计载荷加大到160000N,地面实弹射击500余发,结构也没有发生损坏。可是在航炮实际安装到飞机上,地面和试飞过程中进行炮击试验时却出了问题。最严重的一次,炮击让飞机的冷气导管断裂,冷气泄露导致飞机着陆的时候没能有效刹车,飞机把预备的跑道距离跑完了,险些造成严重的事故。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不单单是飞机试验无法通过,而且航炮也装不上去了。

施荣明带领振动强度团队做了很多分析,研究出现故障的原因。


为什么结构能通过静力试验验证,却在实际测试中发生破坏呢?研究发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门炮的载荷确实比较大。


按照设计协议,航炮单发后坐力数值最初是60000N,1971年试验大纲中确定单发、连发后坐力最大值不超过80000N,结构静强度就按照2倍安全系数160000N设计。但在实弹打靶中,测得最大连发后坐力已达到120000N,许多满应力设计部位的材料已经进入塑性区,一些应力集中部位(如孔边、下陷、焊缝等)尤其严重。在多次炮击高应力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了低周疲劳破坏。


 


第二个原因,就是炮击导致系统的整体动态响应大。


因为航炮是安装在其支持结构上的,在炮击载荷作用下,飞机结构会产生动响应,这一响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在相同动载荷作用下,不同当量刚度的支持结构产生的响应也不一样。


如果要用试验测试不同当量刚度的支持结构的响应,工作量和耗费的时间都无法接受。所以在这里就用到了动响应分析的仿真计算软件。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在炮击载荷作用下,动态响应随着支持刚度的增加,呈增加-下降-增加-下降的非单调曲线。

 

(表格、图片截取自公开出版物《飞机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施荣明 编著)


航炮最初的支撑设计,恰好处于第一阶频率对应的广义刚度上,此时结构的动态响应非常大,所以导致了航炮附近承力结构的破坏。


最终,虽然我们找到了改进的方法,但空军机关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采取了更换航炮的办法,采用了双管-23航炮,增加了缓冲簧系统,使航炮的后坐力减小到原来的28%,且连发载荷不叠加;另一方面对航炮的支持系统进行结构动力学设计,使系统得到最佳响应值。最终歼8全天候型飞机配装的23-3航炮,匹配曲线的响应值处于低谷附近,成功解决了这一故障问题。



通过对歼8飞机航炮故障的排查和分析,施荣明和沈阳所的工程师们总结出了非常重要的原理。后续应用这一经验,不仅解决了歼8飞机上的问题,还解决了武装直升机、乃至后来的歼11飞机的炮击响应问题。甚至相关经验还可以应用在民用产品振动台的夹具设计中。关于这部分话题,敬请期待11月21日施荣明老师在仿真秀的《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的关键技术》线上报告中进行详细讲解。  

二、油管破裂整机烧毁——共振的危害  

1980年6月25日,歼8全天候型S05号飞机进行首次发动机地面开车时,试车不到10min,飞机着火。引起火灾,整架飞机烧毁。  
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故,必须要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经过排查,发现是当发动机转速达到某临界值时,发动机机匣上的液压导管断裂,高压红油喷出来,引燃了飞机油箱。  
为了寻找液压导管破裂的原因,施荣明带领团队在试验飞机上进行故障再现测试。测试重复了烧毁的飞机试车过程中的发动机状态,并且在液压导管上粘贴了应变片和加速度传感器。将实测的振动应力信号和加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和功率谱密度分析,得到了分析结论:  
 

(1)液压导管的总应力为动应力和静应力之和。在发动机运行的特定条件下,液压导管上的总应力水平较高,有一处应变片已达到292MPa,且动应力占总应力的92%。可知液压导管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动应力造成的损伤较大,致使导管寿命较低。

(2)根据动应力功率谱图,在发动机运转到该状态时,许多应变片在540Hz附近有很大响应,其他频率上几乎无响应。说明此处接近导管的固有频率。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图和测得的振动加速度数据也有相同结论。  
最终排查发现这起严重事故就是由于发动机上输油的液压导管和发动机的特定工况频率发生共振。液压导管自身的固有频率在535Hz,发动机在该额定工况下的工作频率约在528~540Hz,恰好位于导管的固有频率范围内。  
 
最后,针对这一故障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一方面改用两台液压泵,减小管内液体流速,另一方面直接将原泵出口的钢管改为软管,极大改变了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经改进后,歼8系列飞机的液压导管再也没出现过破裂故障。  
经过这次严重故障,施荣明领导的振动小组被从系统组中的一个小部分,单独提拔成了一个振动专业组。飞机设计师们也认识到了振动问题的严重性。  
 
 
三、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线下培训  
在施荣明主编的《飞机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一书中,包括前面两个例子在内,共记载了9个关于歼8飞机的振动故障实例。每一例都详细介绍了问题出现的原因、相关数据、排查方法,也给出了最后的解决方案。非常精彩!这些内容也将在施荣明老师主讲的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线下培训详细讲解。  
为了帮助研发工程师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结构振动设计与试验的关键技术,12月20日-21日,仿真秀将在北京组织施荣明老师主讲的基于GJB150的结构设备振动设计与振动试验培训线下培训。  
该培训基于GJB150标准,系统讲解结构(设备)振动设计与振动试验方法,以歼八机为例,讲解振动设计和振动试验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讲解了振动设计如何对标实验,以及用什么方法来模拟振动环境试验,帮助用户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  
 
 

结构(设备)振动设计与振动试验培训涵盖

1、振动设计和振动试验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振动试验条件是如何制定和确定的?  
3、试验夹具如何设计更为合理  
4、用什么方法来模拟振动环境试验是合适的  
5、试件发生破坏(失效)后的原因(振动故障分析)  

6、如何改进,使试件能满足设计要求?

扫码报名咨询

 

(完)



来源:仿真秀App
振动疲劳断裂航空兵器理论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1-20
最近编辑:1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092粉丝 21553文章 3539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