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担任工业互联网大赛的评委。看到一些平庸的项目,却有很好的价值体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发现,这里蕴含着深刻的规律。
说这些项目“平庸”,是因为技术上平淡无奇。但换个角度: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项目,却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工业互联网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内卷”的前提下,这些公司却能靠这些产品很好地盈利。
这是为什么呢?我发现有几种常见的原因。
一种情况是伴随自动化改造的数字化技术。一个项目能够创造价值,其实主要来自于自动化改造。在这种场景下,数字化技术就像“催化剂”,虽然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看不到它的直接作用,没有它却做不成;就像做菜用的“盐”:它非常便宜,但纵然是山珍海味,离了它就没有味道。众所周知,我们制造业面临劳动力越来越贵的难题,而自动化改造是必然的趋势。用数字化促进自动化改造,难道不是顺应时代要求吗?
第二种情况是结合本地特点。有个项目看起来很简单,但用户很多、也能赚不少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服务的是本地小微企业的产业集群。这些小微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但对成本敏感。产业集群中成百上千家的企业,一个产品可以被成百上千家企业采用。这样的产品就有了经济效益。有家公司很有意思,专门会组织培训,教给用户用他们的产品。试想:如果不是依靠本地的产业集群,培训的成本会有多高?
还有一种情况,听他们汇报,就知道这些人的水平不高。但项目本身还不错。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这些公司有母公司或地方政府这些“老爸”撑腰。有了这些“后台”公司就死不了、就可以持续改进下去。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久久为功”,技术的水平终于也就高了起来。这样,低水平的人就做出了高水平的项目。
所以,看问题要有更大的视野,要看到现象背后的原因。从经济角度找原因,往往能看到比技术更本质的东西。企业竞争是“适者生存”,理解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认清天时和地利,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发展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