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声音与听觉系列知识 Part 5 — 声音的传播

3年前浏览5126
前四期我们介绍了人耳构造与听觉的关系、声音的基本属性、噪声测量与听觉的关系、声波基本知识。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1、声反射

声音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我们也称这个定律为“费马原理”:波的传播遵循最短时间定律。要使反射路径(下图中蓝色线)最短,必须保证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具体推导过程这里不做描述)。

2、声干涉
当反射波和入射波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声波的干涉现象。干涉存在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两种情况。而反射波在反射点所在的硬表面(或弦的端点位置)处的相位���定了干涉的状态是相长还是相消。
对于弦波(例如吉他弦中传递的声波),两个端点处会发生声波反相,这对弦产生共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弦上的入射和反射波叠加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在这根弦上没有发生声波的传播,而是产生了一种特定形态的振动,我们称之为驻波。

我们称驻波中振动最小的点为节点,振动最大的点为腹点。上图是弦乐器上的横波示意图,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后生成的结果为驻波。驻波现象也会出现在管乐器中,即使它是纵波。

在展示管乐器中的声波示意图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两个现象:(1) 当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压力波)遇到硬表面时,反射后不会出现反相现象。也就是说,压力波遇到硬表面之后反射回来的仍然是压力波(如果出现反相将形成低压);(2) 硬质介质中传播的声波进入空气边界时,压力波反相,与入射压力波叠加后形成低压区域。也就是说,低声阻抗介质会引起反相。

基于这两个现象,我们就更好理解在第二期介绍的管乐器的基频和泛音的分布原理了(请参考第二期的讲座)。下面,我们展示一张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乐器中的声波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左端(封闭端)是压力波碰到硬表面,不出现反相,仍然是压力波,一定是驻波的波腹;右端(开口端)是压力波入射到空气中,出现反相,形成低压区域,一定是驻波的节点。

3、拍与幅值调制

前面我们介绍了干涉,干涉可能是相长或相消的,当相长和相消随时间交替出现时,我们会感觉声音时大时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拍”。拍的产生是两个幅值和频率接近的声波发生干涉时的结果。

根据三角函数求和公式,当两列声波叠加的时,可用下列表达式描述:

公式右侧前半部分是让拍的输出最小的因素,定义拍的频率为两个声波的频率差。

拍的幅值按照此频率做周期性变化:加强与减弱。

当两个声波的频差处于不同频率范围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果二者频差低于15Hz,会出现明显的拍现象;当频差大于15Hz,而低于300Hz时,能感受到明显的粗糙特性;而当频差大于300Hz时,可以明显的区分出两个声音。

在音乐演奏中,拍经常被应用。当拍的频率在中频段时,人耳会将此时听到的声音感知为区别于原始两个声音的第三种音调,在音乐术语中,称其为“差音(difference tone)”。差音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当使用两个清晰的高音形成拍的时候,差音会更加明显。例如用两只笛子可以让人感觉是三重奏,用一个铜管乐器可以演奏出三个音调,将两个法国号音调混在一起,可以明显听出第三个不同的音调来。

利用差音,我们还可以突出基频。大多数乐器发声时都会同时发出基频和泛音(一般情况下其频率为基频的整数倍)。连续的两个泛音之间产生的拍的频率等于基频的频率,这种拍可以突出基频的音调(即使在原始的声音中没有基频音调也可以听出基频的音调来)。这个原理可以用于弥补因为回放设备低频回放效果不好而丢失基频音调的问题。

与拍现象表现相同的还有幅值调制,我们常称它为调幅。在信号幅值调制过程中,是用低频的调制信号来改变高频的载波信号的幅值。因此,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频率相差甚远,而合成拍的两个信号频率成分相差不大。但幅值调制的表现形式与拍是完全相同的:周期性的加强与减弱。

幅值调制信号是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在时域上的乘积,转换到频域,则是两个信号的卷积。而合成拍是两个信号在时域上的相加,是信号和差化积的过程,而幅值调制是积化和差的过程。

已调信号包括三个正弦分量:一个是原始的载波信号,另外两个频率成分分别是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的和频与差频。和频与差频均匀分布在载波信号的两侧,称为上、下边频带。调制不会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值,但边频带的幅值等于载波信号幅值与调制指数乘积的一半。

调幅和调频是收音机的两种重要的工作模式。AM的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载波频率从540到1600kHz,间隔为10kHz。FM频率范围为88到108Mhz,这个频带内可以分布100个调频站。由于FM的信噪比高,每个站点的带宽大,可传输高品质立体声等原因,现在汽车上常用FM。

4、声折射

声音的折射一般不常见,但作为一种波,确实也会出现折射现象。

根据速度等于频率乘以波长的公式,当声音从传播速度快(慢)的介质进入到传播速度慢(快)的介质的时候,由于频率恒定不变,声波的波长会变短(长)。由此产生声音的折射现象。例如,当地面的空气比高空的空气温度低的时候,低处的声波传播速度就低于高处。

如果在一个冰冷的湖面上空传递声音,我们会发现声音会被放大,整个湖面就是一个天然的扬声器。

根据费马原理,声音应该只有一条直线传输路径,即从声源到听音位置的直线。但是由于此时声音发��了折射,就会多出一条曲线路径。两条路径同时将声源处的声音传递到了听音位置,在听音位置处听到的音量就会被放大。也许在太阳出来之前的清晨到湖面打鱼的渔夫是最先发现这个天然扬声器的人。

5、声衍射
当声波传播途中绕过小的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称为声衍射。声波通过一个带有小孔的声屏障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声衍射现象。这里所说的“小”是相对声波的波长而言的。

实际上,当你在房间的角落附近,或者在障碍物附近听声音的时候,你听到的是反射、衍射之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衍射更多发生在波长较长(波长与频率成反比)的声音成分上,因此,在声屏障后更容易听清楚的是低频成分。

由于通过小孔可以发生声衍射现象,所以良好的密封对扬声器箱体至关重要。

此外,根据声衍射特性,音响回放声音时,并不是直线传播声波,且低频和高频声音成分向外传播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上图是一个17.5*15cm的音响向外传播声音时,90dB的等强度曲线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00Hz的低频声音比2000Hz的高频声音传播得更远。

100Hz声波的波长是3.45米,远远大于音响的几何尺寸;而2000Hz声波的波长与此音响尺寸相当。

实际上,在选购音响时,如果想在房间内有更好的音效,则需要选择尺寸更大的音响。由于声衍射现象,小音响传播的低音要比高音高很多,如前述等响度曲线图,音响尺寸越小,高低音的等响度曲线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听音位置如果不在音响的轴线上,这种现象会非常明显。所以,如果你买音响这是用于一个人使用,可以买小的,因为这个人可以移动到音响的轴线上,但如果需要同时很多人来使用,小音箱就不太适用了。

6、结束语
本期为大家介绍了声波的传播,希望大家喜欢。

下一期,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厅堂声学,敬请关注。

原创文章,首发埃库特 ACOUTEC公众号,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欢迎下方留言与我讨论。

科普通用声学振动其他软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08-14
最近编辑:3年前
埃库特整车声品质
整车声品质控制技术与量产提供商...
获赞 37粉丝 34文章 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