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量变到质变:从迭代优化的角度理解数字化

1年前浏览3513

很多教科书讨论问题时,往往都符合一个套路首先提出问题,接着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对这个数学模型给出完美的理论解。然而自己做科研项目的时候,却遗憾地发现模型往往找不到理论解。

后来才意识到教科书中的套路,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如果模型或方程没有解,就不可能写在教科书上。所以,教科书中的方程都有解,但遇到实际问题就不一定了。

我讲创新课的目的之一,就是告诉大家看透幸存者偏差我想,许多人写论文的时候也会遇到方程不可解的情况。但他们会修改问题或模型,直到它们有解为止。这时就能发表论文了。当然,这样的论文有没有用处,是另外一码事了。  

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比教科书和论文上复杂。我们往往遇到的往往是多变量非线性不确定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找不到优美的理论。进入计算机时代,有个比较通用的办法可以应对这类问题就是迭代优化:从一个初始点开始迭代,直到找到基本理想的解为止。迭代算法虽然不是那么优美,却总能找到办法。人工智能算法中,也大量应用了迭代算法。

迭代优化有很多技巧。我读研究生时遇到一个特别难的题目。一般的数值方法根本解不出来。后来我做了个变换找到一种特殊的迭代求解方法,非常快计算出来了。

迭代优化不仅是一种算法,还可以看成一般的方法 论。人们从事产品开发、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建设等工作时,往往都会采用迭代优化的方法。我称这种方法为“先做成、后做好”。

我在宝钢做了十多年性能预报模型其实也是迭代求解的思路。不过,迭代的不是计算机,而是我这个人。我先后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去修正和优化模型当中的参数直到对大量的案例都合适为止。人工参与迭代很麻烦。有时候,为了修改一个参数,要花费1~2个月的时间。

我当时也想过,希望能找到一个自动迭代的办法。但现实中很难实现。这是因为,在“迭代”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个性化问题,需要我来判断和解决。从业务流程上看,这些需要人来做的事情就是“断点”,大大影响了做事效率。

现实中,非线性多变量的问题几乎没办法找到理论解,只能通过不断迭代求解。生产过程中许多需要优化的事情本质上都是迭代求解

比方说设计一个产品时,先要设计出来再计算性能、判断可制造性等;如果其中发现有问题,就修改设计,直到得到好的设计为止。再如,工厂安排生产计划时,需要多个工序相互协同常见的做法往往是:工序首先自己安排自己的计划,然后大家碰一下;出现矛盾的时候修改一下自己的做法,再看看能不能生产,直到找到大家可以接受的做法。

在现代工业中,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协同的事情就越多、越来越复杂。做一件事时,如果能把相关的工作都拿进来综合优化(端到端),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时,问题的复杂性就增加了,迭代优化的机会也就多了。  

如果这种综合优化需要人类来做,并且做一次要花很大的功夫,优化效果往往就不太理想。这是因为人性是懒惰的:只要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做法,往往就不愿意继续优化了。孙子算胜,少算不胜迭代次数多了、参与迭代的内容多了,就容易找到更好办法。而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让计算机去做。因为计算机不怕麻烦。

所以,如果某件事的迭代优化可以在计算机里面进行迭代效率就可以大大升高、迭代次数可以极大增加。这时,就可能从成千上万种做法中找到最好的,优化效果也可能会有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我们要采集更多的数据、要做做信息集成、全数字化设计、提高计算机的容量和算力,其实都是为这类工作奠定条件。这些工作做好以后,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就大了。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非线性通用理论工厂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0-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2粉丝 12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