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深度 | 如何在一两天之内掌握一门新工艺或成为常用工艺的专家

1年前浏览883


 
   
1
 
为什么要去熟悉新的工艺?
为什么要成为常用工艺的专家?



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工程师:

你可能熟悉机加工,可能熟悉注塑成型,可能熟悉冲压成型,可能熟悉螺丝紧固,可能熟悉超声波焊接,可能熟悉卡扣紧固。。。。。。

但是,你熟悉下面这些工艺吗?

BMCLPMMIMMucell激光焊接、SPR、热熔钻。。。。。。。。。

是的,可能大多数不熟悉,我也不熟悉。

有些工程师可能会说:我也不想去熟悉啊,因为这些工艺雨我无瓜,根本用不上啊。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总有一些新工艺需要去熟悉、去研究、去应用。在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今天,使用新工艺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好方法。

如果不去研究,但竞争对手一定在研究。等竞争对手的产品上市了,通过竞品分析,拆机发现原来他们用了一个新工艺解决了你们困扰已经的一个难题,你可能会懊恼的说: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关键的是,这个解决方法似乎看上去也并没有那么高深。
(Dyson吹风机拆机)
或者,你都熟悉上面这些工艺,但是你知道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吗?或者你知道如何进行降本设计吗,通过产品设计来降低成本吗?

再进一步说,你知道如何去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质量问题,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次碰到新问题时,你会组织研发部同事和生产部门同事头脑风暴,研究多种可行的方案,然后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再来优化方案,再验证,反复几次,就会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每当问题解决时,你可能会兴奋不已,可能会很有成就感,新技能GET,又顿悟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你辛辛苦苦的顿悟,只不过是别人的常识和基本功。对你是顿悟,但是别人早就已经掌握了,相关经验和知识已经在网络的某个角落,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而且,你想过没有,你的顿悟,其实就是一个教训,耗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甚至造成了公司的损失?
(多么痛的领悟)


客户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成本越来越低、开发时间越来越短、试错成本越来越高,产品开发已经不允许工程师的成长和产品品质的提高依靠所谓的顿悟,而是要求工程师一开始就必须成为相关工艺的专家

以上总总,可归结于一句话:工程师必须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去掌握一门新的工艺,以及有能力成为企业常用工艺的专家

本篇文章将告诉工程师如何在一两天之内快速掌握一门新工艺、或者成为企业常用工艺的专家。


 
   
2
 
思维上的转变

估计很多工程师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就会嘀咕:

钟工今天怎么标题党了?

钟工不是一直都脚踏实地的吗?什么时刻学会吹牛了?

一两天之内就熟悉一门新工艺,一两天之内成为现有工艺的专家?这怎么可能???

这不但可能,而且还非常有可能。

这需要思维上的转变

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学习新知识的途径有两种:

第一种是参加相关培训学习,这些培训可能是企业外部付费的,或者是企业内部资深专家的培训,如果企业没有这些培训,那么就无法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这是填鸭式教育的后果。不少工程师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已经丧失了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欲望。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主动学习可能确实很难。

但是,现在已经是9102年了,已经不存在资源匮乏,相反的是资源泛滥,知识大爆炸。工程师想学习什么新知识,随便在网上搜搜,立马会出现一大堆。如果工程师还抱着被动学习的态度,那真的是浪费了这个好时代。
第二种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认为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的,这些知识才是自己的。确实,自己亲身体验过的,自己顿悟的,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但是,没有必要什么事情自己亲身体验。别人犯过的错误没有必要再去犯,别人走过的弯路没有必要重新去走,这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资源、浪费金钱,而且还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有顿悟。

何不把别人的经验教训直接拿过来,吸收并理解,然后为我所用?

工程师把被动式学习方式改变为主动式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完完全全有可能在一两天之内成为掌握一门新工艺或成为企业常用工艺的专家。

下面以我学习BMC模压成型工艺为实例来说明,如何在两天内掌握一门新的工艺。
 
   
3
 
实例--BMC模压成型工艺

BMC是什么?在不久之前,我对BMC一无所知,由于客户咨询任务的要求,我需要去了解BMC。在两天之后,我基本上熟悉了BMC模压成型工艺,包括使用的材料、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常规质量和缺陷解决方法。更主要的是:我知道如何设计产品满足BMC模压成型工艺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降低BMC的成本。

下面是我在两天之内学习BMC模压成型工艺的思路过程。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wenke.baidu.com输入BMC,发现搜索的结果大多不是我需要的。我知道BMC涉及到一种工艺,于是把关键词改为BMC工艺,于是出现了很多BMC的知识介绍。

这些文档基本上都是别人的经验总结,其中一份叫做“BMC知识简介”很有价值。

里面介绍了相关的产品设计原则,按照壁厚、圆角、孔洞、加强筋等。把这份资料学习完,就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掌握了BMC的零件设计了,远远胜过自己不断的试错、摸索和顿悟

另外一份文档“BMC塑料及其成型工艺整理讲解”中关于BMC成本计算这一块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可以看出,要降低产品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小壁厚来减少材料用量,另一方面是缩短成型周期、从而缩短加工工时。

上面这两个零件的成型周期需要240秒(4分钟)和300秒,成型周期这么长,这让我很震惊,第一个零件1小时仅能生产60个(假设1模4穴),一天12小时不休息仅能生产720个。如果产能要求一年上百万上千万,这得要多少台BMC成型机器和模具啊。

所以,如果能够通过产品设计来缩短成型周期,不但可以降低本身的加工成本,还可以提高产能,减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这就是工程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我同时在想另外一个问题:BMC模压成型周期长,成本较高,在有些场合,一定会有其它方法来替代BMC现有工艺吗?

之前对断路器有所研究,断路器开关原来常使用BMC模压成型,现在已经有材料厂商推荐使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来代替BMC来降低成本,而且已经成熟的应用。
这是不是给正在使用BMC模压成型工艺的企业一些降本的思路和方向?


Google
通过Google以关键词BMC molding、BMC design guide等进行搜索,发现一份欧洲SMC-BMC协会的一份资料。


资料里详细的介绍了关于SMC-BMC的有关的技术、应用、产品设计、工艺和质量等。

这是欧洲相关协会发行的,够权威了吧。仔细看看第三章的设计内容,发现百度文库搜索出来的“BMC知识简介”中的设计相关内容就是从这份文档中翻译过来的,只是不够详细,没有完整翻译。

其中关于壁厚的说明是:
  • 壁厚太厚会非线性的增加固化时间;我的理解是:壁厚越厚,固化时间会急剧增加。
  • 零件外部壁厚推荐为2~3mm;
  • 内部壁厚2.0~3.5mm;
  • 每mm壁厚推荐的固化时间为30~45秒;

很显然,壁厚过厚不但会造成材料用量增加,还会造成成型周期加长。如果要针对BMC进行降本设计,必须确保零件壁厚符合相关规则。

通过搜索BMC相关零部件的图片,我发现大多数的现有BMC零件设计的壁厚都过厚,都不符相关DFMA-DFC设计原则,有很大的降本空间


资料里还介绍了BMC材料的优点及其具体应用。相对于金属,重量轻、抗冲击强度高、抗化学性好、形状可以设计得很复杂,在很多场合可以替代金属。

继续搜索“BMC replace metal”,不少资料介绍了BMC如何去替代金属、以及其它一些工程塑料的应用,来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产品成本。

这是不是又带给我们新的思考,BMC成型工艺可以代替企业现有常用工艺吗?降本设计又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www.you tube.com
通过搜索关键词BMC或bulk molding compound,可以获得BMC工艺的加工过程视频。相对于文档类资料,视频直观,这对于快速了解该工艺非常有帮助。


 
   
5
 
总结

通过上述资料的学习、研究和思考,在两天之内,我认为我掌握了基本的BMC产品设计知识,掌握了如何设计产品来满足BMC模压成型工艺的要求,掌握了如何设计产品来降低BMC成本。

这些知识都是无数工程师、无数企业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相信两天之内我掌握的知识超过了99%的几十年闭门造车的老司机。

我相信任何一个工程师只要抱着主动学习的思路,也一定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掌握一门新的工艺,在短时间之内成为企业常用工艺的专家,这样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也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END—
来源:降本设计
非线性化学焊接爆炸材料模具钣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0-24
最近编辑:1年前
钟元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6粉丝 21文章 31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