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降本新思路:“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块湿毛巾拧水
导读:降本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找准降本的方向,否则再努力也白搭。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的今天,降本的正确方向就是降本设计。
“拧毛巾、降成本、减浪费、提效益”,这是许多企业竞争的法宝。“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体现了企业降本的决心和态度。联想前总裁柳传志就把PC业务比喻成“拧毛巾”的买卖,他说:“一分利润、半点效益都是‘挤’出来的”。
但是,为什么非要去从已经几乎没有水的“干毛巾”中拧水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企业在设计、制造、采购和销售等过程中,肯定不止一块毛巾,为什么不去重新审视整个过程,从而找到一块还有很多水的“湿毛巾”,轻轻松松就可以拧出一大堆水。
道理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关键问题是去哪里找到“湿毛巾”?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所有的“湿毛巾”都已经拧成“干毛巾”了,哪里还有“湿毛巾”?
或者,按照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美剧《局外人》来说,为什么私家侦 探能够看清事情的真相,这是因为:局外人都会认出彼此。
又或者,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长期以来,我们专注于“中国制造”,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在生产制造上:建厂房、购买高精设备、生产流程优化和引入欧美和日本先进生产理念等等。这确实让我们在十几年的时间之内高速发展,GDP快速增长,仅次于美国。“中国制造”确实让我们自豪。
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劳动力逐渐紧缺,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2009年到2015年,甚至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由每月12.10增加到25.39,基本上翻翻。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盈利必须要降本。我们曾经靠着“中国制造”走遍天下,精通于“中国制造”,或者说身在“中国制造”的局中;于是,当我们想要降本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把工厂搬到内地去;
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去;
使用廉价的材料;
压榨现有供应商;
更换低成本的供应商;
引入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
等等等
所有这些降本思路基本上就是从制造端入手,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降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如果我们想更近一步、进行更大幅度的降本,再继续从制造端入手就是从“干毛巾”拧水了,因为已经降无可降了。
为什么当前从制造端入手就是从“干毛巾”拧水?这是因为制造和生产阶段仅仅决定了约20%的产品成本,无论怎么努力去拧,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都有限,更何况当前所有降本思路都集中在制造端,所能想到的方法和手段都已经穷尽。
▲产品设计决定了80%的产品成本,产品制造仅仅决定了20%的产品成本
为什么说产品制造仅仅决定20%的产品成本,这是因为:1)零件材料是产品制造决定的吗?在现代化的产品开发体系中,零件材料是由产品设计决定的,产品制造无法决定零件材料,无法自行采购价格便宜的零件材料,除非该零件材料经过产品设计工程师参与完成相关的功能验证。2)零件的制造工艺是产品制造决定的吗?各种制造工艺不同,其制造成本也不同。产品制造同样没有权利决定零件是通过何种制造工艺进行制造。零件制造工艺是由产品设计决定的,当制造工艺决定后,产品制造所能做的是选择制造机器的类型、以及开发相关的模具和工装夹具,这一部分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3)零部件的紧固工艺是产品制造决定的吗?紧固工艺包括螺丝紧固、卡扣紧固、胶粘紧固和焊接紧固等。显然,这些都不是产品制造决定。4)人工成本是产品制造决定的吗?产品制造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或自动化,也可以选择在劳动力成本不同的区域进行生产,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产品所花费人工成本的多少。这是因为产品生产时使用人工数量的多少以及一个产品花费多少的人工时间主要是由产品的零部件内部结构及其简单与复杂度来决定的,产品制造仅仅起着优化的作用。同时,单纯使用自动化代替人工来降低人工成本,而不考虑到自动化所带来的的固定投资成本的增加,反而有可能使得产品总体成本增加。另外,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区域进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产业配套、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贮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5)产品不良率是产品制造决定的吗?诚然,产品制造的不正确会造成产品不良率升高,但是产品发生不良的根本原因的80%是来自于产品设计。
显然,一旦产品设计已经完成,产品成本已经大致决定。进入到产品制造阶段,再想降本就变得非常困难。
而从产品设计端入手降本,正是一片无人关注和开垦的处女地,如同从“湿毛巾”中拧水,可以轻轻松松实现降本。
下图以数码相机外壳为例来说明为什么降本设计是从“湿毛巾”中拧水。
当数码相机外壳设计完成之后,进行模具加工以及注塑批量生产,此时从制造端进行降本大多数企业的最大套路无外乎是使用更多的回料(尽管图纸中规定了回料上限,但大多数企业选择无视),或者使用低质塑料,以次充好。这可能会降低部分成本,但承担了很大质量风险,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而发生召回、赔偿,得不偿失。大多数的手机充电器发热变形、甚至烧坏其主要原因就是回料更多或者使用了低质塑料。
所以,对于数码相机外壳来说,在制造端降本就是从“干毛巾”中拧出。那么,从产品设计入手,从“湿毛巾”中拧水有机会吗?重新评审外壳的设计,发现外壳的基本壁厚为1.5mm,但是中间某处的最大壁厚为2.5mm。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整个零件不得不等到最大壁厚处冷却之后,才能顶出,否则零件会粘模或变形,这加长了注塑成型周期,为27.6秒。计算方法请参考《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一书。
▲原始的设计
为了缩短注塑成型周期,对外壳进行优化的设计,把最大壁厚处也改为1.5mm,整个零件采用均匀壁厚,注塑成型周期从27.6秒缩短为18.36秒。
▲优化的设计
通过设计上的一个简单优化,注塑成型周期缩短了9.24秒,如果假设注塑机器费率为200元/小时,每个零件降低的成本为200/3600*9.24/4=0.128元(简单计算)。如果年需求量为1千万台,那么每年可以轻轻松松降低128万成本。以上这个案例,是不是证明了降本设计就是从“湿毛巾”中拧水,非常简单高效?通过减小零件最大壁厚,缩短注塑成型周期,继而降低塑胶件成本,这仅仅是塑胶件降本设计中的一个小手段。塑胶件降本设计还有其它更多的手段,总览如图所示,详细解释请参考《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一书。
转变降本思维,把降本的专注点从制造前移到设计,从“干毛巾”中拧水变成从“湿毛巾”中拧水,可以轻轻松松达到降本的目的。当然,转变思维方式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降本设计也是如此,这要求:作为国内甚至全球唯一一本的降本设计书籍《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会给您提供答案!1.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用,侵权删。
2.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抄袭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转载要求不能修改内容和保留文末作者及公 众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