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工程师投稿,按要求未署名。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欢迎各位工程师投稿。
为什么统计公差法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呢?
本文将为大家揭晓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在钟老师另外一篇文章《干货 | 要做好公差分析,必须了解零件加工的尺寸分布形态》中说到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其实际尺寸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尺寸分布围绕一个中心对称,越往中心,尺寸分布越多;远离中心,尺寸分布越少。
尺寸满足正态分布,这是应用均方根法计算公差的前提条件。
正态分布也称高斯分布,它是一种概率分布。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μ(随机变量的均值)和σ²(随机变量的方差),用数学符号记作N(μ,σ²)。
均值μ决定了分布的位置,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σ越小分布越集中,呈瘦高状;σ越大分布越分散,呈矮胖状),假设一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期望为μ,方差为σ²的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其曲线如下图所示。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为:无论μ,σ取什么值,正态曲线与横轴间的面积总等于1。
公差跟正态分布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引入正态分布的一个性质以及Cpk的概念。
如果随机变量的X和Y都符合正态分布,那么X+Y也符合正态分布,且X+Y的方差等于X的方差加上Y的方差,即σ0² =σx² +σy² (在尺寸链计算中,σ0为封闭环的标准差,σx和σy为组成环的标准差)。
而Cpk是指制程能力指数,是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的缩写,是指制程在管制状态下,制程符合规格的能力。
Cpk与Cp(制程精确度:Capability of Precision)与Ca(制程准确度Capability of Accuracy)有关,Cpk是Cp与Ca的综合表现,Cp、Ca、 Cpk可以用如下图小明扔飞镖来说明:
以上公式2正是钟老师《公差分析:均方根法的计算和逻辑》文章里提及的(这里用T/2是因为我们在计算公差时直接用双边对称公差数值代入计算,而不是用公差带T计算);
而且钟老师的文章里也特意说明目标尺寸(封闭环)的制程与尺寸链各组成环的制程是一样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不一样,则采用公式1。
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对各尺寸的Cpk进行换算,换算公式:
(对于某一个尺寸,制程稳定后其σ不变,除非对某尺寸进行改善,降低σ)。
举个例子:某尺寸为10±1,Cpk=1.0,如果你想要Cpk=1.33,则换算后尺寸公差为10±1.33。
均方根法计算公差练习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练习来巩固,如下图所示,零件1~零件4的尺寸均满足正态分布,且各尺寸的制程满足±3σ(Cpk=1)。
1)问题1:零件1、零件2、零件3能安装到零件4凹槽上吗?间隙是多少?
答:封闭环间隙Gap=46-(20.4+15+10)=0.6,根据公式2,间隙公差=
即间隙0.6±0.515mm,所以能安装,此时封闭环也满足±3σ,即Cpk=1。
2)问题2:若要去封闭环达到±4σ,即Cpk=1.33,零件1、零件2、零件3还能安装到零件4凹槽上吗?对间隙要怎么调整?
答:用T与Cpk换算公式的间隙为0.6±0.685mm,所以不能安装。对间隙的调整可以有多种方案,比如将凹槽设计成46.1。
3)问题3:当前的设计方案,间隙可以达到多少σ?
答:目前设计方案,允许的间隙范围为0.6±0.6mm,实际0.6±0.515可以做到±3σ,Cpk=1,根据换算公式得当前间隙可以做到Cpk=1.165,即±3.5σ,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分析尺寸链,给出尺寸公差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给Cpk要求(或几个σ),因为不同的Cpk要求,公差往往会改变。
来源:降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