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降本设计首先是个心理活,然后才是技术活

11月前浏览332

从事降本设计培训和咨询N年,去过N多企业,认识过N多工程师,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降本设计首先是个心理活,然后才是技术活。要想降本,我们必须从心理关开始,首先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看到一些工程师,固步自封,永远活着自己的视野中,认为自己的设计是最完美的;外部的降本设计改善建议,甚至还没展开细节,就已经被拒之门外:

这样降本优化不行,之前很多代产品都是使用XX的结构,一直都很好的,这样修改我担心会影响外观和产品档次。 
那样降本优化也不行,产品强度怎么满足?肯定在使用时会出质量问题。 
总之这不行,那也不行。          
       
降本设计的建议和想法即使再好,都会被这些思维里的墙堵住。          
       
“思维里的墙”是指那些被我们视为正常、理所当然、并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一旦我们在思维里竖起这样的墙,我们就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空间里,很难跨越。        
对于工程师来说,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竖立起多堵思维里的墙:护短的墙、自大的墙、惯性的墙。        
如果我们不拆掉这几堵墙,降本永远无法推进。        

         
       


       

       
 1           
       
第一堵墙:护短的墙        

       
有的工程师总是认为自己设计开发的产品是最完美的,容不得他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指指点点,更容不得否定。
       
自己的产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丑,也轮不到别人说。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有感触。        
当我在职业生涯的前面几年,当我把产品设计完成之后,按照公司流程要求会让整个开发团队和部门其他资深工程师一起来评审设计。        
当时我从心底里非常反感这样的做法。因为我担心,如果他人提出意见了,就表示我的设计不够完美,考虑得不周到,继而证明我的产品设计能力不够,努力认真程度不够。我会把他们对产品的意见,都上升为对我个人的否定。        
很幸运的是,后来慢慢开始抛弃这样的想法,进行绿灯思维,别人的建议是很好的补充,为什么不能接受呢。        
作为工程师,我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护短的墙,总是会从心底里反对别人对我们产品提出优化建议,这是正常的反应。
       
然而,我们必须拆掉这堵护短的墙。
       
否则,任何好的降本建议刚刚提出一个开头,就会被拒之千里。        

       


       

       
 2           
       
第二堵墙:自大的墙        

       
有的工程师是非常自信的。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然而,自信过头,就是自大了。        
当工程师在一个领域深耕N年之后,就慢慢会觉得自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就慢慢变得自大起来。        
于是对于他人的降本建议,只要是与自己理念不符的,统统都是错的。        
特别是参与提出降本建议的工程师的工作资历尚欠时、或者是之前从未涉足过该领域时。        
当我在给很多企业提供降本设计具体方案时,我就常常面临这样的处境。因为很多行业我并没有实际的产品开发经历;我仅仅是在咨询之前,花了一两周的时间去熟悉和了解。        
很多时候,我都能从咨询客户的某些资深工程师的面部表情或者对话中读出轻视:        
钟老师,你一个外行,了解我们产品才几天,有资格和我讨论我们产品的优化设计????我为了设计,没日没夜地思考,你才看了几眼,怎么可能提出好的建议?           
是的,我承认,在具体产品功能实现这一块,我是一个新手,我绝对不敢提任何建议。        
然而,降本设计(DFMA-DFC)相关知识适用于所有产品,除非产品不经过制造和装配工艺,例如注塑、冲压、机加工、压铸、焊接、螺栓紧固、卡勾紧固等等。        
所以,为了降本,工程师必须拆掉自大的墙,勇于接受其他工程师的建议,特别要欢迎其他跨行业工程师的想法,因为很多时候,降本的建议往往来源于其它行业。        

       

       

       
 3        
第三堵墙:惯性的墙        

       
有的工程师,积累多年产品设计经验后, 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对每一个设计特征的历史、来龙去脉和经验教训都可以讲三天三夜。        
以致于工程师在脑海里产生了惯性思维,一想到某个设计特征,就认为应该是这样设计的。        
要是不这样做,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过去的教训。        
例如,第一代产品从开发以来,到现有第十代产品,某个零件一直都是使用金属材料,从而都没有出现任何质量和可靠性等问题,大家都很满意,除了成本这一点。        
而在进行降本优化时,工程师马上就惯性地认为,这个零件必须使用金属材料。        
如果有人提出使用塑料来替代,工程师脑海里会马上跳出N个反对的理由,换成塑料了,强度怎么满足?变形了怎么办?能够适用于恶劣的使用环境吗?        
甚至还有可能有过换塑料失败的惨痛经历,换了塑料之后,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温度过高发生变形,而造成产品功能失效,最后客户投诉,赔偿了客户一大笔钱。        
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工程师就更加坚定地认为,这个零件使用金属材料是理所当然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惯性使然。        
或者说,这是一种路径依赖。        
为了降本,我们必须摆脱路径依赖、拆掉这堵惯性的墙。        
产品当初使用金属,是因为第一代产品急于推出,抢占市场,并没有仔细去思考产品结构设计的问题,或者当时利润空间很大,并不需要考虑降本。        
而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已经没有空间,难道还不需要做改变吗?        
当初金属换塑料的失败,可能并不是大方向的错误,而是在具体执行时,可能选择了错误的塑胶材料,替换为一种高温塑料,也许就成功了。        

       

       

       
最后的话        

       
降本设计(DFMA-DFC)并不是一个非常高深莫测的能力,绝大多数的工程师只要愿意去学习,都可以掌握和进行实际应用。        

我们唯一欠缺的就是没有从心理上做好准备,没有把思维里的墙拆掉。       

来源:降本设计

焊接材料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1-16
最近编辑:11月前
钟元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5粉丝 21文章 31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