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白车身座椅刚度分析优化

4年前浏览5167

白车身座椅刚度分析优化

1.分析目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逐年递增,汽车逐步普遍的同时,人们的关注点也逐渐从汽车安全性扩展到其他方面,比如舒适性。汽车座椅作为车辆与乘客直接接触的部件,其作用更显重要。汽车座椅已经发展为集人机工程学、振动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等科学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含量系统工程产品。汽车座椅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支撑乘员重心,保持乘员在车辆行驶过程的稳定。座椅的静态刚度反映座椅抵抗变形的能力,作为评价座椅舒适性及稳定性的指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以某白车身为分析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座椅刚度分析。

2.使用软件说明

本次分析采用Hypermesh作前处理,Nastran作为求解器。

3. 有限元模型建立

对白车身CAD模型严格遵循网格划分标准进行有限单元网格划分,有限元模型如图3.1所示,网格划分标准如图3.2所示(详细标准参照整车网格前处理规范)。白车身所有零部件均采用壳单元进行划分,并尽量减少三角形数量,网格描述见表3.1。


                             

                                                                      


图3.1白车身有限元模型

 

单元类型

四边形

三角形

单元数目

456830

27534

焊点数目

5420

焊点模拟

采用ACM焊点单元(rb3+solid)

粘胶模拟

采用adhesives粘胶单元(rb3+solid)

表3.1 网格描述




图3.2白车身网格划分标准

4. 白车身座椅刚度分析边界条件

4.1 白车身座椅刚度测试实况

实验台主要功能是在座椅上进行加载,通过测点数值计算车身刚度,如图4.1。


图4.1 静态刚度试验台 

4.2 有限元中座椅刚度边界条件

约束:前减震器固定点约束自由度123456

          后减震器固定点约束自由度123456

载荷:前排座椅:8个安装点位置分别加载100N垂直于安装面向下的力

          后排座椅:2个安装点位置分别加载100N垂直于安装面向下的力

如图4.2(此处力的大小对刚度计算无实际意义)。



图4.2白车身座椅安装点刚度分析边界条件

5仿真分析结果

5.1 位移云图

通过分析得到工况下最大Z向位移,来计算白车身在工况下的座椅安装点刚度。在当前工况下,白车身 Z 向变形如图5.1-5.10。


图5.1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2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3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4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5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6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7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8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9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图5.10白车身 Z 向变形图

 

5.2 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得到的位移数据,可以求出工况的弯曲刚度。

座椅刚度计算公式:座椅刚度=加载力/位移。

序号

分析项

参考值

分析值

结果

1

座椅安装点1

1200

2777.7

合格

2

座椅安装点2

1200

1265.8

合格

3

座椅安装点3

1200

2127.6

合格

 4

座椅安装点4

1200

746.2

不合格

5

座椅安装点5

1500

1098.9

不合格

6

座椅安装点6

1200

2777.7

合格

7

座椅安装点7

1200

1265.8

合格

8

座椅安装点8

1200

2173.9

合格

9

座椅安装点9

1200

751.8

不合格

10

座椅安装点10

1500

1098.9

不合格



6
.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知:

  1.从分析结果看白车身座椅安装点有四处不合格。

7.优化方案

7.1 提供方案

根据Z向变形云图,结合整车开发过程中实际情况,确认不达标安装点的不同优化方案。见图7.1-7.8

安装点4:


图7.1安装点4原方案

 


图7.2安装点4优化方案

安装点5:


图7.3安装点5原方案





图7.4安装点5优化方案

安装点9:



图7.5安装点9原方案



图7.6安装点9优化方案 

安装点10:



图7.7安装点10原方案


 


 

 



图7.8安装点10优化方案

7.2优化结果

  优化结果见图7.9-7.10

图7.9安装点10白车身 Z 向变形图(安装点5是对称件)

 

 

图7.10安装点9白车身 Z 向变形图(安装点4是对称件)

结果值为分析值2,见表7.1。 

7.3 优化结论

根据优化方案确定测量点Z向变形,计算各方案的扭转刚度数值如表7.1。

 

方案

目标值(N/mm)

分析值(N/mm)

判定结果

安装点4

1200

917.4

不合格

原安装点4

1200

746.2

不合格

安装点9

1200

917.4

不合格

原安装点9

1200

1098.9

不合格

安装点5

1500

1204.8

不合格

原安装点5

1500

751.8

不合格

安装点10

1500

1204.8

不合格

原安装点10

1500

1098.9

不合格

表7.1 优化结论

表7.1得知优化分析值比原分析值均有提升,但并未满足目标要求。需要继续优化。

7.4第二次优化

  根据第一次优化方案可知,安装点4,5,9,10,共四个安装点不合格,对结构料厚进行修改,均加厚至2.5mm。

  安装点4 和安装点9(对称件)


               白车身模型                  安装点4(与安装点9为对称件)


 


白车身模型                     安装点5(与安装点10为对称件)


安装点5和安装点10(对称件)

7.5第二次优化结果

  白车身Z向位移云图见图7.5.1和7.5.2

图7.5.1安装点9白车身 Z 向变形图(安装点4是对称件)



图7.5.1安装点5白车身 Z 向变形图(安装点10是对称件)

7.6 第二次优化结论

根据优化方案确定测量点Z向变形,计算各方案的扭转���度数值如表7.2。

 

方案

目标值(N/mm)

分析值(N/mm)

判定结果

安装点4

1200

1250.0

合格

安装点9

1200

1250.0

合格

安装点5

1500

1666.6

合格

安装点10

1500

1666.6

合格

表7.2 第二次优化结论

表7.2得知第二次优化值均合格。

HyperMesh结构基础汽车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08-04
最近编辑:4年前
CAE学习之家
本科 | CAE仿真 专业团队、精致服务!
获赞 80粉丝 9259文章 38课程 4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