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反应釜疲劳分析的一点体会

1年前浏览841

最近完成了一台反应釜的整体疲劳分析设计,每次做完一台设备,都会有很多值得记忆深刻的东西,每台设备都不同,在做分析计算之前,先设计图纸,不断的和客户交流存在的问题,图纸不断的让客户确认,包括管口方位,设计参数,疲劳曲线数据等等,弄的客户都烦了,但没有办法,整体分析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都需要进行确认。最初的图纸是按照常规设计的思路设计的,至于图纸设计是否可行,还需要进行应力分析计算,来完善最终的图纸。通过应力分析计算,你会发现很多薄弱的环节,也会发现很多高应力的区域。比如目前做的一台反应釜,客户提供过来的条件是按照常规设计方法做的简图,夹套的设计仅仅考虑压力的作用,这是我们常规能做到的程度,但在整个设备模型里面,温差太大的时候,膨胀就会出现高应力,这个问题,我的课程里面都做过讲解,只要有温差,只要有约束,那么温差应力就不能忽略,而且我们做疲劳分析,是要考虑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夹套承载,也要考虑载荷的传递,这也是ASME里面提到的,这些都需要设计者自己通过计算来完成。夹套设备本身的工况就多,封头上的管口多……客户提供的夹套,我计算就是通不过,各种夹套结构都试过了,还是不行,高应力高风险,必须把高应力消除掉,不能留有隐患。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辛苦了一周的时间,最后还是解决了。螺栓的疲劳分析,搅拌凸缘的分析,夹套的疲劳分析,疲劳曲线分析,传热分析,整体分析,局部分析……在设计之前,研究疲劳曲线就花了很长时间,因为计算方案的确定是后面计算的方向,还要了解夹套的工艺流程……曾经看过一位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夹套传热系数K的一些数据,其实这是总的K值,我们分析计算要的是介质的传热系数……因为有热膨胀,内件连接都要采用长圆孔螺栓连接,即使这么多的考虑,还可能有不完美的地方。搞分析设计不是那么容易的,真正驾驭疲劳设备,需要一个人的耐力,体力,心力,还有面对困难问题的思考能力,复杂的网格,反复的调整计算……你说容易吗?但话又说回来,当你把一台反应釜设计完成,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会有一种价值感,小伙儿,不要飘啊,哈哈 

有些设备,常规设计,为什么没有出现问题呢,不是设计的完美,而是没有遇到另一种工况,比如高应力遇到疲劳,那就麻烦了。有制造单位问我,夹套封闭环总是开裂,这是有原因的。 初学者对于应力评定还有很多不确定,还掌握不好,当初为了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的区分,也是困惑了很久。 应力分析就像古老的风水,有深度,有难度,前人积累的经验,你可能理解不透,那是因为你和前辈没在一个频道上,很难理解他们的思路,而恰恰是这些思路,成为宝贵的财富。古代的堪舆术很厉害,撼龙经就是其中的一本,里面的内容我看了,很厉害,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很深奥,后代人能真正理解应用的,估计不多。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把应力计算出来就很牛,也不是否定谁,而是你要把这台设备的脉找准,真正的财富是你的思路和灵魂。是你的慧眼能识别多少内容。真正的SAD审核人,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 昨天一位业主提到他们一台固定管板换热器,有温度波动,但没有压力波动,每年都要维修很多次,后来在壳体上增加膨胀节,基本上每年更换一次,他问我怎么回事,我说这是疲劳设备,温度变化导致金属平均壁温变化,导致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应力变化,疲劳破坏了,,,,哦,那我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我在课程里面也讲过了,就不谦虚了,哈哈。 有人说大设计院就是不一样,其实都一样,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完善。通过自己的培训课程,我自己成长了,也希望你们也有进步。


分析设计是一门艺术,能净化你的心灵,静心,不浮华,把分析设计做好是不容易的,一辈子做分析设计,那就是职业了,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做之唯恐不精,思之唯恐不细,敬畏天地人,敬畏科学!

 应力分析是主业,看看风水书籍,只是兴趣爱好。


来源:承压设备分析设计
疲劳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0-16
最近编辑:1年前
承压设备分析设计—老梁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6粉丝 163文章 79课程 5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