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一种裙座筒体与下封头连接结构的点评

1年前浏览3034

今天讨论一种裙座筒体与下封头连接的结构,和大家分享,材料为Q345R的一台普通的填料塔,塔高约20m,裙座与下封头采用如下图结构:

该塔采用常规设计方法,那么该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呢?原设计人员也说不好,我说说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1.塔器裙座壳体的理想位置,就是与封头上筒体的厚度中心保持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重量及附加的弯矩,提高裙座的承载能力,国内标准给出下封头厚度与裙座壳体厚度相差8mm时裙座内径不同的对齐方式,可以查看SH/T3098标准和塔器NB/T47041标准,而ASME标准给出的是尽量保证裙座筒体与封头上筒体中心对齐。

2.焊缝处的结构突变,会导致局部的高应力,特别是塔器有一定高度的时候,塔器不仅仅承受内压,还有承受附加的地震弯矩和风弯矩,会增加裙座与下封头焊缝处的应力值,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焊缝处区域的应力都是比较高的

3.如果焊缝处存在突变,就会有局部的应力集中,如下图所示

4.塔器设计要保证裙座与封头连接处的温差不宜过大,上述结构加长了裙座下封头与裙座筒体的距离,温度梯度大,温差应力也大,看下图的计算,虽然不是一个结构,但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反而增加了很高的应力,弄的裙座壳体厚度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和传统的对接焊缝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对接焊缝的应力没有这么高的。

5.材料和制造成本高,既无疲劳,又不是特殊材料,为何做成此结构?需要给个合理的科学的理由。即使采用此结构,也要进行优化,具体怎么优化,那就需要你的设计水平和计算能力了。

有人说此结构来源于SH/T3098标准,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有些特殊的设备,需要这样的结构,但要经过计算,计算棘轮,计算温差,计算地震载荷和风载荷,,,,,,

常规设计的做法更多的是依据标准,看到表面,看不到里子,分析设计的做法更多的是验证常规设计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安全,考虑更实际的载荷,分析设计更有深度,不盲目,全靠应力说话,与时俱进,动态的发展和分析,此时的点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固定的,又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设备和场合。要结合自己的设计,做出相应的计算,保证设备的安全,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承压设备分析设计
振动疲劳材料试验螺栓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0-16
最近编辑:1年前
承压设备分析设计—老梁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6粉丝 163文章 79课程 5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