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工程师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就这些!

1年前浏览354



在分析大疆招聘射频工程师的要求时,我们看到有两个岗位在招聘,分别是高级射频工程师和资深射频硬件专家,这两个岗位的招聘要求第一条就是关于工作年限,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历,分别要求5年和8年。那么工程师的差距真的仅仅在工作年限吗?

如果仅仅在工作年限,那熬资历就行了,这个资深专家也来的太容易了?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发现,相同时间毕业,工作经验也同样的工程师,在同一个公司内的级别也不尽相同,有时候差别还是很大。那么工程师之间的差别到底来自于哪里?

第一,知识转化能力

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初进公司,一般会被设为初级工程师,同时呢,很多公司会安排一个有经验的小伙伴来带你,有些地方也叫做师傅。由师傅负责你的学习,培训,项目入门。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时候,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是初级工程师的首要任务,因为六个月后还有一个转正答辩,有些公司,转正答辩要求极为严格,答辩不通过,有可能会延长试用期,有可能...... 当然,转正答辩也可能是你入职以来的第一次涨薪的时机,很多公司会根据答辩的得分,给出不等的涨薪幅度。

当然,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新入职工程师在评级上,严格地说是技术水平上还没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但是在接下来的项目进程中,工程师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有的人可能能够独立完成公司的项目,有的可能还需要小伙伴带着。

这个时候,你的知识转化率是决定你技术水平的首要因素,能否把学校里面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项目设计中来?能否把理论快速有效应用到实践?这决定了你能否快速适应公司的工作状态,快速出成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知识吸收能力

学历决定了你的起点,但是是不是学历越高,技术水平也越高?这也是要打问号的。我们知道,学历是很多公司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比如有的职位就限定了最低学历要求,有的限制是本科及以上,有的是硕士及以上,有的职位却只招博士。

学历不同,入职之后的职级不同,待遇肯定差别也挺大。但是不是意味着学历低就一定跟不上学历高的呢?不是,最起码在一个正常的公司不是这样的,你的知识吸收能力很重要。

也就是你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能学习到多少,能吸收多少知识,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未来。有很多同学,经过一两个项目,就可以把这款器件的设计方法掌握的很好,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总结,分析,学习,触类旁通。也有很多同学,可能做过很多项目依然只是从生手做成了熟手,离高手的距离还差很远。

所以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建议多动手,多思考,多请教,多总结,尽可能地通过有限的项目,把整个类别的设计掌握好。

第三,解决问题能力

研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一版一版的验证,从模型机,做到试产,一直做到量产。而很多工程师,惧怕自己的项目出现问题,担心会影响自己的KPI,有些人甚至会掩盖问题。这个是极其危险的,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因为研发阶段的任何一个小问题,在量产中都可能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最终交付。甚至有很多公司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破产。

所以,对于研发阶段发生的任何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哪怕是看上去非常微小的问题。

所以工程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重要了。能够发现问题,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了,如果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放过任意一个小bug,然后能够追根究底,挖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是成长为大牛的关键。

但是在研发过程中,经常会有好几个不同部门的合作,很多人在这时候,其实是在“排查”问题,把问题从自己身上排除出去,这种事情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情。

第四,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

很多研发工程师,都有一个埋头苦干的好习惯,喜欢自己闷头钻研,不愿和别人分享,甚至技术交流都很少,这个对自己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坐井观天,墨守陈规,只会把自己的视野限制起来,同时也限制自己的技术成长,也很容易让自己的技术进入死胡同。所以,要时刻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能够预判技术发展的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

第一,要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东西。

不要一味地复 制粘贴,每个项目都套用自己之前的设计。最好能够在每一次的产品研发中,都能够有所改进,射频性能上的,生产工艺上的,体积重量上的,价格成本上的,哪怕一点点的改进,时间长了,你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我们射频领域,很多新设计,新方案也是层出不穷。勇于接受新方案,采用新方案也是一个射频工程师成长的必须。比如从原来的分布电路,现在都集成了芯片,原来TRx电路中的时钟,混频器,等都集成在一个RFIC中, PA电路也成了PAM。

第二,要敢于接受挑战。

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接受,但是来自于团队内部的挑战,也要勇于接受。一个没有竞争的团队,注定是一潭死水,一个没人竞争的大牛,其实也牛不了多长时间了。

第三,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

学术研究和产业研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学术研究往往太过于理想,很多设想都是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下进行,而且往往只顾创新,而不顾可生产性;产业研发呢,往往只顾可量产性和可靠性,常常喜欢用最成熟的技术去做东西。但是呢,成熟的技术往往是老技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产品性能要求,但是竞争力就会相应的小。所以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研发工程师,也要注意和学术界的交流,行业内最新发表的论文,最新公布的专利,都是学习的好途径。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才能让技术不断精进,也是推动产业进步的一种方法。

其实在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剧烈的电子市场,不创新就是死,墨守成规,倒闭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所以呢,如果能够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工程师,成为资深专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研发工程师的天花板很低,可能到高级射频工程师的级别,很多人已经到头了。同时研发工程师的天花板又很高,资深专家,甚至CTO都是可能的。

技术的深度,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而技术的广度,却决定了你能爬多高。

今天就聊到这,祝好运!



来源:射频学堂
电路电子芯片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10-19
最近编辑:1年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2粉丝 324文章 975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