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什么样的热设计是好的热设计?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

5月前浏览13249

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本文探讨了热设计工程师在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好的热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定位、散热需求、成本、外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在其中找到平衡点。文章强调了权衡各种限制条件的重要性,并指出热设计方案的灵活性受限,因此需要高超的沟通协作技巧。文章推荐了相关学习资源,以帮助读者理解热设计行业,提升热设计能力,并期望通过分享学习笔记激发灵感。


导读:我是谁?热设计老兵一枚,陈继良 Leon Chen

曾就职于 ZTE、 NVIDIA,主导多款消费电子产品、通讯设备等热、噪音和 EMI 控制设计方案,现从事电子产品热管理创新方案研发工作。开发“从零开始学散热”系列培训视频,线上线下培训数十次。撰写《从零开始学散热》一书,书籍预计将于202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经常有学员问到笔者,“什么才是好的热设计?”。借仿真秀的平台,笔者在这里和大家简单聊一聊。其实,什么才是好的热设计—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我自忖没有能力给出答案,下述的内容只能说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我想通过回答几个我经常被问到的几个问题,来分享我的观点。



问题一:热设计行业是否有前景?

我的答案是很有前景。不久前,华为投资了富烯科技,前者无需介绍,而后者是一家纯做热管理材料的公司。股市中,飞荣达、中石、高澜等热管理相关的企业股票一路上扬,似乎说明资本也看好热设计行业。当然,作为技术人员,我看好热管理不是因为这些投资(否则显得太不“技术”了)

电子产品功耗与日俱增,尺寸却不能任意增大,散热问题的凸显几乎是必然。而热量的传递方式就三种,其传递效率只与温差、面积、材料的热物理性质以及流体的流动状态有关。热传递被四大因素受限,已成为大有可为的难题地球温度不太可能骤然降低,而元器件或产品表面的温度要求也不太可能会有大的跳跃,所以这里的温差是几乎无法更改的。产品尺寸不能任意增加��这导致面积这个因素也受限。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很难改,但相对于温差和面积这两个因素,还是更容易的变量了,上面提到的富烯科技、飞荣达、中石等都是在材料这个领域有些研究。

热管理的最后一个因素,流体的流动状态,区分了自然散热强迫风冷强迫液冷这些散热方式。自然散热对流动状态的干扰非常有限,以至于散热极限更容易被触及。强迫风冷倒是可以通过使用大尺寸的风扇、更高的风扇转速来加剧空气流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但这一要考虑空间,二要考虑噪声

实际上,在当前的散热设计和风扇工艺水平下,强迫风冷中空间和噪声的设计基本上也都已经濒临极限了。液体冷却很可能是云端的最佳冷却方式,但其不便携、可靠性差(漏液)、贵等因素导致它不太可能成为一种普适性的散热方式。

因此,这些理论上的分析已经很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电子产品的散热即将或者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而这些电子产品的需求却还在加速提高(5G、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最火爆的这几个领域,其实背后都是电子产品)。你说散热有没有前景呢?

微信图片_20200730110203.jpg

问题二:当热设计工程师,能赚多少钱,看完从零开���学散热这个课程,能不能赚到这些钱?

每一个行业的收入都有很大范围,热设计工程也是如此。我觉得最低和最高都不具备代表性,但大多数热设计工程师的月薪在7千到2万之间,一线城市偏后端,二三线城市偏低些,毕竟消费水平尤其是房价和工作强度也不是一个档次。能赚多少钱,真的看你所做的产品类型,以及你自身的能力。

我在仿真秀的学员,经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看完陈老师在仿真秀《从零开始学散热》这个课程工资能达到什么水平。

》》》点击图片立即学习

这是更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我无法简单地回答能赚多少钱,是高还是低。我只能讲,我认为这个课程里展示了能让你赚到这些钱你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专业理论知识、有设计经验感悟、有实际案例示意,甚至有沟通协作方法。

但至于你能不能赚到这些钱,还是取决于你有没有把展示的这些东西掌握到位,以及你有没有机会利用这些技能去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而后两者这个课程是无法保证的。

课程和书籍更像是我的“日记”

初入职场时,我始终找不到一本能完整回答我上面两个问题的书,这导致我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前景。坦白讲,这种感觉很不舒服,甚至让人觉得恐慌,尤其是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于是我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与同事、朋友沟通学习,讨论各类产品的散热方案,参加所有能参加的培训或讲座。

我发现热设计行业在国内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新的,虽然业内已经形成了一些设计准则,但却没有被系统性地整理出来。我能找到的书籍中,不是理论讲的太深而不适合工程人员阅读,就是完全没有理论而只有一些泛泛的设计建议,以至于阅读者无法掌握设计方案背后的依据。我萌生了记录自己所学所思、进而整理成书的想法。

�����此,我自己认为《从零开始学散热》书籍和视频更像是我个人的学习笔记。我尝试站在一个没有理论基础、对电子散热毫无认知的角度上,去解释热设计的意义,以及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

这不是一篇技术文章,因此热设计的意义我不想多谈,其光明前景我现在也已经毫不怀疑。我只分享一下我现在认为的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沟通协作+谦逊学习是出色热设计工程师关键要素很多人讲热设计非常复杂,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

我想说的是,哪一个行业都不容易。

热设计工程师要想做到出色,确实需要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需要比较深入地理解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某种程度上了解电工学、材料学、结构力学、机械加工与制造,甚至还需要介入声学、电磁学。但其它的行业也类似甚至更难。硬件工程师需要理解电工学、电磁学,也要了解软件算法、材料学、结构力学、机械加工与制造,他们甚至也需要了解热设计相关的知识。

大家都不容易。

我们用更俗的方法来分析热设计工作的难度就是不同岗位工程师的收入。我理解选择不同的行业会导致大家的收入有一些差别,但在同一个公司,通常硬件工程师的薪资是高于热设计的。我不想妄自菲薄,也不想否定热设计的难度,但基于这种现实,我认为这仍有可能是硬件设计的难度或重要性要高于热设计导致的。

我讲上面这些,要表达的核心是,要想追求优秀或出色,保持谦逊、保持学习的心态、尊重别人的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产品实际上就是很多学科的工程师在依据彼此擅长的专业知识设置的边界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大家必须要对彼此设置边界,而又要保证所有的边界最终能形成重合区。所以,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不应该仅仅是专业能力强,其沟通和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越复杂的产品,沟通和协作所占的比例越大。而产品正在变得越来复杂。所以,沟通和协作的技能重要性会越来越高。

基于此,我在书和视频中都花费了一些篇幅分享我自己作为热设计工程师,在做项目过程中与不同同事之间协作的方法。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我目前的认知就是,你当然要掌握热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如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工学、材料学、声学等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你还需要理解产品研发过程是一个多个工程师协作的过程。你需要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与他们协作,知道在什么时机提醒什么风险、提出什么方案,甚至这个方案以什么方法提出来。

作为工程师,我们需要认识到散热好产品未必好,而产品好,散热未必很好,最终我们还是都希望产品好。这需要一个平衡。我个人认为最好的热设计工程师就是产品做的很好,大家都很满意,项目中各位同事也都非常愿意与之再次合作。

问题三:什么样的热设计是好的热设计?

我觉得这个问题与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有类似之处。能提供好的热设计方案,是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的基本要求。每个人对好和差都有不同的认知,所以我这里说的也只是我自己的感受。热设计工程师比产品经理更依赖“产品”我认为热设计方案必须从整个产品的高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我们要设计的这个产品,它的定位是什么?它需要强劲的散热,还是需要更低的成本,又或是更漂亮的外观?产品经理可能会讲:我都想要。但作为工程师,我想说的是,我们可能不得不进行一个优先级的排序。强劲的散热多数情况下就是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体积,这是客观的科学理论决定的。

产品的设计就是一个权衡各方利弊的过程(实际上,不只是产品设计,现实中的几乎所有解决方案都是在找一个平衡点)。很多人学完很多课程,或看完很多书都觉得没有用,觉得课程或书中讲解到的一些知识或技能没办法直接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结合我个人的感受,我不得不说,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



我自己的体会是,抛开既有的边界条件去解决一个产品的散热问题是非常容易的。你 可���随 意采用传热强化手段来控制温度。强化传热的理论很复杂,但在工程实践中并不需要了解的太深入。

即使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电子产品热设计行业也仍然形成了许多模块化的解决手段,比如降低接触热阻的导热界面材料,扩展散热面积的散热器,以及增强流体扰动泵或风机。在没有边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只需稍加了解传热基础,即可采用这些模块化的手段非常有效地解决绝大多数温度问题。

但现实是,一个产品往往有很多边界条件。比如产品的尺寸、成本、外观、功能、噪声、防尘防水等级,甚至产品开发周期、产线装配、售后返修难度等。我的感受是,对于热设计工程师,解决产品的温度问题是容易的,而权衡各方面的限制之后还能解决,就很难了,因为这些因素基本都不是热设计工程师擅长的,而且多数会限制热设计方案的自由度。

所以,多数情况下,我认知的好的散热方案,就是对这些因素权衡的很好的方案。这需要了解很多不同专业的知识,也需要比较高超的沟通协作技巧,很不容易。再好的热设计案例也不具备通用性,思想才是好热设计的关键但很遗憾的是,这些限制因素都是因产品而异的。平衡这些限制因素背后的思路或依据确实可以归纳出来,但确实无法总结出一个能够直接可用的、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几乎所有的书或教程都是如此。作者必须在假定一些限制不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在有限的篇幅突出重点。权衡这些因素是必要的,但对于一本热设计书籍或视频课程而言,讲明白热设计的一些准则、思想是更重要的。当把限制条件加进来,陈述的方案过于具体化,那就必然限制这些方案适用的广度,失去了要表达的重点。

因此,我今天将要推荐给大家的《从零开始学散热》课程里面并没有记录你可以直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现成方案。我确实引入了一些实例,去试图解释你在做热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的散热之外的一些限制,以及如何做才能在不牺牲或尽可能少牺牲散热性能的前提下满足这些限制。

但我必须承认,这些限制不可能包括现实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限制,它们仍然只是参考或起到演示作用。你必须要捕捉到书或课程要表达的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下的限制进行适当的变通,才能形成适合自己产品的热设计方案。仿真软件的学习也是类似的。我自己的经验感受是,软件的操作是非常容易掌握的,但要设置哪些参数,怎么确定这些参数,以及更加玄幻的如何对实际的模型做出简化,则是非常困难的。

我觉得软件的学习更适合使用视频的方式,因此书中并未详述。在视频中,除了软件操作方法,我竭尽所能地分享了我认为的这些操作背后的依据,以便于学习者除了能解决我所演示的个案,还能合理地对自己遇到的新案进行处理。这些分享大多数是我个人思考的结果,我不确定别处是否还有类似的内容。我认为这些内容是这套视频价值最高的地方。

《从零开始学散热》 对你理解热设计这个行业,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热设计工程师有所帮助。也期望我的学习笔记《从零开始学散热》能带给你一些灵感,加快这个进程。

作者:陈继良  仿真秀专栏作者


声明:原创文章,本文首发仿真秀,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欢迎分享,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Icepak生热传热流体基础换热散热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子电控电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0-07-30
最近编辑:5月前
陈继良 Leon Chen
硕士 | 工程师 工程是科学,也是艺术。
获赞 122粉丝 790文章 53课程 4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5条评论
郭良伟
签名征集中
4年前
更适合结构工程师学习,哈哈,学起来。
回复
仰望星空
签名征集中
4年前
现在的热设计要求的确越来越高,但可惜的是国内关于系统学习热设计的资料太少了,连关于flotherm得书,市面上也就一两本,真是差距啊
回复
Lucifer.R.J
签名征集中
4年前
现在能动本科生,正在考研,从大二对热设计有所了解以来,就一直想往这方面靠拢,也希望能考研考到热流科学这个方向上,现在也正在自学fluent等软件,但是感觉道阻且长,还希望能走上热设计的道路上吧,总之,我觉得没有什么能比把兴趣发展成工作或者是事业更幸福的事了,这也要比一昧的为了薪资而去找工作要快乐的多,另外不知道老师您这本书从哪里可以购买?
回复
小崃Eli爸爸
签名征集中
4年前
期待阅读你的书
回复
莫克
签名征集中
4年前
随着频率的越来越好,热设计越来越重要了。肯定要学好热设计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