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小课堂: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
唐纳德诺曼是“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情感化设计”这些设计领域中基本原则的提出者,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师。曾在许多知名的公司和教育机构任职。这样一个大佬,还与之前提到过的著名的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作者雅各布尼尔森强强联合,共同创立了尼尔森诺曼集团,帮助企业设计制造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 《设计心理学》是诺曼在1988年出版的著作,后又陆续出版多本,目前这本书一共有四本,分别是《日常的设计》、《如何管理复杂》、《情感化设计》、《未来设计》,至今仍是设计界必读书目。 在该书中,诺曼提出了著名的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 本能层次的设计是源于人类的天生本性,关注点更多涉及到外型、色彩、声音、材质气味等多个感官层面,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的感受。 比如看到鲜艳的颜色会兴奋,吃糖会觉得甜、闻到香味会觉得舒服一样,都是天生的,不需要教育和经验。 例如下图的跑车,一看到就会吸引到人的目光,但是认真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后,你可能不会买它。 关注的是功能和实现,包含功能性、易理解性、易用性、感受这四个要素,好的行为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专注于了解和满足真正使用产品的人; 比如灯的开关,外形简洁,无过多装饰。简单的几何形态和两个按键,结构简单;功能可视且易懂。其结构简单,因此产品的概念模型和用户的心理模型始终保持一致。同样还有钥匙的设计,电池槽的设计等等,均是一看就知道要怎么操作,用设计规范了你的行为,而不需要用文字说明。 把行为设计玩的最溜的设计师当属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 “Without Thought(无意识)”是深泽直人最著名的设计理念。所谓“无意识”,就是一个人下意识中做出的动作和行为。他认为,这才是符合人最自然的欲望,透露最直接的需求,这些瞬间是设计师应该捕获到并予以实现的,“把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之物”。 比如下图的壁挂式CD机。当人们看到这个CD机时,会自然地想到拉下这根线,然后CD就会开始转动,而音乐就会飘然而来,然后充满整个空间。这便是行为层次的设计。 而这款CD机不止于此,深泽直人利用了人的“通感”,把这款CD机和很多其他的物品关联在了一起,制造出了一种特别的体验。拉下绳子,CD机中飘出的音乐声,就像小时候在乡下过暑假时躺在爷爷的凉席上,打开风扇,徐徐吹来的清风,让人感到舒适。这种回忆就涉及到了下面所说的反思层次。 反思层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它与信息、文化以及产品的含义和用途都紧密相关。同一个产品能够激起一个人的回忆,对另一个人却不起作用;在一个文化里面会产生共鸣,在另一个文化系统则不会。 反思层次设计最著名的案例是菲利普·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Juicy Salif) 乍一看可能没人能想到这是一个榨汁机,而且它用起来也不算很方便,但是销量却极好,自1990年生产销售它已经被卖掉了上百万个,成为设计史中的经典之作。之所以能够如此出名,除了它优雅奇特的外形,榨汁时奇妙的体验,还有它可以成为一个令人惊喜的话题。 试想这样一个画面,当一个刚结婚的女士和婆婆头一回单独在厨房,气氛有点抑郁,两个人没有什么可聊的话题,这时婆婆一转头看到了这个外星人榨汁机,她很可能会疑惑这是什么,榨汁器就成了缓解尴尬气氛的话题。这便是它所带来的反思层的设计。
工业软件是复杂的系统产品,但是在产品设计时同样满足设计的三层次。 比如Hyperworks的渐变色 界面给人高级科幻的感觉,而Comsol的白红蓝配色不抢眼且层次分明,同样让人觉得很舒服。这是在本能层给人的感受。 鼠标也在行为层上规范了人的操作方式,在选择对象和放大缩小时用户会理所应当的用按键和滚轮来完成。 至于反思层,命令流、快捷键等高级用户们爱用的功能,也会为高级用户带来技术经验上的优越感和掌握一切的快 感。 当然这些都是挑好的简单的例子说的,当系统变得复杂时,需要统筹考虑了。 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思考时,不必生搬硬套,结合实际场景和产品灵活地调用这些理论工具和思考框架,直到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设计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9-26
最近编辑: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