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莫里森Morison公式和结构动力学的再学习

1年前浏览10581

一、背景

       许多同学进行海洋工程结构物分析,都是从应用“莫里森公式”开始的。相比于《流体力学》中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莫里森公式绝对是“独一挡”的存在,公式简明、工程适用性广。从导管架圆管构件,到自升式平台的圆柱腿,甚至再大一点到浮式风机三立柱,按照书上的说法,只要特征长度(如直径)不大于1/5的波长,基本都适用。笔者结合这些年来的一些工作经验,分享、讨论一些对莫里森公式及结构动力学的一点看法和理解。


二、问题

       在应用莫里森公式这种半经验方法时,比较容易“一知半解”或者“稀里糊涂”,因为“规范”上有了比较明确的“建议”。翻看在课本教材上,莫里森公式都出现在“小尺度结构物”的章节,与“大尺度结构物”分的很开(或者说毫不相关)。这就好像如今的专业工作划分,做固定式结构的和做浮体结构的是两拨“最熟悉的陌生人”,“融会贯通”四个字在这里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莫里森公式虽然很便捷,但其中的“平方”运算(非线性项)却“惹”出了很多麻烦,“线性化”的概念理解起来总有点“玄乎”的感觉。

       再有,对莫里森公式的理解,很多同学还止于“准静态”的概念。我们知道波浪载荷具有周期性特征,正确理解莫里森公式的“周期性”和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是真正用好莫里森公式的关键。

       针对以上三点,笔者将展开一定的讨论,换个与书本不同的思路浅显地“再学习”一下,不推导公式、没有严格的数学过程和理论分析,面向的是结构方向的同学,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还请包涵,参考就好。

 

三、莫里森公式中的水动力系数的取值

       一般按书本的顺序,先给出莫里森公式,定义拖曳系数Cd、质量系数Cm两个系数,再讨论Cd、Cm与哪些因素有关,如粗糙度、 雷诺数Re、KC数等,最后讨论一下流动分离和横向力,这样一个章节就结束了。实际工程中,因为现在的规范对Cd,Cm的取值已经有明确的推荐,给工程师可选择的余地是不大的,但笔者认为,同学们仍需要明确这样几点,才能正确理解这个方法。

1) 莫里森公式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波浪

       莫里森公式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周期性变化的“波浪”(规则波和不规则波),即流场中有“速度”和“加速度”分布,从而载荷中有相应的“拖曳”项和“惯性”项。在参数讨论中应用的Re和KC都是水质点运动参数的函数,即Re = umD/ν,KC = umT/D (um为水质点的速度幅值,T为波浪周期,ν为流体的运动粘度)。

       书本中为了说明Cd(拖曳力项)与粗糙度和Re的关系,引用的是“定常流”下的Cds图。注意因为是定常流,流场水质点速度 = 流速 = 常数,不考虑杆件对流场的影响,这时流速的大小决定了Re的量级。因为ν是10-6量级(单位m2/s),假设海工中常见的流速量级u=1m/s,则无量纲的Re在量级106以上(属于高雷诺数),对于常规粗糙度k/D<0.01,再定常流下Cds稳定在1.0附近(Cds = Cd under Steady flow)。

image.png

 

2) 莫里森公式中的Cd,Cm是“平均值”的概念,

       莫里森公式中Cd,Cm可以理解为一个波浪周期内的”平均”,而不是严格的“常数”(工程上做了简化处理,认为Cd,Cm在一个波浪下近似常数)。

 

3) Cd,Cm是Re,KC,粗糙度k/D的函数

       理论上,莫里森公式中Cd,Cm与波浪参数相关,是Re,KC和粗糙度的函数。KC数反应了波浪的“震荡”特性。规范DNV-RP-205中,Cd由定常流下的Cds乘以一个震荡修正系数Ψ而得:

Cd = Cds • Ψ(KC)

设Cds = 1, KC = umT/D = πH/D,其中H为波高。对于小尺度结构物,典型的H/D~10代入得KC~30。可以看到典型的Ψ的取值范围为1.1~1.2。当KC比较大时,Ψ->1.0。故Cd 的取值也在1.1附近。

image.png

对于圆柱,Cm的取值主要也与KC数有关,如下图。在KC≈30,Cm≈1.2~1.6。一般保守地取Cm=1.8。

image.png

下图中给出了前辈们得到的光滑圆柱杆的Cd,Cm与Re,KC的关系图,可知在海洋工程关心的Re范围内(红色框范围),圆柱的Cd和Cm都是比较“稳定”的。Cd=0.6~0.7,Cm=1.6~1.8。与规范的建议值接近。

image.png


四、莫里森公式与达朗贝尔佯谬

       相信所有学习《流体力学》的同学都通过达朗贝尔佯谬知道了势流理论的“局限性”。笔者个人认为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应明确两点

1) 达贝尔佯谬,即在流场中应用势流理论,固定圆柱受力为0的结论是对于“定常流”,“定常流”,“定常流”而言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且与圆柱直径D的大小无关(已经考虑了绕射)。

image.png

2) 在规则波下的流场中,应用势流理论,考虑绕射,固定圆柱受力是不为0的。可将这个载荷写成与莫里森载荷惯性项相同的量纲形式,得到:

Cm = 4 • A(ka) / π • (ka)2

其中,a=D/2为圆柱的半径,k为波数(k=2π/L,L为波长),A为ka的函数,由两个特殊函数的导数确定(第一类Bessel函数和第一类Hankel函数)。可以固定k,让圆柱的半径a变化(D=2a),可得上式中Cm随D/L变化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可见,当D/L<0.2时,即认为绕射对流场影响可忽略,莫里森公式适用时,Cm的值的取值范围为1.8~2.1,变化不大。而D/L趋于0时Cm趋于2.0,这与莫里森方程中(光滑圆柱)的惯性项相同!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把莫里森公式和势流理论联合起来考虑,而不是“非此即彼”,即:

-      莫里森公式中的惯性项是“等价于”势流理论的,尤其在D/L<0.2即所谓的“小尺度杆件”适用范围内是对势流理论的很好的“简化”;

-      莫里森公式中的拖曳项正是从工程的角度(而不是CFD的角度)解决势流理论中无法计算的,诸如粘性、流动分离等问题。Morrison公式应配合势流理论一起运用;

-      书本和规范中,给出了各种截面形状在大Re数下的Cds的推荐。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目标的KC值来确定修正系数得到Cd;

-      Cm=1+Ca,本质上是附加质量系数Ca的求解问题。而附加质量是所谓“大尺度物体”波浪力计算的内容,是波浪周期的函数。但在初步评估那些“较大的结构物”时,仍可以根据D/L比值,“合理”地选择Cm(常数)应用莫里森公式进行计算(可先不考虑绕射),这样得到的总载荷误差总体上是可控的。


五、莫里森公式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

       莫里森公式中的两项:拖曳力项和惯性力项都是随水质点速度周期变化的,由基础流体力学知识可知,当流体质点水平速度达到最大时(拖曳力最大),其水平加速度为零(惯性力为零),反之当流体质点水平加速度达到最大时(惯性力力最大),其水平速度为零(拖曳力为零)。两者不会同时达到最大,但可以先直观比较下两者在水线附近的最大值,参考DNV-RP-C205的推荐公式:

Fd,max / Fi,max = Cd/Cm • KC/π2

image.png

       对于“小尺度杆件”,取KC=30,代入Cd=0.65, Cm=2.0,可得Fd,max / Fi,max ≈1.0,即拖曳力与惯性力是相当的,不可忽略;

       对于“大尺度物体”,D/L>0.2,取平均波陡1/15,则H=1/15*L,即H/D<1/3,取H/D=0.3,KC=0.3π≈1,代入Cd=0.65,Cm=2.0,Fd,max / Fi,max ≈0.03 < 5%,惯性力占绝对主导。

对单个杆件来说,总的莫里森载荷达到最大,有三种可能(参考书本上具体的数学推导):

-      惯性力达到最大时;

-      拖曳力达到最大时;

-      惯性力和拖曳力之和达到最大。

      但是,因为一般的海工结构物有多个杆件,如自升式平台至少有3个桩腿,它们相互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所谓“群柱”效应。下图反应了平台在一个全波浪相位下的受波浪力的历程。总的波浪力(莫里森载荷)是前排腿和后排腿的叠加,相位差=2π•Δ/L(式中Δ为前后排腿间距,L为波长)。

image.png

        也就是说,对平台整体而言,总的莫里森载荷是所有桩腿受力的叠加。拖曳力项和惯性力项的相互关系也比单个杆件要复杂。主要考虑:

-      桩腿的间距,注意不同浪向下桩腿之间间距是不同的

-      波浪的波长(周期)和间距的关系(相对相位)

       可以看到,由于桩腿相对间距的存在,波浪在各桩腿上的受力可能相互“叠加”,也可能相互“抵消”,即所谓的reinforcement和cancellation效应。在做结构强度分析时,应注意避免cancellation效应,否则将大大地低估所受载荷。限于文章的篇幅,这里不做过多展开,具体可查看ISO-19905有关的部分。

       回到本节的重点,关于莫里森载荷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莫里森载荷的周期性来自水质点运动的周期性,而平台的“群柱”效应会对这种周期性做一定的“修正”。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自升式平台的莫里森载荷拆解,总载荷Fh = Fd(拖曳力)+Fi(惯性力)。可以看到波动部分的主要来源是惯性力成分,拖曳力成分虽然大小和惯性力相当,但波动幅值不如惯性力。故莫里森载荷整体可以近似认为是以波浪周期Twave变化的“正弦激励”(但均值≠0)。

image.png

       讨论所谓的结构动力响应,首先就是“共振”判别,也就是结构固有周期Tn和激励周期Twave的关系,将平台整体看作是SDOF系统,相信下图中左边所示的“幅值放大系数”即DAF图大家都很熟悉了,右边这个相位(差)图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两幅图可以说是同等重要的,左边表示了动力响应幅值的大小,右边表示了动力响应的相位(即动力响应达到最大时和输入是最大时的时间差or相位差),这里做一梳理。

-      一般认为Tn是系统的固有属性,当Tn/Twave较小时(<0.5,即激励Twave较长),系统受力是接近“准静态”模式,这时响应和输入几乎是“同时”的,输入最大时响应几乎同时达到最大;

-      当Twave减小,即Tn/Twave从0.5增大到接近0.9时,响应达到最大时和输入最大时开始有明显的“时间差”(响应最大值时刻滞后于激励最大值时刻),当共振时(Tn/Twave=1),这个时间差达到1/4激励周期Twave(即360度/4=90度的相位差)。注意到,对于一个正弦激励,从最大激励到激励减少到0,正好相差90度相位。

image.png

-      若Twave继续减少到小于Tn,最后响应和输入将相位相反(相差半个激励周期Twave)。对于一个正弦输入,从最大输入到最小输入正好相差180度相位。

image.png

       在ISO-19905中很好地阐述了这个现象,下面给出了一个4腿自升式平台在不同的Tn/Twave下,结构总动力响应和波浪载荷的幅值和相位关系的例子,与规范符合程度较高。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六、莫里森公式的“线性化”

       莫里森公式中的拖曳力项与流体质点的速度的平方项成正比,也就是莫里森载荷与波浪的波高不是线性关系。在海工结构分析中,常用谱分析这种成熟的线性化方法来求解疲劳问题。这时,就需要对莫里森公式基于一定的“等效”原则,进行“线性化”处理。

       在最新2023年版的DNV-RP-C104对其进行了讨论和说明(指向了ISO-19902中的一些推荐做法)。诚然,对莫里森公式进行线性化看似有些“刻意”(为了要用谱分析这个工具,强行把问题对象套进“线性化”系统,有些不严谨),但是前辈们努力寻找的“等效原则”而提出的工程上可操作的方法,还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甚至提出适合自己项目的方法。这里对莫里森公式拖曳项的线性化处理做一个简单的、大白话式的梳理:

-    方法1用一个常数C(Borgaman, 1958)

       用一个经验的常数C来取代莫里森公式中的平方项v•v,变成C•v。

       等效性原则:设速度v(t)为一个平稳随机过程,符合正太分布p(v),v(t)方差为σv2。让(|v|•v-C•v)2• p(v)这个量的积分最小,可计算得到C=(8/π)0.5•σv,而σv可由速度谱Sv通过积分求得,而Sv可由波浪谱Sω求得(详见书本教材)。当然,对于大型结构物或者拖曳力项占比很小时,也可以简单取一个较小的C,如C=1m/s来进行线性化而不至于引起较大误差。

-   方法2 用一个波陡S(ISO-19902)

       区别于浮式结构用单位波幅波浪计算各波浪周期下的响应,方法2另辟蹊径(或者说向后转移矛盾),用一个经验的(或者是平均的)波陡S=H/L(ISO-19902推荐1/15~1/25),来确定不同波浪周期下的波高,进而计算出响应,再把得到响应除以对应波幅来得到传递函数RAO。这种方法避免了对莫里森公式的拖曳力项直接进行线性化,而是用了“归一”法得到RAO。有了RAO,谱分析自然就可以进行下去了。但是这里的等效性原则不强,仅仅是这个S是“平均的”或者有“代表性”的,主观较强且缺乏验证。

-    方法3 选一个波陡S(ISO-19902)

       方法2中,RAO的结果(进而谱分析的结果)取决于S的选取。矛盾虽然转移了,但问题没有解决,如何选一个合理的S?一个保守的方法就是选取一系列S,取一个保守的结果。但“保守”≠符合等效性原则。

       ISO-19902针对疲劳分析,建议先从波浪散步图中,选择一个对疲劳最大贡献的seastate,认为其Damage 正比于 N•Hs2m/Tz,其中N为seastate在波浪散步图中出现的次数,Hs和Tz分别式seastate的有义波高和平均过零周期,m为疲劳SN曲线的斜率(一般取m=3)。其等效性原则是:选取的S(从而得到的RAO)应能使分析对象在该seastate下由谱分析方法得到的最大响应与采用设计波方法(不采用线性化处理)得到的一致。

-   方法4 选一个更好的波陡S(Simon)

       我们从方法3上看到其对方法2的改进,及其更强的等效性原则。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分析总结,笔者个人给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4。改进点:在方法3选择seastate时,仅仅考虑了波浪自身的因素,而没有考虑结构特性(固有周期Tn)的因素。因此,在选择seastate时,在其Damage 中引入DAF的因素,即:

Damage正比于 N•(DAF•Hs)2m/Tz,其中DAF根据Tn和谱峰周期Tp的关系确定。


七、小结

       本文从对莫里森公式的水动力系数的讨论,到莫里森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再到莫里森公式的线性化,对莫里森公式进行了再学习和探讨,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借鉴。


更多讨论欢迎关注笔者在仿真秀的课程:

“海洋平台强度分析 - 工程师进阶课程”,同时也欢迎大家和笔者讨论规范和工程问题。

结构基础静力学疲劳船舶海洋理论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9-26
最近编辑:1年前
Simon
硕士 | 海工高级结构... 学无止境~
获赞 15粉丝 79文章 8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