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亮点,还是这个特斯拉收购的Maxwell变态”干法电极“技术。
之所以说它变态,是因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公司,不论是做电池的,还是做超级电容的,都是用水或者溶剂(NCM)做搅拌的,可偏偏这个变态的Maxwell不用这些东西,干压呀!
我们先来好好看看昨天发布会上关于这个变态干法的内容讲解。小编可是一字不拉,认认真真翻译的,不关注不厚道啊!
正如视频中提到的那样,这个NCM溶剂是剧毒的,所以它的回收过程也会很麻烦(国外的环保要求更高)。而且,干法的涂布过程省去了那个麻烦的,没法自动化的干燥过程(这就是为什么那么牛的自动化产线,还必须要放一个操作工人)。
正如马斯克所说,这个干法技术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是有一点距离,但为了那两个”十分之一“的巨大诱惑,这个技术也值得突破。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牛X的技术,以后要是美国人卡我们脖子怎么办?国内难道没有人有这个技术吗?
经过小编一顿辛勤的劳动,我发现这个技术还真不是美国人独有的,国内居然也有公司有这个技术。
比如,烯晶碳能、宁波中车、深科技、力神,还有我之前提过的力容新能源。
经过筛查发现,深科技和力神原来是Maxwell在中国的代工厂。他们只是负责加工超级电容,而核心的极片是Maxwell供应,所以他们不掌握干法的电极制备技术。
宁波中车是中车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依托中车的大功率超级电容需求,其湿法超级电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尽管其干法早在2016年便申报了专利,但据行内人士介绍,其干法技术还比较原始,距离Maxwell的干法技术成熟度还差得很远。
至于烯晶碳能,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2067万。2015年才开始向客户交付产品,也就是潜伏了5年。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2017年接受了上市公司思源电气的入股(3000万,占股10%),也就是估值3亿。
说实话,对于一个发展了7年的做干法的超级电容公司来说,思源电气的入股解决不了这个公司在干法电极技术开发上的巨大投入。可以查到,公司股东的股权频繁质押以获得资金投入研发。因为有思源电气的入股,可以看到2017年的营收已经过亿,亏损550万。至于他们的干法是不是可以用于电池的生产,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一家就是之前提到的力容新能源。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3.4亿,据称其有两项PCT世界专利(压膜活化干法电极技术和预嵌锂技术),公司创始人就是Maxwell干电极当初的发明人Linda Zhong。这个可以从推特上查到蛛丝马迹(之前文章中贴过)。
据说,今年年初,他们拿了一亿元的A轮融资,发展势头不错,还和某个大厂开发了干法的电池极片。
凭心而论,这家公司的技术应该是最接近特斯拉的,毕竟他们的董事长就是干电极的原创人啊!
总之,以上这些公司都会成为这波特斯拉新电池的受益者,也许可以帮助我国的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避免出现”卡脖子“的尬尴。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对昨天特斯拉公司的新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含糊。
马斯克说好的400Wh/kg的电池在哪里?是这款电池吗?
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先看会议上的两张图片。
图片上是 ENERGY 5x,RANGE +16%,POWER 6x。
很多人解释为能量密度是上一代电池的5倍(上一代应该是指2170)。这完全是错误的理解,上一代电池的能力密度约在250Wh/kg,五倍就是1000Wh/kg,那还了得,显然是不对的。
人家写的是Energy,是容量的意思,不是Density。所以,这个5倍2170容量(约93Wh),那么这个新电池的容量就是93*5Wh。
可问题是,这个新电池的体积也变大了呀,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之间重量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体积的变化,推测出他们重量的差异。
2170的体积=10.5*10.5*3.14*70=24232.95立方毫米
4680的体积=23*23*3.14*80=132884.8立方毫米
经过计算可知,4680的体积是2170的5.5倍。什么意思,这说明如果两个电池使用的是同样材料的话,新电池4680的能量密度比2170略低。
但他们说Range(续航里程)多了16%,啥意思呢?
应该是说新电池的能量密度比2170高,这表明,新电池的重量轻(同等体积情况下),而且新电池使用的材料有变化,比之前的2170单位体积的重量轻了。
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是不是有点绕??
那么为什么会轻呢?
极耳机构的改进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还有就是电池中最重的电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