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黄佳琦教授(通讯作者)等人通过构建电化学相场理论模型,实现了金属锂负极中死锂形成过程的动态定量模拟计算,探究了死锂形成过程对金属锂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该论文以“Dead lithium formation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 phase field model”为题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上,第一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张睿。
作者基于相场理论方法对恒流的金属锂脱出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提出了死锂的形成对活化过电势、极化电压、容量损失的影响机制,计算得到了10 mA cm−2电流密度下83.1%的单圈库伦效率,并对极化电压曲线、容量损失峰和死锂形成阶段进行了对应分析。该工作提出的相场理论模型方法和初步探究的死锂形成机制,为后续实现高性能金属锂负极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新的机制理解。
文章信息
Dead lithium formation in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 phase field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