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有咸鱼翻身的迹象,有一个公司则充分受益于这个过程,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德方纳米。
01
安全和续航是新能源汽车的命门
锂电池目前最主要的是两类: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从目前的技术来说: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在低温下的续航表现也更好,但它也有缺点,受到撞击和高温时起火点较低,也就是更不安全,充放次数少,成本也比较高;相反,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低,低温下的续航表现也比较差。它的有点则是成本低,充放次数更多,而且起火点比较高,更安全。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和续航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限制新能源汽车放量的最根本影响因素。
由于技术的进步,目前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了,当然了,没有百分百,现在还是能时不时看到新能源汽车自燃,或者撞车后发生燃烧的新闻。
所以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限制就是电池的续航问题,也就是说很多车主口中的续航焦虑问题。
而为了解决大家的续航焦虑,很多车企它主要采取单位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特斯拉就是最典型的,另外小鹏,蔚来等也是采用三元锂电池,但相反,在中低端车型中,很多都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因为成本低,另外比亚迪也是一直押注磷酸铁锂电池的。
02
磷酸铁锂老树开花
从目前全球的锂电池的类比来看,三元锂电池占比更高,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占率越来越高。
截至去年底,我国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的占比还分别为58.1%和41.4%。但磷酸铁锂电池今年持续增长,今年前8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为58.1GWh,占总产量的52.1%,而三元电池产量累计53.2GWh,占总产量47.7%。
而且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在7月就实现了对三元锂电池的反超,8月数据中,二者的占比差距进一步拉大:8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7.2GWh,占比57%;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5.3GWh,占比跌至43% !
而且这不只是中国的趋势,国际上的很多巨头也开始关注磷酸铁锂电池了,之前就传过特斯拉有向比亚迪采购刀片电池的计划,虽然比亚迪没有置评,但特斯拉国内版的model 3、model Y都有磷酸铁锂电池版的,而且据马斯克在twitter上的互动,他也是偏向于磷酸铁锂的,因为可以充电到100%,三元锂电池只能充到90% 。
不只是特斯拉,小鹏汽车二季度就开始销售和交付磷酸铁锂版的G3和P7。
另外,动力电池巨头LG 也在正在发展“新型”磷酸锂铁电池技术,计划在未来能达到商用量产化;韩国 SK 创新的子公司 SK On,也在近期正考虑进军磷酸铁锂(LFP)电池业务。
可以说,磷酸铁锂电池形势越来越好了!
03
为什么磷酸铁锂越来越受欢迎?
有几个原因。
一是,电池技术结构的不断创新,比如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结构性创新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表现和性价比。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的退坡。
在前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靠补贴,而2016年底,国家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首次将电动汽车搭载的电池能量密度纳入补贴参考指标。而当时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主要集中在70Wh/kg~80Wh/kg左右,低于补贴标准规定的“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于是为了巨额补贴,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纷纷投奔三元锂电池的怀抱。
所以成本更低,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被三元锂电池彻底超过了。然而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幅度平均约50%,随着补贴浪潮的退去,汽车厂商拼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成本低,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的磷酸铁锂电池又受到了业界的追捧了。
再看一个数据就更明显了。
可以看到不论是8月份,还是前8个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最大头的还是五菱、长安奔奔之类的中低端车型,它们对成本是非常关注的,补贴退坡后, 用磷酸铁锂电池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通过上面的分析,几乎可以说:在动力电池技术有更大的突破之前,磷酸铁锂电池接下来的优势会越来越大,市占率将越来越大,而电池技术短期受限于材料科学的发展,几年内很难有太革命性的变化,所以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未来几年将持续受益。
04
磷酸铁锂龙头德方纳米
德方纳米公司是国内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凭借自研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生产磷酸铁锂,相比行业有约 3000 元/吨的成本优势。
也正是由于公司的技术和成本优势,目前公司同时绑定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两大优质客户,锁定 80%以上稳定供应。而且公司分别于 2018 年、2021 年先后与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分别成立合资子公司,进行利益绑定,保障双方的利益。
公司目前磷酸铁锂产能为 8 万吨,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 12 万吨,到2023年的的规划产能将达到 35 万吨,产能释放在即,将进入高成长阶段。
而且由于磷酸铁锂成本低,循环次数更多,安全的优势,在储能、换电站等场景里,都是更具备优势的。
在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储能行业大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磷酸铁锂电池的销量无须担忧,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没有问题,公司在行业的竞争优势依然明显,未来将持续受益于行业的发展。